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在徐州城北偏西。第六代楚王刘注墓因地而名,是为龟山汉墓,为徐州必游之地。点石园距汉墓不过咫尺,恐知者寥寥。
园虽小而幽。石雕、石像、石碑、石牌坊等,大小不一,星布各处,年代感甚强。古拙和精美共赏,高大与小巧互映。好史与艺者游之,或有微获。
照壁
入园数十米处有照壁一座,与园墙连为一体,高度为墙之一倍。照壁亦称影壁墙,旧时朱门大院多有所建,常以浮雕饰之。
此照壁为三扇墙样式,中扇宽度约为两侧扇宽度之和,三扇均盖有翘角飞檐之黛瓦悬山顶。中扇主墙的浅浮雕为麒麟图案,左右两扇副墙则分别为双鹤与双羊,皆取一昂一俯之态。或皆有所本,而为我等所未知。
石牌坊
转入小径前行数十米,得见单间石牌坊一座,条石作顶。牌坊难称雄大,为一间二柱式,高不足五米,跨度约略三米。上下坊樑均有高浮雕,上樑雕有五狮,一雄在右,一雌居中,左侧密雕三狮,大者若扑,幼者若戏球,而中者若抚其幼。下樑雕龙一双,眈眈对视,若争若斗。
牌坊的坊额上题有“天威咫尺”四字,二立柱的上下联分别为“奎壁光华文藻丽 岱嵩品望玉峰清”。这额题和对联均有些来历。而镌刻在此牌坊上,就有趣了。
另有一座额题也为“天威咫尺”的三间四柱石牌楼,巍峨壮观,建于华山西岳庙。以华山之雄,堪当此四字。而点石园中的这座石牌坊,高不盈丈,阔仅数米,又无盖瓦脊顶,造型与华山西岳庙的牌楼相比,太过简拙,却仍将此四字镌作额题。两相对比,或值一笑。
“奎壁、岱嵩”一联,乃纪昀为山西常家大院知味轩所撰。“奎壁”为二十八宿中奎宿与壁宿之并称。旧谓此二宿主文运,纪晓岚或当援旧例以颂常公词翰之华丽。
岱即泰山之别称,杜甫名句“岱宗夫如何”可证。岱、嵩二山向为古人所景仰。品望者,人品声望也。玉峰可作玉山之别称,山涛曾以玉山誉嵇康之伟岸。书此下联以喻常府主人,读来雅而不谀,不愧为大学士。
点石园所陈列的石牌坊立柱上亦刻此一联。石牌坊主人欲以常公自况乎?
石雕动物
乃见各种石雕动物,或散落于草地,或放置于展厅。有可辨,有不可辨、不知名者。
石羊
此石像,跪姿盘角,绵羊是也。前腿后屈,后腿前伸,臀肥尾贴,目善项短,形态可爱。当由一块整石雕成,线条圆润,造型清晰。推测不会是汉代石雕。印象中汉雕多半风化严重,形态没有如此之清晰可辨。可惜在头身处和臀腿处皆有明显的粘合痕迹,可能是碎像复原过的。这也不奇怪。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珍惜田野中石像的。
石羊后有一口铁钟。从锈迹呈红而非绿可知钟为铁铸而非铜铸。放大看钟上铸字,上部右侧有“铸钟记”,三字清晰,其前可读出“铸此宝钟,勋业永记 ”等文字。下部为认捐人名字,可读出“石家庄村石福平捐资三百圆”等。当年的三百圆倒也不是一笔小钱。可见捐款人之心诚。
汉代石雕往往取法简练,粗具轮廓,不事细琢,加之年代久远,风化程度甚高,有时连轮廓都较难辨认。看这两座石羊,前羊一看之下即觉具备汉雕石像的一般要素。放大看底座铭牌,果然。“汉跪羊”三字模糊可辨。惜四腿皆缺,但从腿的残部可判,亦是取前腿后屈后腿前伸之跪姿。头大身长,与真羊的比例不谐。盘角风化严重,几难辨认。微微仰首,能合理想象其双目平视前方,与身后的那座石羊低头之状适成对比。
