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学生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023年4月4日上午,在历史与社会学院润疆厅,漆志忠老师依照教学计划开展了中学历史教学实践模拟课的活动。在“历史实训课”课上,非常有幸请来八一中学优秀的历史教师陈琳老师和大家分享交流~
陈琳: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高级教师,历史学硕士,自治区、兵团高中历史教师培训专家,新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乌鲁木齐市“骨干教师”,乌鲁木齐市名师工作室成员,历史教研组组长。长期承担班主任和高考教学工作,高考、模考成绩在自治区位居前列,所教学生中二十多名考入北大、清华、港大,两百余名考入全国前十大名校。近三年40余次荣获全国、自治区或市级现场课、录像课、教学设计、教案案例、德育论文、专业论文、微课、微讲座、课件等各级各类评比一等奖;主持或参与国家级、自治区级课题多项,结题报告荣获“优秀成果奖”;发表论文及教学设计多篇;参编教育教学科研类著作四部;多次荣获“最美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
参加本次实训的对象是2022级研究生学科历史专业的全体同学。在展示前,大家根据漆老师布置的任务,每位同学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任选一课,进行备课。要求完整一课教学设计(Word)和教学PPT。星期天晚上8:00前由赵雪源负责收齐打包发给指导教师。星期二下午由指导教师随机选择4~6名同学进行讲课。在活动过程中,刘娜、刘洋、陶际冬、王淑琳、魏丽娜五位同学先后登台,以说课或讲课的形式展现了各自的风采。尽管各位同学选择的课文有差异,但都能结合教材和学情分析,明确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等,各位同学表现整体上良好。
刘娜同学试讲
授课思路:我讲解《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课,从隋唐兴盛到五代十国,主要讲解第二子目内容,从一则展示唐朝繁荣景象的视频以及一个问题“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唐朝哪些方面的繁荣”由问题驱动开始了我的讲述,随后的教学内容介绍了唐朝三代帝王接续缔造的繁荣盛世,之后讲解唐朝民族交流交融情况。用问题探究引入,让学生自主查找唐朝对不同地方民族治理的不同措施,从而总结唐朝兴盛的启示。
课件内容:展示《长安十二时辰相关视频片段》并提问进行导入,通过对三代帝王的治国措施进行史料解读,增强学生理解。讲解唐朝民族交流交融采用学生问题表格式自主探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最后总结升华唐王朝的兴盛给我们的启示
老师点评:采用两个问题驱动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很新颖,教学课件恢弘大气,但是内容之间的过渡过于生硬直接,可以在之后更加流畅自然。多阅读,多积累,为自己的教学积累素材。
刘娜同学说到:陈琳老师谦虚而又善解人意地说她只看到我们的优点,我知道她这是不想让我们泄了气,她点评我的教学设计是任务驱动式教学,非常新颖,让我树立信心,同时我也知道自己的不足,知识能力的缺乏,教学技能的不足都是我需要不断进步的地方。希望在之后的实训课上继续跟着各位老师与同学们共同学习进步,让自己的讲课水平,教学设计能力得到提升。
刘洋同学试讲
授课思路:授课的内容是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第三小节--秦末农民起义和秦的速亡,这一节课内容与第二小节--秦的暴政联系紧密。所以要重温第二节的内容,通过复习前边内容说明秦始皇并没有完成老百姓的希望,反而适得其反,没有获得民心。学生通过暴政不得民心过渡到秦末农民起义,以回顾文言文陈涉世家以及教材的地图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的大致过程,从过程中确立国号“张楚”政权为点,结合教材学思之窗,学生了解为什么陈胜建立国号为“张楚”,通过过秦论史料以及第二节所学分析秦灭亡的原因。通过刘邦与张良他人的对话,分析楚汉战争中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最后总结一整节课的大一统表现,从横向与纵向分析。
通过材料和所学内容探讨秦朝速亡的多方面原因,提高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认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促进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素养的养成
教师建议:
问题设计的难易度要适中,历史方面的思考。要准备充分,到底怎么准备?从史料中寻找,阅读加积累,史料,自己做用心做,抓住精确关键词,将复杂的问题简化。材料内容量不超过三行,尤其古文把哲理性内容融入历史事实当中,比如利用历史人物的事迹。过渡内容如何做,找历史内容间的逻辑联系,逻辑要清晰 ,历史的逻辑。
刘洋同学说到:陈琳老师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她能够发现我们每个人的优势之处,让我从实训课的自卑情绪中释放出来。陈老师对于我们每一个上台进行讲课练习的学生,给予了我们很多的鼓励与极其细致的讲解,于此我们感到非常荣幸,也对老师的种种鼓励心存感激。
陶际冬同学试讲
授课思路:本次讲课是第四单元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主要讲解第一个子目,首先根据戴逸【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这则材料导入新课,提出清朝前中期与汉、唐元、明作纵向比较,仍在继续发展,而与17、18世纪的世界作横向比较,点出中国当时在鼎盛背后所面临的危机。其次让学生带着“什么是伪鼎盛时期”这个问题学习新课。然后进入第一个子目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简单介绍了康乾盛世的状况,最后我将此次授课的重点内容放在了君主专制加强的三个表现上,一奏折制度、二军机处、三文字狱,分别从这三个表现上通过课文材料分析君主专制是如何加强的。
