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南•红领巾广播站】邯郸地名源说——南吕固乡

荀子实验小学
创建于2023-04-07
阅读 24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广播员:四(4)崔经康

      崔经康就读于荀子实验小学南校区四年级4班。他活泼开朗、勤奋好学,团结同学,喜欢科学实验者。在学校里,他认真好学、尊敬师长、集体荣誉感强;在生活中,他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动手能力强,擅长朗诵、唱歌和五子棋等,是一位积极、乐观向上的小学生。

南吕固乡

位于邯郸县人民政府驻地北偏东13公里处,为乡政府驻地。村内有吕祖庙,相传八仙中的吕洞宾在此住过,死后葬在这里,故村名称吕固。为与村北的李固区别,改为南吕固。

西召里

    相传,战国时期赵国在此筑有堡垒,故名赵垒。清初分为东赵垒和西赵垒。光绪年间改为东召里和西召里。

招贤

元朝末年,曾有农民起义军,在此招贤纳士,屯集兵马,故名招贤屯。明朝洪武年间,邯郸县划为二十六社、四屯,一为招贤屯。清朝时改为招贤社,建有招贤乡,而村民只称为招贤。

西扶仁

地处平原,土质较好。南有滏阳河通过,耕地全部可浇。经过元末明初的战争,该村人烟断绝,遂称“无人村”。明朝永乐年间,从山西迁民到此定居,借“无人”字音,改为“吴仁”村。康熙年间,分为两个村,在西的称西吴仁,在东的称东吴仁。同治末年,改称西扶仁和东扶仁,有“扶仁助义”的含意,沿用至今。

皮条屯

据传说,在战国时期,赵国在此屯兵并加工皮革,有皮条铺多处,主要供军用。后来发展成村,称皮条屯,沿用至今。

图文:四年级(4)班

编辑:程冉

审核:王莹

荀子实验小学(南校区)外宣办

阅读 24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