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7日上午,我校高中历史组落实“人人公开课”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互相交流、展示、学习的平台。
授课教师:秦海霞
课题:《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上课班级:高二历史3班
秦老师以吴于廑先生的看法导入,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古代社会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是有发生冲突?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发生?”
秦老师以任务驱动,问题引领的方式展开课堂活动。
科组教师认真听课中
教科处蔡佺主任、吴宛儒副主任莅临听课, 课程结束后,蔡主任、吴宛儒副主任和科组老师对本次课进行了点评,肯定了秦老师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也提出了建议,在交流中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蔡佺主任:课堂容量大,整体感觉赶;材料的选取应呈现出文言文,从而体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标的“文化认同”,没有形成。
吴宛儒副主任:历史概念需要讲解,比如这节课涉及到的印欧人、赫梯人、雅利安人等。
许致老师:我也是觉得有些概念应该稍微解释一下,比如这节课涉及到的一些新词汇,印欧,赫梯人,雅利安人等,就是简单说一下就行。还有就是缺乏一些具体故事性事例的佐证,基本上都是文字材料比较多。不过总体比较完整,逻辑性比较强,教学重难点突出。
邝华锋老师:本堂课体现了教师对于课堂的控场能力与节奏把握能力,体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小组评分机制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课堂的积极性。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耐心引导,循循善诱。在知识的呈现方面,将课本基础知识思维化呈现,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突出重难点,加深学生理解。
吴伊雯老师: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较多的通过小组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史料探究的历史素养,课堂把控能力强,时间控制精准。中间在学生的展示方面可以尝试通过展台投影将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展示,将学生上黑板书写的时间用于对习题的讲解。
宋琳琳老师:课堂教学任务明确,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以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让学生到黑板上展示,在讲述材料内容的时候点评学生答案,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和明确做题方式,但材料呈现过多,缺乏对材料的解读,学生短时间内难以理解;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为主,充分地展现了运用自如的教学能力,课堂节奏把握得当。
吴若静老师:本节课教学环节流畅,课堂氛围融洽。通过思维导图的创立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重难点突破时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充分发挥组员互助的优势,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经过归纳、延伸,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表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伴有一定的学法指导、思维启发,是一节务实高效的课。
曾和英老师:学生充分展示,课堂比较民主活跃,体现了335课堂先学后教,小组合作探究的理念,但是课程如何取舍,如何整合教材,让学生每堂课都能学有所获,希望我们大家都要认真思考大容量教材下的课堂设计。
教学反思:本课设计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考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但是忽略了细节问题,且节奏较快,如果能在学生展示的同时及时点评,就可以留足时间对当堂练习深入分析。
课堂教学不止步于这一堂课,学无止境,在335课堂模式下的课堂实践和研讨仍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