后羊低首垂目,颈长身短,盘角硕大,近乎夸张。角上密刻浅槽,一若羊角之纹理。后羊风格与前羊差异明显,年代多半较前羊为晚。
石蟾蜍
园中石雕动物像甚多,颇有不知其所属者。
看此石像,口阔神呆,凝视向天,前足拄地,短尾贴身,一时辨不出是何物。想来扁首阔腮者,蛤蟆是也,姑称之为“石蟾蜍”吧。倘有识者,还请不吝赐教。
石蟾蜍之雕凿形态或类汉风,粗具轮廓,刀法简练,风化程度亦较高。颈部似有系绳,令人联想到其颔下或悬铜铃,有如宠物配饰。
不知名石兽
这尊石兽耳短似熊,目圆如狮,鼻直口大,翘首望天。眼虽瞪而无威,呆萌可爱,却不知是何方神兽。造型生动,看来着实令人忍俊不禁。只可惜项下拼接痕迹明显,想是曾经身首异处,为收藏者所重新粘合过。其右前腿缺损,也是一证。
这尊石兽难道是前尊的兄弟?五官外貌何其相似乃尔!以踞坐状示人,圆睁双目,不怒而威。俗话说“眼睛瞪得像铜铃”者,此之谓也。
石貔貅
此尊石兽略呈棕色,或许与石料含铁有关。石像身形瘦长,前蹬后踞,昂首作长啸状。颏下有髯连胸,前身有翼难展,据此判断,或是貔貅。貔貅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瑞兽,雄曰貔,雌曰貅,一般连称。有记载说,貔貅头生一角并后仰。细看此石像,顶上突出部如有一角,恰作仰头状。貔貅无误乎?
石麒麟
传说中瑞兽有五,除貔貅外,最祥瑞的当属麒麟。这也是雌雄连称之兽,雄为麒,雌为麟。麟字有一异体,麐,旧时多见用于人名。
这尊石像疑为石麒麟。作此猜测乃出于以下原因:
1、 将大理石座说明放大看,依稀可辨“明代瑞兽”字样。五大瑞兽还有龙、凤、龟,明显皆非。貔貅像的头一般作后仰状,而此像非。故唯剩麒麟。
2、 石像右爪轻按一头幼兽,状如麒麟。
3、 细看石像下座之浅浮雕,正是麒麟,该图案样式并不罕见。
由此,初判这尊石像为麒麟,如误,还请方家指正。
明代石雕早已不再仅是粗具轮廓了。看这尊石麒麟,齿,毛,爪尖都甚为写实。幼兽为俯看视角,麒麟模样之呈现大体真切。明代据今五百到七百年,石像看来未经大的风化。
此上、下两图玻罩中的石兽或也都是麒麟。两像头部毁损皆较重,难辨细貌,但从两处来判,猜测或能成立:
其一,两石像之底座上的深浮雕看来都甚似麒麟,尤其是前尊石兽之底座浮雕,相似度颇高。
其二,两石像身部之鳞片皆清晰可辨,而麒麟显著特征之一便是身有龙鳞。
此二石像为侧摄画面,身体部位完整,故鳞片得以清晰呈现。而前述之石麒麟乃正摄画面,身藏头后,不得全窥其貌,故难从龙鳞之有无来断兽形。
石狮
石狮乃最为常见之石雕兽像。城镇乡野,国内海外,分布范围之广无有出其右者。点石园收藏陈列的石狮像何止一尊,然各具形态,各异其趣,颇堪玩味。
此像呈蹲踞状,乍看之下并非即刻能立呼为狮,其面亦可说约略类猴。乃从头鬃及左爪按球来判,若名其为狮,或更似。此石狮体形并非很大,背壁,高踞于石座之上。石座较常见守门之石狮底座高出甚多,且此石像与熟知之镇楼石狮像差异颇大,故推测并非用来镇宅守门。其用途亦堪猜度查找一番,或也是另一个有趣之处。
从该狮左足踏球左向视而言,当另有一尊石狮以右足踏球而右向视,与之成为一对。是否可以脑补一下。
这尊石狮似笑非笑,仪态谦卑,低首下心,以迎远客。选用之石材与它石不同,青灰色调令石狮看来更显温柔,仿佛对其逗弄一番也无妨。狮无伤人意,人去防狮心。工匠落锤雕凿之时,可有此意乎?
