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心内12病区王海雄主任电生理团队不断进行技术突破,凭借娴熟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为一名ICD植入后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了心内外膜联合导管射频消融术,成为山西省内首例独立开展此项技术的中心,同时目前国内有能力独立开展此项技术的电生理中心屈指可数。
绝大多数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患者,其心电异常通道或兴奋点发生在心脏内膜(心内膜),一般通过心内膜导管消融手术就可以治愈可以说,心外膜射频消融术是心律失常介入手术的禁区,难度极大。以往,对于此类致病根源在心外膜的患者,一般采取药物保守治疗或植入昂贵的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ICD植入可以及时阻止患者多次恶性心律失常事件,但室性心动过速的频繁发作会致使ICD多次放电除颤,不仅让使患者难受不堪,而且还会造成ICD电池电量常常数月甚至数天被耗尽而需更换。
患者,男,39岁,2012年因反复晕厥就诊于北京某医院,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心源性晕厥”,后植入ICD。2018年因“起搏器能源耗竭”行ICD置换术,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并且多次出现起搏器放电。
患者术前心电图(QRS波时限198ms)
患者心脏彩超,提示左室增大,左室壁运动较弱。
为了保证手术成功,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与导管室、麻醉科通力合作,患者在静脉麻醉下成功穿刺心包。
图示为X影像下心包穿刺造影图
00:00
图示为PentaRay导管在影像下明确在心包的位置关系
置入PentaRay标测导管。手术的难点就在于心包虽包绕整个心脏,但是可操作导管的空间非常有限,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心脏破裂或者其他比较严重的并发症。
00:00
利用PentaRay导管在心外膜进行基质标测后,发现部分瘢痕区。(0.5mv~1.5mv)
在外膜标测后总计用时27分钟,有效电位点超过3000个
在心内膜标测后,PentaRay导管在窦律下标测到特殊的晚电位,图为晚电位(late potentials, LPs)及局部异常心室电位(local abnormal ventricular activities, LAVAs)。
心内膜标测,压力消融导管也重复标测(特殊)的晚电位(LPs)(兴趣窗前窗-80ms,后窗+300ms)
同时在室速发作下,在室间隔标测到了舒张期的特殊电位。
00:00
X影像下的心外膜造影及压力导管位置关系
00:00
因此经过了综合的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采取了晚电位低电压汇集区的均质化线性(延图中所示白色消融路径)消融策略。
患者在进行联合内外膜消融完成后,无法诱发室速,同比于来医院就诊时的无休止发作,达到了理想的手术终点,同时患者的手术体验良好。
患者在进行联合内外膜消融完成后,无法诱发室速,同比于来医院就诊时的无休止发作,达到了理想的手术终点,同时患者的手术体验良好。
持续性发作的室速,频率常常超过100次/分,并可发生血流动力学状态的恶化,可能蜕变为阿斯综合征、室扑、室颤,导致心源性猝死,因此需要积极治疗。既往研究发现,内膜消融不能终止的室速患者当中,40%~60%的病例通过外膜消融能够终止,且在部分患者当中,同时进行内膜和外膜消融,远期室速复发的风险更低,这些均证实了外膜室速的存在以及通过外膜进行消融的可行性。
00:00
同时,均质化消融被为贯穿整个疤痕区的广泛经验性消融。除了电压标准外,心内膜及心外膜的异常电位,包括延迟及碎裂的电位都是消融靶点(如LAVA和LP)。这种消融策略包括消融致密疤痕内及移行区的异常电位,使其达到均质化,从而预防电生理峡部的产生。均质化消融较其他基质消融策略的优势在于,消除所有疤痕相关的异常电位,以避免既往旁观的不同疤痕区域内某些“活化”区域可产生触发灶。
内外兼攻,妙手仁医。该病例充分说明了心内外膜联合标测是除了心内膜或者冠状静脉窦消融和标测的一个重要补充途径,成功的标测和消融的基石是心包穿刺技术的娴熟运用,同时理解和标测精准的特殊靶点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山西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成立于1980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在全国范围内是最早成立的房颤中心,为全国房颤联盟示范中心。心导管室是国家卫生部冠心病和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是山西省卫生厅质量控制中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质量控制部。综合心律失常诊疗能力和手术在国内处于第一方阵的水平。
与此同时我院不断加强“三大建设”,全力打造“六个高地”,全力建设“六个中心”。我院多年来持续不断地为三晋老百姓提供最优质的诊疗服务,为推动山西心血管病事业不断奋斗,砥砺前行。
与此同时我院不断加强“三大建设”,全力打造“六个高地”,全力建设“六个中心”。我院多年来持续不断地为三晋老百姓提供最优质的诊疗服务,为推动山西心血管病事业不断奋斗,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