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为全面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和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新上岗教师教学水平,2023年4月6-7日,淮河路小学迎来了2021年中原区小学数学新上岗教师第二轮优质课比赛。莅临指导本次比赛的有中原区小学教研室刘惠萍老师及其他各位评委老师。
特色实验小学高于婷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三角形的内角和》借助包包上的三角形图案导入课题,通过猜想,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等方法验证并得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另外,还借助几何画板信息技术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整节课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贯彻了新课标的理念。
华山路小学赵芮寅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三角形的内角和》唤醒三角形分类、组成等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学习新知,通过动画演示,同学们猜想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接下来学生自己想办法进行验证最终得出结论。最后,播放帕斯卡证明三角形内角和视频,拓宽学生思维。
新街坊小学赵媛媛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乘法分配律》主要借助磁力片直观学具探究乘法分配律,教师先示范讲解,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观察算式特点,进而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以形为依托来理解数,数形结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
育才小学范亚丽老师执教的四年级《度量衡的故事》学生通过查资料研究了“度”的统一与演变这一核心问题,最后同学们说说成语中的有关度的单位的意思,很好地体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
绿都城小学杨莹老师执教的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从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着手,详细讲解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通过拆框架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整节课从二维到三维,最后又从三维到二维,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几何直观。
秦岭中学暨育才小学西校区安晓丽老师执教的五年级《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练习课》以争当“预算”工程师这一项目为背景,解决了报告厅装修中所蕴含的关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问题,学生做项目主持人,全程积极参与与体验,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市实验小学杨卓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姐弟俩分披萨的生动的故事情境贯穿整节课,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用猜想、验证等方法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了课前提出的问题。
工人路小学的贾梅梅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复习》以问题贯穿始终,依次提出问题一:是不是小正方形的个数越多,摆出不同形状的长方形越多?问题二: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看个位,而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却要看各位上的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自主探究,从图形中发现数的规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闫垌小学的李甜甜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折线统计图》以一则父亲记录的女儿成长影像进行导入,既温馨又贴合生活实际需要,从而引出问题:想了解1-5年级的身高,该怎么办呢?学生经历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画折线统计图,了解它的特点,发展数据意识。
帝湖小学的赵笑怡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折线统计图》给出近几年中国功夫的发源地少林寺的游客人数,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游客人数的变化,顺势直接出示折线统计图,然后观察分析: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从而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最后在自主画图的过程中,互相补充要注意的地方,学以致用。
伏牛路小学韩梦雅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给出整数、小数、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三个算式,判断8和4能不能直接相加减,唤醒学生关于加减法运算的记忆: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进而让学生自主探索如何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润物细无声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感悟加减运算的一致性。
育红小学王帅芳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种植学校的实验田为实际情景贯穿整节课,先观察整数、小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有什么共同点?以此唤醒加减法的记忆,然后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分析问题,制定评价标准,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的算理和算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悟计数单位的意义。
淮河路小学六年级的高雅老师执教的《圆柱的认识》在“航天火箭为什么设计成圆柱圆锥形的”问题情境下引出本单元,通过回忆旧知,建立圆柱的几何模型,经历制作圆柱,并对特征分类与整理的过程,加深对圆柱特征的理解,并通过想象了解圆柱的展开图,深化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小荷才露尖尖角,新教师们是新的力量,新的期待,新的希望。本次新上岗优质课比赛展现了新教师努力成长、认真学习的精神风貌,赛出了新教师对优秀的向往和对进取的渴求。本次活动搭建了一个很好的锻炼与展示的平台,相信通过这次比赛,新教师们一定能突破自我,快速成长。
【文字】淮河路小学数学组
【图片】淮河路小学数学组
【审核】刘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