晴日暖风生麦气,绿荫幽草胜花时。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四月,湘东镇中心校十余名语文教师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和美课堂”第十九届全国小学语文名师高质量教学观摩研讨会。名师们用“课解新课标”的形式为我们展现出最新、最优课堂,激发出教师们的教研热情,让我们感受到了名师风采,领略到了名师魅力。
何捷老师执教新课标背景下的《田忌赛马》,紧紧地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深度挖掘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创设大量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穿越到了公元前300多年,与文中人物同命运、共呼吸,幽默而又平等的交流方式,让整堂课是那么的轻松而有趣。听何老师的课,仿佛就是在翻阅一本厚厚的书,里面沉淀了一位研究型教师的个人魅力。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的课堂《芙蓉楼送辛渐》则另辟蹊径,为我们打开了诗的大门,课堂上满载着厚重的诗词文化,充分呈现出情智课堂的特点,既充满浓浓的情意,又充溢着思维的挑战。孙老师由一首送别诗引导学生对诗歌史上一系列送别诗的体悟,其古诗教学主张更让老师们不禁沉浸于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中。最后孙老师向我们分享:古诗教学要将诗歌与我们今天的生活联系起来,留下想象的空间,拉近古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产生共鸣。
来自育英学校的黄洁琼老师为我们执教的是二年级课例《传统节日》。在教学中,黄老师借助智慧教学设备,实现识字教学中的教学评一体化。在识字中进行传统文化熏陶。随后,播放各种节日视频,让孩子更加直观感受节日的气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李祖文老师执教的《芦花鞋》,巧妙地将原文与课文节选相结合,拓展了课堂阅读的同时,引导学生走进了曹文轩先生的作品,让学生初步感悟了儿童文学的魅力。教学中,李老师抓住文中多次出现的芦花鞋,描写家人、青铜、客人对芦花鞋的不同态度,利用片段对比,引领学生感悟作者情怀的同时,教给学生运用“故事公式支架”的方法把握文章内容,使主题得到升华。在课堂上他凭借语言的魅力给学生真正的自由——学习自由、操作自由、表达自由、思考自由、精神自由。
《红楼春趣》作为古典名著《红楼梦》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第一课,承载着开启“红楼”之窗、亲近“红楼”之书的重要使命。张学伟老师的课堂分为四个部分:出示三组难读难理解的词语(对应“捡风筝”“拿风筝”“放风筝”)在猜读中理解词语意思,梳理文章内容;抓住“笑”字紧扣语言品读宝玉等人物形象,感受大观园里日常的生活境况;了解“断”“散”等隐喻手法,拓展红楼片段;通过引入“黛玉葬花”“宝黛初见”等片段,激发了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课堂的最后张老师以一首诗升华了情感:“一场风筝会,几多儿女情,依依聚散处,山水难再逢。” 好一堂红楼春趣, 整节课张老师不仅高标准的达成了学习目标,更让学生和老师们如沐春风。
孙庆博老师,在教学《宇宙的另一边》时,采用了四个学习任务的方式,让课程层层推进。孙老师循循善诱,让孩子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同时,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上课伊始,孙老师以任务一展开想象,通过三个词语“超市”、“春天”、“宇宙”,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通过学习任务二,学生们理解本课词语并内化于心,并且进行拓展。任务三,默读课文三的第五小节,边读边想“宇宙的另一边”有哪些秘密?动笔画出来。画出来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这些句子的特点:反着想、对比、问句,然后进行创造性仿写。课堂上,学生感受到课文的“奇妙”、“有趣”。学生语言文字积累和梳理能力得到提高,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魏星老师执教的《火烧云》以“变”字贯穿始终,采用“任务导学”教学法,不管是初读还是精读,不管是领学还是自学、合作学,老师都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学,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者。
魏老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在教学火烧云变化颜色多的段落,魏老师设置帮作者把这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说出来,及时的进行扩展词汇的练习。学生的思路被激活了,说出了很多类似的词语,既加深了对火烧云颜色美、变化多的理解,又发展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戴建荣老师的《司马光》一课真让人叹为观止。他的课堂幽默风趣,独创教学法学题和以读代讲,以读书带领孩子们品味经典文化,将他们带到了一个有韵有画、有形有意的天地。加上肢体动作的表演,让学生看到了一幅灵动的画面,古文的意思自然而然就呈现在脑海。
著名特级教师罗才军老师《学弈》观摩课,告诉我们文言文的学习要“书声朗朗读起来”。读准字音,读懂意思,读出节奏,读出情感,熟读成诵。他在学生熟读成诵之后,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梳理学习文言文方法,续写故事结尾;结合生活经验辨析故事真伪。他引导学生概括出文言文学习的六种方法,学法,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尝试文言文的写作,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真正做到学为中心,学生出彩。
朱煜老师执教的是三下第五单元的一篇课例《我变成了一棵树》。整节课,朱老师站在大单元教学的视角,以终为始,围绕一个“趣”字,带学生走进故事中,有效地输入,积极地输出,师生阅读探究的过程充满趣味。在大单元、大任务视野下,朱老师看见的不仅是“我变成了一棵树”,还看见了“我为什么变成一棵树”“我这棵树与其他树有什么不同”“这棵树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本节课的教学,亦是朱老师“变树”的过程——这棵“树”有深植的理念根系,因而枝繁叶茂,生命盎然。
学习任务群是一个新的提法,但仍是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不是脱离实际的“花招”。各位专家的讲座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语文课程必须与实践相融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课堂必须“包罗万象”,随学生的情况而随时调整,让学生去体验、去参与!所以,老师们首先要做的,不是望“课标”生畏,也不是盲目使用概念,而是是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一边实践,慢慢探索,努力教给对学生一生的生存、生活、生命的展开与实现有用的东西。
看,我镇教师学习多认真!我们每场都尽早赶到会场,静心倾听,认真记录,万分珍惜此次学习机会。
课程虽尽,而义无穷也。活动后,老师们纷纷写下自己的感言。
我们聆听课标最强音,探寻课标新思路,把握课标新动向,践行课标新举措,教育理念的多样性多元化,成就课堂的精彩纷呈。通过本次观摩研讨会活动,老师们对语文课标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领悟,对教学有了更深的把握。愿我们每一个热爱教育、关爱孩子的人,用爱心、诚心、耐心、匠心,创造出教育的纷繁春天。
图文:所有培训老师
编辑:胡杏
审核:陈勇 黄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