这对石狮,萌态堪称第一。正巧听到观者中有内行人介绍说,此类石狮常见于广东,特别在潮汕地区多有。据此,其艺术风格或属岭南派。
石狮耳大夸张,展向两旁,好似唯恐人有不察,此种造型在其它地区实不多见。两狮双眼的雕凿也与众大异:雌眼凹雄睛突。若非雌兽那只硕大的狮鼻先声夺人,狮耶犬耶,恐怕要费点思量。
雄师鼻上一柱状物直抵额头,不知所本为何。其口衔之球、胸悬之铃尚全,不似雌狮,此二物一存半一全毁。惜哉!
碑额
点石园非止收藏展示石雕动物,还有较大一宗展品为历代石碑。石碑高者过丈,各地不少历史遗存景点都有,但于一园一景里有十数通石碑作集中展列之地者鲜有。而将碑额专展则更是寡闻。碑额总是高顶在石碑之上,站在石碑之下抻脖仰视,颈酸眼花,也未必能睹其妙处。在在点石园却可近观。
此碑额制于清代。其上阳雕三龙,一上两下。上龙盘身探首,双爪作左右奋力伸展状,龙口大张,直扑下方左右二龙共持之球,势若不得不休。下二龙翘首以对,各自用一爪及龙尾支地,以另一爪同争一石球,也作势在必得之状。三龙神态活泼有力,动感十足,刀工细致,龙鳞龙须层次分明。碑额下方正中刻有“御碑”两个篆字,彰显了额下石碑之等级非同一般。若非皇帝御碑,哪个敢在碑额上饰以雕龙。倘若碑额高耸于御碑之上,离地一、二丈高,又何能看清其上三龙争球姿态之神妙。
这座碑额也出自清朝,极具特色。从左右两侧分别另摄的照片显示,额身为三重构成,每重可见三条龙身。若名之为“九龙碑额”,正当其称。
此碑额立体感甚强,盘龙层叠。正面下方为“双龙戏珠”造型,上端另有四条龙身彼此缠绕,首尾难辨。推想在此碑额之背面亦或与此正面相若,即或也雕有戏珠之双龙,而此正面上端所盘之四条龙身,在背面或将以龙头示人,也未可知。
碑额正下方石牌上刻有“谕祭文”三个篆字。谕者,晓也,告也,旧用时往往加赋“以上示下”字义,如皇帝对臣下之言称为“圣谕、谕旨”。谕祭文是一种文体,乃以天子之尊撰写,并委专使下祭宗亲、妃嫔或臣下。
此“谕祭文”碑额饰以九龙,或可由之推测,此额下石碑所刻录之祭文的受祭者,乃为极高身份之亡故宗亲,比如御兄御弟、皇伯皇叔、甚至可能是太后母妃等人。谕祭文石碑厚度或当较前图之“御碑”石碑略大。
石赑屃
石碑高大厚重,尤以御碑及为帝王所立石碑更为尊贵,驮碑之兽必也不同凡响。各地御碑之下都有一物,似鼋如龟,赑屃是也。赑屃是龙子,在九兄弟中排行老六,善负重,故用来做帝王石碑的础座。当碑、座两分后,赑屃只能孤单存世,惆怅望天,供游客观赏了。
石将军
“大将南征胆气豪”,明朝将领毛伯温因嘉靖帝御赐的南征诗而延誉至今。这尊石将军像在胆气上当不输与毛将军。
石像双目如炬,正视前方,必胜之心仿佛可读。头盔战袍,依式依样。袖褶层层,甲片分明。胸前护心镜,腰带上方的吞海兽,彰显武将风范。右手拄剑,左手撩袍,英雄气概凛然可见。从盔甲装束看,石将军可能是明代所雕,也许曾在明朝哪位王爷墓地前的神道上栉风沐雨,历经沧桑。
浮雕将军与天将
石雕将军像威武雄壮,浮雕将军像也可以是英气逼人。
看右侧石壁上的这尊浮雕像,黑面环眼,狮鼻阔口,不怒而威。腰悬长剑,手持开山大斧,顶上盔缨迎风飘动。其装束与石将军雕像不同,身甲并非长衣战袍而是贴身短靠,看着一副战地将军的模样。此像若是印在纸上,贴在大门处,堪比门神。看此将手执大斧,赳赳而立,难道是著名门神秦叔宝的表弟兼战友程咬金吗?
