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四月宛如一阵清新的风,既不甜腻,也不灼热,温暖而纯净,绵软而轻柔。4月7日“岳自奎”工作室成员邓颖老师、学员潘茂艳、蔡季宏老师一行三人驱车洪雅第一小学,参加了岳自奎“眉州名师大讲台”送培送教活动。
任务群创情境 课堂角色体验
洪雅一小教师、眉州名师工作室成员徐彩霞老师执教《军神》,徐老师开见山进入主题,回忆军神就是刘伯承。接下来用拍电影的方式进行分段重点学习。学生通过自学找出“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三个特写镜头,通过梳理重点词句如:眉毛扬了起来、一声不吭、平静……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充分表现出刘伯承的从容淡定、为国为民、勇敢无畏、坚贞不屈、意志坚定。沃克医生的态度也从生气、紧张、担心变为了震惊与敬仰。老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关键词的理解,观看图片视频,让学生声临其境,从而由衷地敬佩刘伯承,也在他们小小的心里扎下了爱国情怀的种子。
大单元大视角 名师引领示范
“眉州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岳自奎校长执教《诗歌,让美丽的眼睛看洪雅》,这节课围绕"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这个专题,岳校从两方面切入:一是让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诗歌,融入情境;二是从让学生从"我是洪雅人,我知洪雅,我用美丽的眼睛看洪雅"这样的生活经验进行回顾,整理素材,升华情感,为实践创作诗歌作准备。
这节课以核心素养来贯穿,强调真实性,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解决问题。岳校试图通过现场充分的沟通,积累素材,梳理方法,激发学生诗歌创作的灵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课堂上岳校长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梳理诗歌的特点,结合单元诗歌与古代诗人诗句,既搭起了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联系的桥梁,找到共性,又在回顾、品味中将诗歌创作的方法、家乡的认同自然蕴含其中,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个环节的设计为后面两个阶段的推进作了必要的铺垫。
“言之有物”首先要让学生有具体、形象的现场感,避免无病呻吟、一头雾水而无从下笔。通过向“客人”介绍家乡的山水风光,既激发学生表达欲望与热情,又将创作选材、抓特点训练其中,让学生先进行“口头创作”。
这堂课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这个环节就也是前期探讨、酝酿的成果展示。
语文课就是要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育核心素养,用相应的成果体现了“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重塑教学自信 发展专家思维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人工智能时代到来,计算机成为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人师如何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首先,要挖掘和转化人机对话的育人价值。其次,要选择教授只有人师才能赋予学生的教学内容。最后,要善于与作为“机师”的 chatGPT协同育人。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给予学生与“机师”不同的内容,从七个方面来唤醒学生的文化自信——理想与信念,价值与意义,思维与情感,意志与勇气,奋斗与进取,反省与自省,创新。
在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新老师面对一群高材生学,把自己准备讲的的书上的一一呈现在PPT上,结果所有的学生都知道,新老师显得很窘迫。第二节课,老师放了一张书本上没有的艺术作品,没有学生做出回答。原来,学生学的都是一成不变的书本知识,是专家结论,没有自己的探讨与思考。一件艺术作品,本来就没有固定的评价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若用统一的角度去看待,那就缺乏艺术的灵动。教育,也是这样的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思维,有潜力,会不断地发展,向前向上,这也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岳校长的理趣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专家式思维,把课堂还给学生,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去思考,把完整却浅显的专家结论转变为有深度且狭窄的专家式思维。老师一定要有素养,素养来源于真实,在真实的生活去感知,在课堂中上迁移。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会跟着转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最后是“教别人学”。
岳校长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谈到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法宝。从一年级开始读,读各种各样的课外书,把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反复读,感受语言的魅力。二年级开始动笔写,写随笔,记录下自己的点点滴滴,真情实感。最后把孩子们的一篇篇作品整理成册,孩子都乐于去读,乐于去写。读写结合是语文的基本功,孩子在快乐中完成,收获满满。这也是理趣课堂的“三长”,用亲子成长和师生成长托起学生的自我成长。
文稿:邓颖 潘茂艳 蔡季宏
图片: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