教师点评:首先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可以很好地把握17、18世纪的世界,可以宏观地将东、西方世界连接起来,这一点设计地比较好。其次在授课的过程中补充了很多课外知识,历史基础掌握的很好。最后内容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教姿教态显得过于紧张。
陶际冬同学分享到:这是我人生当中第一次上台展示,这让我压力很大,但是陈琳老师一直在夸奖我,这让我信心百倍。陈老师建议我们第一要关注专业知识一深挖井,广积粮。在学科知识方面,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建立起高中学段的历史学科知识树,做到深挖井。在教育科学知识方面,要广泛阅读,做到广积粮。只有输入,才有输出,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旁征博引,左右逢源。第二关注专业技能—多实践,练真功。加强专业技能的提高。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大胆的开发、整合教材,不唯教材。
王淑琳同学试讲
授课思路:我向大家展示的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在设计的这一课的时候,我将重点放在了“变”上,将课本内容整合成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底层民变——太平天国运动”。“上层应变——洋务运动”以及“局势激变——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整体的设计上,我将重点放在了三个部分的时空联系上,构建起几个历史事件的内部联系。例如在史料的选取上,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分析上,我特意选取了一段跟洋务运动相关的,而在洋务运动目的和内容的分析上,我也特意的选取了同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史料,这样一来就增加了两个历史事件的联系,可以让学生从多方面感受到这两件事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分析上,我也注重从多方面分析,我分为了中国、日本、远东和世界四个角度进行分析。
教师点评:陈琳老师提出在课程设计上缺少立意,这样一来整节课就缺少了灵魂, 这一点要注意加强,要从课程内容出发,寻找每节课的授课立意,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王淑林同学说到:感谢陈琳老师对于我的评价,非常开心陈琳老师对于我个人一点点的肯定,同时陈琳老师说的一学期要有一家好课这句话牢牢地记在了我的心里,陈琳老师说一节好课与一节平常的课,学生可以获取的东西是截然不同的,这让我明白,教师的用心设计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要将教育学原理真正的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去,这是成为一名好的历史老师的前提之一。
魏丽娜同学试讲
授课思路:在新课导入环节导入乌鲁木齐中山路汇嘉图片,通过中山路让学生猜想这条路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是为了纪念谁,通过辛亥革命有关的道路名称让学生感受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影响之大。在新课讲授环节通过时间坐标轴设点串线,向学生清晰明了地展现辛亥革命发展的过程性,以及其与前后历史事件的关联性。此时教师需要提示学生辛亥革命有广义与狭义之区分。教师展示晚清时人谢缵泰所作漫画《时局图》,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大会上的观点,点明20世纪初的中国处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危局之中。联系上一课即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发展的前后关联性,建构历史时空观念。通过漫画材料和孙中山呼吁救国救民的演讲词,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挽救中国,并逐渐过渡到下一教学环节——清政府与革命党人的不同的“救国药方”。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教材第108页历史纵横部分总结归纳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指出其实质是“保大清”;简要概括革命党人的早期革命活动,与清末新政对比,指出其实质是“救中国”。两相比较,点明“改良VS革命,一场生死博弈”。让学生花3分钟时间自主阅读教材P108-109,梳理革命党人的早期准备,完成表格内容的填写。根据学生回答和教材内容,完善表格。随后,展示同盟会成员在东京和孙中山、十六字纲领的照片,以及分布在各地的革命团体的地图,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理解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政府所做的早期革命准备。借助表格,培养学生学会阅读教材、整理归纳内容,从而提高从文本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的同时,让学生高效地梳理革命党人早期进行的一系列准备的概况。对比清末新政“保大清”的行为与革命党人“救中国”的革命活动,通过真实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历史材料中感悟革命先辈们为理想奋斗的革命历程,并体会他们为家国舍身赴死的热血情感。
教师点评:教学设计以“走向共和”为立意是比较好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把课本进行整合找出本单元的立意是什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层层递进,这样学生学得也有逻辑,同时在讲授的时候应该注意教学过度,使各教学环节更加自然地衔接起来。
