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时间观念与其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是幼儿一生发展的基础,也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随着主题的推进,孩子们对“课间十分钟”这一新鲜话题最为感兴趣,幼儿园和小学的作息制度有着很大的不同,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针对“课间十分钟”展开了一系列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孩子们的探秘活动。
孩子们从爸爸妈妈、哥哥姐姐那里听到了很多关于小学的事情,每天来园时就忍不住和同伴分享自己对小学的认识。那我们班的孩子对于小学究竟了解多少呢?又有哪些想知道的呢?追随着孩子们的聊天话题,我们开启了一场关于小学的前期经验亲子调查。
孩子们讲述了自己对小学的了解:
在孩子们的分享中,课间十分钟是小朋友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事情,一下子就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什么是课间十分钟,课间十分钟是干什么的呢?课间十分钟能做些什么呢?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于是我们围绕课间十分钟展开了一次调查活动。
那课间十分钟都做些什么呢?孩子们回家采访了爸爸妈妈,了解以前的小学生课间十分钟都做些什么,又问了哥哥姐姐,了解现在的小学生又会做些什么?
听到有小朋友采访了自己读小学的哥哥姐姐,橦橦说:“我也想采访哥哥姐姐,但是我没有读小学的哥哥或者姐姐。”壮壮说:“我也是,我只有弟弟,我也想采访。”
于是机会来了!下周我们有幸要去观摩小学的课堂,孩子们都非常激动,都想当小记者采访小学的哥哥姐姐呢!那当小记者要注意些什么呢?
为了了解小记者,我们和小朋友一起观看了记者的采访新闻。孩子们纷纷讨论起来:“记者脖子里都会挂一个牌牌,和我们上学的牌牌一样!”“那个是记者证,就像我们的学生牌一样!记者都要带的!”“那我也想要记者证。”“我们可以自己做一个记者证!”
不一会儿,孩子们的记者证就制作完毕了。
瑄瑄说:“可是小记者采访还要有话筒,我们还要准备话筒。”
洛榕说:“小小舞台里有话筒,我们可以借小小舞台的话筒。”
话筒的问题也解决了,这时孙铭想起来:“我们还要准备稿子呢!记者要问问题的,我们要想好问什么问题呀!”
孩子们开始思考自己的采访问题,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在了采访单上。
想好了问题,还要做什么准备才能当一名成功的小记者呢?
终于采访的这一天来了,孩子们带上记者证,拿上小话筒,带着采访单来到了小学的校园。开始了这一次特别的参观。
终于下课了,为了不耽误哥哥姐姐们上课,我们利用下课时间开始了采访活动,小朋友们分组对一年级的哥哥姐姐们进行采访。很快上课铃又响起了,“课间十分钟好快啊!已经上课了!我还没有问完呢!”“我问了一个小姐姐,我问了四个问题呢!”
因为还有问题没有问完,于是在大课间的时候我们又邀请了几位去年在三幼毕业的哥哥姐姐进行专访。
在采访哥哥姐姐后,孩子们开启了一段美好的分享时间,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经过采访,幼儿对课间十分钟有了更多的认识,于是我们开始计划起了自己的十分钟安排。孩子们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于是,我们开始做计划啦!
制定好了计划,那就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十分钟吧。我们模拟了小学下课的场景,孩子们听到约定好的音乐后,和老师说了再见。开始了一次特别的课间十分钟大体验。
在十分钟大体验中,孩子们发现,十分钟的时间很短,可以先做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比如上厕所、喝水。如果还有时间再去玩。另外可以安排好时间,留出两分钟的时间整理。如果有一些事情十分钟不够,做不完的话,也可以留到下一个课间十分钟继续做。这一次孩子们的计划合理了许多。
课间十分钟的计划完成后,何孟萱说:“我们每天放学后也有好长一段时间,也可以做个计划。做好计划,可以不浪费时间。”于是我们开始了放学后的计划安排。
计划了放学时间还不够,小朋友们还打算计划一下自己的周末时光!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孩子成长历程中一次重要的身份转变。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制度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个差异,就需要孩子们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和任务意识。通过这次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孩子们认识了时间,感受了时间,通过自己设计制定的计划表,了解计划的重要性,知道了做事要有计划,要有时间观念,不能拖拉,也为接下来小学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撰稿:梁梦迪
初审:孙健健
复审:刘颖
终审:邢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