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含笑柳如烟,
新燕报信花争艳。
人间最美四月天,
不负春光与时行。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西韩岭学校(小学部)积极响应课程改革新要求,持续探索建设课堂教学新形态,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精神,在课堂中减负、提质,发挥最大的潜能,给老师们一个相互交流、探讨、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从3月29日至4月6日,我校数学和英语组进行了公开课展示活动。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1.efa079b.png)
每一节精彩的课堂,离不开一次次深思熟虑的琢磨,只有一次次的付出,才有一次次的进步。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1.efa079b.png)
最高的数学和最好的诗一样,充满了想象,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创造,充满了魅力,充满了和谐,也充满了挑战。
老师们积极备课,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举例,通过演示、问答、实验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并得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庞有珍老师讲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庞老师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并辅以富于儿童化的语言,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庞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在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想的过程说出来”,并及时加以评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而在学生交流想法的过程中,对于教材上有的而学生没提到的方法,教师也以合适的方式加以呈现,体现出方法的多样性,并进而寻找出最优化的方法。较好地处理了方法多样化与优化之间的关系。
刘丽欣老师的这节数学复习课以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单元学习内容进行了全面复习和深加工,使教材变得生动活泼,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数学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构建完整的知识链,让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明晰数学认知结构,优化数学知识在头脑里的组织方式,从而熟悉的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条理的储存和记忆数学知识,并达到对知识理解和融会贯通。
尤金珍老师教学《认识万以内的数》。通过复习千以内数的组成,读写,数位等相关知识,为学习万以内的数打下基础。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计数器的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突破了“九千后再添上一千是一万”这个难点。通过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实际关系,比较形象的建立万位这个数位的概念。学生在本节课中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高志敏老师教学《分米毫米的认识》。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之后,学会了用直尺进行测量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导入新课部分,高老师让学生自己回忆上学期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且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提出一米等于多少厘米,我们什么时候用米做单位,什么时候用厘米做单位,这些问题为后面一分米和一毫米长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导入简洁有效。课堂中,老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测量感悟,并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使学生经历观察,比划,举例等活动,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间的进率,学会以分米和毫米为单位测量较短物体或线段,使学生能够积极参加操作、估计、测量等活动。
徐冬花老师执教《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一课。教学中,徐老师选取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逐渐学会运算,学习思辨,掌握技能。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便解决问题。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引导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使学生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尝试计算,理解运算的顺序。徐老师坚持让学生在列出算式后说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维的表述,又让学生明白了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道理。
韩少杰老师带来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引入开门见山,通过抛出问题,调动思考,一下子把学生的心思调动到学习上来,简捷明快。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通过提问、练习、板演、填空式讲评等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师生、生生之间保持了有效互动和反馈。教师对教材分析透彻,关键点讲解全面清楚,教学重点突出,拓展适当,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而且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语言准确清楚。语调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注意停顿,富于变化,有激情。老师对数学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这种激情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和激励。
韩少礼老师执教利用线段图《解决问题》这一内容。线段图可以形象的将条件和问题简略的表示出来,从而直观的显示习题中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关系,降低了读题审题的难度。课前出示一道简单的实际问题,稍加改变,成为今天的问题,搭建了旧知和新旧的联系。教学中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生活,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疑点,加以综合考虑,既尊重教材,又跳出教材,从预设到生成,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始终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成长。
赵凤英老师执教的《运算律》一课,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前及课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这节课赵老师还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营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课堂气氛。老师不断的鼓励学生表达,不断启发学生发现规律,使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杨志鹏老师带来《简便计算》这一课。本节课以故事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在学习简便计算之前,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已经有了较多的认识,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杨老师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体验数学,在探索中感悟数学,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学习过程。为了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杨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练习内容,按不同层次、循序渐进的安排学生进行适量的练习,本节课使学生在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应用到灵活应用的练习过程中,掌握了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同样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想。