备课思路:在准备这次实训课的时候,我先是熟悉教材内容,再是看一些网上的教学视频进行学习,在准备课件的时候也会借鉴一下别人的材料,在别人设计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做一些修改,在讲片段课之前自己也练习很多遍,虽然缺点很多但是会再接再厉。
魏丽娜同学说到:讲完导入课的时候过于紧张,忘记自己接下来要讲什么,虽然后面也讲了一些内容,但我自己觉得好差劲,我换作是学生应该听不懂这位老师在说什么,陈老师说她只能看到我们的优点看不到缺点,我知道这是老师对我们的一种鼓励,陈老师也接着刘洋同学讲的内容分享了她的教学设计,我是由衷地佩服老师,光一些图片就需要一晚上的时间来做,更别说设计好完整的这堂课,老师是真正的理解熟读了教材,再结合一些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阶段的我们可能达不到陈老师的程度,但是如果能像陈老师一样认真备好每一课,我想我们会进步的。
虽然只有五位同学试讲,但每位同学都精心准备了课件。
杜晓娜PPT
今天准备的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一课的第一小节内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一的开端,对课本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课程标准对这一课的要求是知道五四运动的意义,因此本小结的重点应落在意义方面,于是我选择略讲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过程,在此基础上,提供三则典型材料,从中提炼出五四运动的意义,即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社会革命运动以及思想启蒙运动。并且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最后,历史联系现实,点出如今所倡导的“五四精神”是爱国、民主、进步、科学,当代青年要学习五四精神,努力奋斗。
师江涛PPT
关于此次实训课的设计,我在本课设计之前,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指导,以多媒体技术融入为手段,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希冀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具体教学。在教学中拟采用史料文本分析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在对史料的辨析中,可借此训练学生历史学科的思维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通过对此阶段学生已有初中阶段对本课的学习基础以及对“休养生息”这一名词的强烈好奇驱动,建构本课的教学内容,利用“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敏锐意识,使学生始终能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两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与建设,理解其历史意义。
第一子目重点讲述了汉初施政方针的重大调整,统治者采取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的措施,以及因此取得的显著效果。
第二子目突出了汉武帝施行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第三子目介绍了西汉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破产流亡的社会矛盾。东汉兴衰实际上与这两大社会矛盾发展态势密切相关。
第四子目重点介绍了两汉在史学、文学、天文、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再者,我对教材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部编版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主要讲述“中国史”部分,通过十个单元共29课教学内容,涵盖了上至中华文明的起源、下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时间跨度之漫长、空间转变之纵深,都是本教材之特色。
本课——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隶属于本教材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本课由四个子目构成: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西汉的强盛、东汉的兴衰、两汉的文化,第二子目为本课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设计通过让学生了解两汉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上的巩固措施,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两汉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因为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此阶段正处于思维活跃、勇于发表自己观点,对事物的认知处于由感性到理性的成长阶段,同时经过初中学习,除了知识储备的基础之外,同时又充满好奇与求知欲。但对于两汉巩固大一统发展模式仍未形成整体概念。