左侧石壁上的浮雕像衣带飘飘,相貌堂堂。面白如玉,神态端详。右手仗剑,置于腹前,左手搭在右腕处。头上有盔,身上无甲。俨然一位天将。
石制大牌楼
园中还有一座三间四柱石制大牌楼,每间皆建有悬山顶,顶檐四角微微上翘,顶脊两端各有一个鸱吻。一般而言,这类建筑,无顶的叫牌坊,有顶的称作牌楼。如今将二者混称的情况比比皆是了。
该牌楼形制较简,仅一层楼,上下坊樑均无浮雕,下樑浅刻纹饰。中间的坊额题字为“尊贤崇礼”,右、左两间的坊额题字分别是“麟阁先声”和“德有余光”,字体中规中矩。
从额题推断,此石牌楼或是用来旌表某家族的。麒麟阁为汉初丞相萧何所建,宣帝在此阁中张挂过一批功臣的图像,以表彰他们的勋业。该家族或当出过一位功高盖世的先祖,功业足以配享麟阁,故有此四字额题。家族后辈至今仍能略微享其荫庇,多少受惠。左间的额题“德有余光”当是指此。该家族之家风不错,能恪守儒家道德规范,这反映在中间的额题“尊贤崇礼”上。
该牌楼虽然为三间四柱建制,但等级并不很高。从两点可知。其一,牌楼仅为一层;其二,坊樑并无浮雕。故此推断,这也就是在本乡本里自建的一座旌表石牌楼,而不是由府、道、县等地方政府申请或受命颁建的牌楼。
美人梅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石牌楼前的那株梅树,此时正见花开茂盛。梅花呈粉红色,繁密地开满枝杈。听一位同本园有些渊源的女士介绍说,这叫美人梅,是不很常见的梅种。三月中旬是美人梅绽放的季节,能赶在这个时候入园赏梅,乃人生之快事也。
透雕街景
点石园中还有一些另类物件陈列,有的相当有味道。比如这座透雕街景,其通透程度,精细程度,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有如在坚硬的石材上讲故事,将楼屋、庭院、拱樑、街道、河汊、小舟、人物、牲畜、桥梁、树木、乃至房屋的顶瓦、窗棂、花墙等等,雕刻得如此精美,如此细腻,如此剔透,简直教人拍案叫绝!
园景
点石园的园景其实也还不错。园虽小,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还有一座玲珑小型石塔,也算是应有尽有了。
园外照壁
出得园来,绕到园墙对应园内照壁所在处,特地看一下照壁的背面。中扇依然是浅浮雕的麒麟图案,依然是回首相望的形象。左右两扇的浮雕也是双羊与双鹤,也取一俯一仰之态,但是同园内照壁上的羊与鹤站姿不同,位置各异。
结束语
去点石园,可以匆匆走一遍,在展物前、展厅内浏览一番,到此一游了事。也可以慢赏慢品,兴致盎然。各人的旨趣不同,游法不同,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