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我县初中历史教师把握2023年海南省中考历史改革动向和命题趋势,提升中考复习的有效性、针对性,提高中考历史备考效率,4月7日上午,陵水县2023年中考历史备考培训会在中央民族大学海南陵水分校进行。会议由县教研员喻林老师主持,邀请了海南省历史教研员吴永青老师作专题报告。
会议的第一个环节是由民大附中初三历史教师林建娥展示一节复习课《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林老师用李鸿章“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导入,并以“变化”贯穿全课,变之原因、变之结果、变之反思。结合课程标准,制定复习目标。导入环节设疑,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整堂课设计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师生互动频繁。运用大量的史料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历史核心素养。
在评课环节,吴永青老师针对林老师的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结合李鸿章言论及背景考量,以“变”做主线破题是否准确?她强调材料及概念的理解、出处、作者的立场要准确,不能断章取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齐读单元概述是否能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过渡?她认为可以让学生分句读,并自主分析每一句话的含义,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线索的认识更加清晰。
那如何整合单元复习?如何破题?吴老师指出:可以从单元标题上下功夫,理清概念。提问学生: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指开始丧失部分主权,什么时候开始丧失的?丧失了哪些主权?半封建指自然经济解体,从哪开始?(东南沿海)中国的商品经济开始发展起来。对比两幅鸦片战争示意图,分析通商口岸的变化,得出侵略势力进一步加深。问题紧扣单元标题,逻辑缜密、层层递进,融会贯通。
在复习课试题的选择上,吴老师强调选题要更精炼,在引导学生答题时不应只追求回答出正确答案,而是要学会思考,敢于质疑。
第三个环节是由吴永青老师带来《新课标导向下的考与教》的讲座。
怎么考?根据教育部考试命题意见,中考命题围绕命题意见进行设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据课程标准科学命题,提升试题科学化水平,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
依据初中历史新课标,2023年中考将重点考查核心素养、跨学科主题学习、学业质量。核心素养是用来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求真、贯通、批判)。学业质量水平考查分为三个层次:掌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史事、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
怎么教?掌握了命题方向和考查标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怎么教才能实现从知识—能力—素养的培养?吴老师以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为例,如何整合单元核心问题?吴老师再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单元导言,利用单元导言,寻找线索串联整个单元的知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以三个大问题:”为什么要开辟革命新道路?什么是革命新道路?新道路的开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为思路设计全课。
为什么要开辟革命新道路?设问: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采取什么方式实现制定的纲领?取得了什么成果?成果的取得对当时的国民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他们采取了什么措施?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吸取了什么教训?在汲取这些经验教训中中国共产党摸索出了一条怎样的路?
如果把这条路称作中国革命新道路,“新” 在哪?这条新道路对推动当时中国革命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遇到了什么挫折?中国共产党是怎么解决这个挫折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又取得了哪些进步?
第二个课例:《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同样紧扣单元标题。这个时代是指什么时候?“繁荣”指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开放指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出 现繁荣与开放的局面?该局面的出现与前面朝代比较有何联系,对后世造成怎样的影响?
两个课例都是紧扣单元标题展开设计,层层设问,逻辑严密,将散落的知识点串联成了知识线。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核心素养,真正地实现了知识—能力—素养的培养。在整个设计中强调运用历史细节创设历史情景,落实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目标。在材料的选取方面,吴老师强调要善于运用书上的材料进行教学,重视回归课本。
吴老师的讲座为在座的老师点亮了复习课的一盏灯,让老师们对于复习课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方向。言之有物、行之有效。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并非喊喊口号,而是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上。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们要认真钻研课标、钻研教材,将能力和素养培养落到实处。潜心磨砺处,静待花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