另外,此阶段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史料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等有较大的提升,为本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因本课涉及到对具体史料的细致分析,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具备深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初中阶段的历史虽有学业水平考试,但为开卷考试形式,所以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未曾重视历史学科的系统学习,更别谈总体获得系统且条理清晰地问题解决能力了,这就为本课的教学增加了不小的难度。所以,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史料探究、辨析和梳理能力的潜移默化的训练,不断引导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才能在不断地历史学习之中养成对史料精挑细琢的推敲与探析;才能逐渐涵养对家国、对人类的使命和担当。
张美晨PPT
听到同学们要有实训课的消息,内心无比的兴奋和喜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将来要走上讲台的一名历史老师,深知实训的重要性,通过实训,可以让我们更加认识自己,提高自己。为了准备好这次实训课,得到陈琳老师的点评指导,更好的提高自己,有更大的进步,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我选择的科目是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是从文化角度介绍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历史。本课通过四个子目(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文学艺术、科技、中外文化交流)讲述从三国至隋唐五代时期的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科技、中外文化交流等概况,从而认识三国到隋唐时期文化的多元化与繁荣发展的特征。在准备工作中,我查阅了大量的史料,精选了很多合适的内容,为了更好的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导入部分我截取了一段视频资料。同时,我积极请教老师,同学,如何才能更好的展示我的PPT。老师同学们都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也给了我灵感与思路。通过准备工作,我也学到了很多,我相信,在不断的打磨中,我会一步步取得进步,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任立军PPT
虽然在本科期间有过实习经历,但由于当时实习学校的大环境,以及照本宣科的要求,在实习期间的教学过程中未曾深挖教材,也未曾研究过课标,在陈琳老师分享的关于深度教学视域下的教学设计以秦朝的建立和秦末农民起义这一课,我看到了一节好的备课所需要的努力以及探索工作,结合自己的备课我感觉自己所做远远不够,首先我选择的这节课为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九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边疆危机与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北宋的偏安四个模块,在设计这节课之前我首先查阅了课表,接着通过教师版用书对本单元和本课的内容有了了解,其次通过网上查阅优秀视频和案例学习其它老师是如何设计与讲述这节课,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找到一篇论文,以王王安石变法为串联,祖宗之法该不该变,设计了自己的教学模块,王朝困局——破困局树新法——新法危机——新法变旧法——改革难济,结合学生特征加之喜好,我在导入环节运用了学生都喜欢的一部国漫画江湖之不良人进行导入,并在教学设计的环节中插入了一下论文提供的史料,但在听取了陈琳老师的设计课后,感觉自己的设计停留层面还比较浅,因此在以后的设计中要注重思考,加入自己的理解。
黄毅PPT
虽然本科已经经历了半年的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但是相对于读研期间的实训课,还是性质不同,本科期间更多的偏向于磨炼教学基本技能,比如教态,语言组织这些,这次的实训则更偏向于研究性学习,在基础技能的基础上深入到了研究层次。新课标,新教材这都是我们面对的新问题,我们必须要有新的思考,在准备这次的实训课时,我准备跳出教材但又依靠教材,在备第十一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时,我将四个子目合并为讲个教学板块,前三个子目讲经济之变,后一个子目讲社会之变,这两个板块是紧密相连的,因为经济之变引起了社会之变,社会之变又反向加速了经济之变,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利用地图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利用史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利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兴趣,利用课后习题加深学习理解。期待这次实训可以让我们变成更合格的教师预备军。
王云龙PPT
在第一次上课前指导老师就让我们深度备课,在备课过程中精心挑选课程内容,在教学设计方面也阅读了大量相关资料,以求内容讲解的准确性,并在设计过程中备思路备排版,力求内容的独特性和趣味性。可能是长时间没有上过课的原因,难免生疏,在备课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难题,如PPT的动画设计,课程内容该如何取舍,逻辑关系是否顺畅等等都需要下功夫,但备课的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以前记不清的内容变得越发熟悉,甚至拉回到学生时代。在实训课上时陈老师也很平易近人,并总能发现我们的闪光之处,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同学在台上展示时老师在台下和我们做在一起,认真并安静的听着,突然感觉老师和我们一样,一样年轻,一样是学海路上的旅行者。老师也很热爱教学,从老师的课件就可以看出老师耗费的心血,逻辑缜密,条理清晰,我也期待能在今后的课中能够学到更多,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霍建敏PPT