赵淑琴老师讲授“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赵老师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放手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中,理解、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点。课前,赵老师以孙悟空这个学生们都熟悉的人物,引出分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投入。这些都把学生置于现实生活情景中,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任务去解决。把数学问题变成了一个个具有挑战性、探索性、交流合作的学习过程。做到了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赵老师这节课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研究,得出结论,让学生真正感到了学习的快乐。
赵巧珍教师讲授《和与积的奇偶性》。课前通过抽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时,主要是讨论奇、偶数相加的各种情况的结果的奇偶性问题,引导学生“举出例子—观察比较—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从而体现了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源泉。整节课,教师围绕和的奇偶性进行教学,由具体数字到建立数学模型,逐步明确了通过举例验证是探究结论的一种方法,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刘翠梅老师教学《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分数对于学生是一个全新的知识,课前老师通过平均分物体,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给各个层次的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引导学生清楚地理解单位“1”,自然而巧妙的解释了这一难点。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哪些知识需要引导、指导和讨论,哪些知识适合自学阅读,灵活开展教学活动,真正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比如分数的意义,并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的,而是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层层提问,层层递进,循序渐进而获得的。
张根柱老师讲授《解比例》这一知识。整节课环节与环节之间体现了一种递进的关系,知识是层层推进。有课前的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复习题,自然过渡到解比例。重难点点拨恰到好处,讲解细致,语言准确,例如:解比例与解方程的联系与区别;解比例时应注意的地方;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之处;这些易错处教师都是通过学生尝试解决之后,适时的点拨、小结,再给学生一种清晰、明了的结论。
赵海芬老师讲授《确定位置》这一内容。这节课是要让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事物,发展空间观念。赵老师这节课既是实在的又是实用的,老师以生为本,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一步步的发现并总结出:要准确定位需要这样的几个条件: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整个过程学生主动参与,一步步的思维完善为新知的学习过程增光添彩。
刘建军老师讲授《比例尺》这一内容。课堂上刘老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让学生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课改后的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中心,而是更关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情感态度的形成等,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堂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巧妙地突破难点,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1.efa079b.png)
苏壁华老师讲授五年级英语《My school calendar 》。课堂上,苏老师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图片、直观教具、形体语言创设了真实的情景;在你问我答、小组合作、自编对话等方式下,学生感知、体验、实践和灵活应用语言,苏老师语言生动,为学生设计了真实的语言环境,有效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运用能力,还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来进行操练,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巩固旧知识。本节课上,老师通过问题层层递进,使学生一步步加深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李俊老师带来三年级英语《At the zoo》。老师以游戏导入,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李老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新单词呈现形式多样,整节课中教师在引入单词时都是比较新颖而又自然,具有生活化的。李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用语言表达交流。教学活动设计丰富多彩,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重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
杨佳丽老师带来六年级英语《last weekend》。这节课很好地反映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清晰的语音、亲切的表情,良好的教态。从每一个环节的设计足以看出教师课前准备工作做得得相当充分,从热身环节播放影片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话题Last Weekend.通过谈论自己的周末活动,“I saw a film last weekend.”自然引出中心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让学生初步感知和应用句型,并且自然地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着重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授完新课以后,变生活为课堂,自主学习。充分运用语言这一媒介,设计Feeling and talking show的活动,结合提示语言来创编对话或Make a report 来谈论上个周末的活动。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1.efa079b.png)
评课是促进教师教育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阶梯,增强了凝聚力,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群人的努力是乘法。课后数学教研组和英语教研组,在组长的组织带领下,组内老师们对教学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在评课环节,老师们的无私分享与智慧碰撞,让我们的教研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1.efa079b.png)
成长永远在路上,教育永远不止步。学生在成长,教师更要成长。每一次的公开课活动让教师都有一个小小的进步。教学的魅力需要我们共同来探究,相信今后的每一节课都会有不同的精彩!
愿西韩岭学校,绽放教育之花,飘扬育才之香。
审核:李娜
编辑:徐叶平
图片:各位听课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