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梦想而热爱:大教授妙解乡村小朋友的青春之惑

新洲区凤凰中学
创建于2023-04-08
阅读 68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4月7日,离武汉市中考只有74天。一位来自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系的“大朋友”来到新洲区凤凰镇中学,与180名即将面临中考的九年级乡村小朋友畅聊“青春”、“梦想”、“热爱”……整个“聊天室”热闹非凡,“斑竹”妙语连珠,同学们在一次次捧腹中解颐解压又解惑,顿悟生命与梦想之美。

  张荣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英国德蒙福特大学访问学者,武汉大学副教授,心理学硕士生导师,思政系副主任,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副所长,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正是这位头衔有点多的“大朋友”应邀而来,为我校正处于中考冲刺中的孩子们捧出一场精彩的心理学“大餐”。

  讲座伊始,张教授就向同学们抛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喜欢干什么?——美食、旅行、打游戏、音乐、电影……”

        接着,他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为什么喜欢?你喜欢的事物给自己带来了怎样的快乐体验?是个人快乐还是别人也一起快乐?是短期快乐还是长期快乐?是有意义的快乐还是无意义的快乐?以及,部分同学感慨:学习没意思、生活没价值、不想学了,我们的青春该何去何从?

        当频繁的场景呈现与师生互动逐渐将关键词聚焦于“快乐”“意义”时,大屏幕切入本次讲座的核心“快乐密码”图谱——

  张教授的心理图谱看似简单:一张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标注生命“意义”,纵轴标注生命“乐趣”,将弗洛伊德、叔本华、弗兰克尔等心理学大师的“生命意义”“幸福基因”经典论述涵盖其中。

        以“观照自我”为坐标原点,不同的行为和价值认知(意义)将带给我们不同的生命之悟(快乐):或虚无空虚、或先苦后甜、或及时行乐、或(迈向)幸福时光。或者,即便是做相同的事,我们有不同的价值认知(意义),同样会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生命体验(快乐)。

        张教授以大量的正例和反例对比论证,引导孩子们在学中悟,理解青春梦想当立高远,幸福生活方能植根平凡。唯有守住“正念”,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我们才能触摸到实实在在的生命体验;减少外部刺激输入,我们才能提升生命感受力。

  他插入CCTV13播出的人物故事:河南武冈农民诗人李松山,因小时患脑膜炎而口齿不清,表情紧崩,但他热爱生活、热爱文学,他把日常放羊的生活写成诗歌,把农村所见的一切都汇入笔端,表达了他对疾病与生活磨难的无比乐观,常人眼中的艰难日子,成为他快乐幸福的源泉。李松山的幸福就来源于他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劳动实践相结合,他创作的诗歌不仅是鲜活的现实写照,还不断丰盈自己的内心,同时获得了乡亲和文学界的广泛认同。

        张教授指出,李松山的快乐来源于他“将行动赋予意义”,同学们要学会检视自身行动的“目的、一致性和重要性”(行动快乐三要素),将个人行为与家庭、集体、社会、国家紧密结合在一起,志存高远,行之有恒。 

  他还以张桂梅、袁隆平的故事为例,强化同学们对 “行动快乐三要素”的认识。他还将自己对不同城市出租车司机群体的“快乐心理学”研究成果与同学们分享,提出无论名人还是凡人,只要紧紧抓住快乐行动三要素,都能在行动中找到自己的快乐。

        张教授的讲座观点鲜明简洁,引例丰富生动,语言诙谐时尚。尤其是他掌控“大课堂”的能力不凡,既具“脱口秀”的范儿,有的是“包袱”层层抖出,牢牢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他还有的是办法吸引同学们关注知识本身,让孩子们充分感知、认同、沉浸、互动,并主动为讲座内容“捧哏儿”。这正是:演讲者若庖丁,顷刻间拨开青春迷惑无不中节中理;闻之者如饕客,笑谈中激扬人生梦想更显顺理成章。

  在45分钟演讲最后,张教授引用习总书记的名言:“我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很累,但很愉快!”并以此激励同学们:树立青春奋斗的目标,让当下行动充满意义;学会感受快乐,踏着轻快的步伐;树立小我、大我的人生情感,为了家人和大众美好生活而激扬青春!

        是呀,青春无惑,强国有我;快乐学习,激扬青春。同学们被张教授的演讲深深折服,演讲结束时,大家三次热烈鼓掌,向张教授诚致谢意。

活动策划:武汉市新洲区凤凰中学

特别鸣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系

                    武汉大学附属外语学校


图文责编:程刚齐

审稿签发:徐贵堂

阅读 68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