如何准备: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首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课,查找关于这节课的资料以及网上名师的课程指导,最终启发自己将一节课分为四个部分并予以主题,运用史料实证,融注时空特征,加以历史解释,最终升华情感突出本课课魂。其次,将这些碎片化信息形成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以及本课主旨等对本课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讲解。最后,将教学设计加以精美ppt设计,吸引学生眼球。
感想:老师讲到的大单元教学非常有启发,有魄力。但是大单元教学设计需要建立在对教材结构与教材建构以及单元与单元之间的主题构建的深度与广度的掌握,才可以带领大家神入历史,体悟历史的含蕴,延展历史的意义。若想让历史教学更具思维含量,让历史教学在培养人格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历史教学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必须让教与学走向“深度”。
郑智超PPT
对于此次实训课,首先我需要确定要上课的课目,当翻阅教材后,鉴于对史前文明比较感兴趣,我选择了《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确定内容后,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文本和课标要求,结合五大历史核心素养进行备课。由于历史教学经验欠缺,我在网上查找了一些教案和课件。在备课过程中,尽量多的展示史料图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更生动有意思的历史。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置于问题情境来学习历史。
李婷PPT
我选取的教学设计是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在准备中设计思路如下:希望通过知识填空表格,梳理本课内容的知识线索,让学生掌握本节日本侵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历程;通过对本课史料的分析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运用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设计中隐含唯物史观,分析三十年代日本侵华的原因、西安事变的意义。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抗日战争经历了由分散到统一的过程,理解面对民族危机中华民族团结御敌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认识到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是实现中国梦的保障。
赵雪源PPT
第十六课《两次鸦片战争》是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第一课。按时间顺序勾勒出中国近代史初期(1840-1860年)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由此引起的中国社会性质和思想观念的变化。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也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开端。本课主要包括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三大板块,三大板块之间因果逻辑清晰,核心问题突出,分别为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及中国的回应。我从中英两份礼单进行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出中英两国的文明程度有什么不同?之后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及“17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世界历史时间轴”,思考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英国的差距?通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过程和结果,认识战争爆发、中国失败的必然。
每一位代表展示完毕,陈老师都会激励学生评委或其他同学积极发言,进行具体点评,指出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陈老师还会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基本功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客观评价。通过实训教学,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
实训活动结束前,陈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指出专业实践教学是历史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加强学习与训练。通过实训活动展示,大家都呈现出了各自特点和优点,值得大家相互学习与借鉴,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共求进步。
实践出真知,实训是更好的教学。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本次中学历史教学实践模拟课的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受益匪浅,期待下一次更精彩!
撰稿 :陶际冬
摄影 :杜晓娜 师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