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芬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人在山外觉山小,人进山中知山深||河源市第四期青年名师学堂第二次培训跟岗学习记录(第三组)

创建于2023-04-04 阅读3345
04:04
序曲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在春雨绵绵的三月,我们又踏上了学习的旅途。带着班主任深沉的发问“你想成为教书匠还是教育工作者”,带着班主任谆谆的教诲“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带着班主任满心的期许“因自愿而自律,因自求而自控,因自觉而自由”,我们第三组十人,分成三个小分队,在风雨中奔赴河源市新河实验学校和东源县实验中学跟岗学习。

新河实语文小分队

3月27日上午,东源县实验中学骆素芬、和平青州中学刘丽敏、深河中学陈颖三位老师携手并肩,一同踏进了新河实验学校,遇见了美丽与智慧并存的带教蒋海娜老师!为期一周的学习时间,我们在与名师同行中收获,与同伴携手中成长。

精彩纷呈 美不胜收

为了使这次跟岗学习活动更加充实,我们能收获更多的专业成长,蒋海娜老师给我们安排了新河实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老师、不同课型的示范课听课活动。课上,不管是试卷讲评课、教读课、单元导读课,亦或是九年级复习课,优秀教师们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洗礼着我们的思想和观念,给了我们精彩纷呈的学习体验。

蒋海娜老师讲授的《老王》两个课时,让我们看到了完整的讲读课设计思路。在第一课时中,蒋老师对1-4自然段进行反反复复地拆解,细读品味。学生自由读,老师范读,学生默读,师生对话读,自始至终紧扣文本语言展开教学,通过反复诵读、精当提问引导学生一步步熟悉文本,走进文本,蒋老师的课堂让我们明白,阅读教学离不开“细读文本”。品味文字,涵咏文字,是实实在在地教“语文”。

课下,老师们更是倾囊相授,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语文教学之路的方向。课堂之外,我们还参加了新河实的班主任会议、集体备课,真切地感受到了新河实办学理念及语文未来教学的探索路径。学习的时光虽短,但收获到的知识却是沉甸甸的。

凝聚智慧 学思悟行

在学习中成长,在交流中顿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听课之余,我们小组也多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为汇报课做充分的准备。带着困惑和思考,你一言我一语,我们从披荆斩棘走到了春暖花开。汇报课上,骆素芬老师讲授了《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带领学生认识了不一样的阿长,感受了不同视角下鲁迅对阿长的情感变化;陈颖老师的《驿路梨花》一课,从体会人物之美、写法之美、主旨之美三个版块组织教学,引领学生一同感悟了“梨花”丰富的精神内涵;刘丽敏老师讲授的《老王》,以一句文眼“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作为设计主问题的切入点,带领学生体会杨绛的“愧怍”之情及自我反省意识。

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未来前路漫漫,我们必不负来时梦,凝聚所得智慧,坚持学思悟行!

东实英语小分队

我们东实英语小分队共有三位学员,分别是深圳龙华紫金实验学校的张琪、源城区文昌中学的张薇以及和平县华强中学的曾桂英老师。带着学习的憧憬和成长的渴望,我们走进了东源县实验中学沉稳朴实的校园。

千锤百炼 玉汝于成

东实通过团队的力量让教育教学更上一个台阶,而东实的老师也是通过不断阅读书籍、参加培训和外出学习来提升自己,这是东实特有的文化。

跟岗期间,我们积极听课,参加东实的备课组会议以及课题研讨会议。东实的老师非常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主抓词汇,每节课开始都会先检测词汇。他们也会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检查和课后修正等方法帮助学生落实基础关。

陈秀莲老师的课堂幽默风趣,氛围活跃。她善于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将知识点拓展成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林洁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基于情景下,如何科学地命题》的专题讲座。她向我们详细阐述了命题顺序,命题导向性,创新性,目的性,科学性和情境性,让我们对命题有了全新的认识。

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

在陈秀莲老师的指导下,张琪、张薇和曾桂英老师在东实分别上了一节汇报课。张琪和张薇老师进行八年级下册第4单元写作课的同课异构。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构想,两位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娴熟的教学技艺给大家展现了异彩纷呈的课堂。张琪老师利用小组合作模式降低写作难度,让学生通过讨论,集体写出一篇文章,最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作文。张薇老师善于引导学生从词汇到句子,再通过连词成篇,一步步完成写作输出。曾桂英老师在阅读课上注重阅读技巧的讲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学生知其然也知所以然。

学而不化,非学也。通过跟岗,我们对“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和“单元整体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也会把跟岗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东实语文组小分队

我们是东实语文小分队,小队由和平县青州中学的周婷、东源县崇文学校的钟妮婷、连平县大湖中学的黄婧以及源城区实验中学的谢璇老师组成。我们终于要踏进东实校园,与传说中的“张燕丽”老师相会啦,内心充满期待。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在东源县实验中学一个星期的跟岗学习中,张燕丽老师给我们做了细致合理的安排:首先是一道超级豪华大餐——《基于问题解决的中考作文备考实践》的讲座,燕丽老师在讲座伊始问我们“面对中考写作,学生写作的问题有哪些?”“不愿意动笔写,写不够字数,不会开头结尾,结构不清,假、大、空……”问题一出,答案滔滔不绝。在我们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写作拿不了高分。然而燕丽老师却告诉我们在学生看来,面对写作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写什么。如何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呢?燕丽老师说:“回归生活情境,把内容写真实。”燕丽老师给我们展示了非常多她的学生的作品。此外,张燕丽老师还给我们上了一节作文写后指导课和一节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复习课的示范课。

当然,东实是一个“百花齐放”的花园。所以我们还聆听了其他优秀语文老师的“家常课”,如曾卉老师基于大单元教学下的《最后一次讲演》,赖思老师的《出师表》文言文复习课等。“东实出家常,天然去雕饰”,在她们的课堂中,我们看到了东实老师作为语文人的高素养,游刃有余的课堂让大家赞叹不已。

勤学不辍 前行不止

在张燕丽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在东实上了一节汇报课。黄婧、谢璇、钟妮婷三位老师进行了《大道之行也》的同课异构。各位老师对文本都有自己独特的解读,在课堂教学中也风格各异。黄老师一线贯穿,让同学们了解大同社会,注重文本与现实的勾连。钟老师注重文言诵读,让同学们在读中感受文言之美,此外她还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谢老师非常关注学生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用问题引导同学们探究孔子的情怀,注重文化与精神的传承。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我们将带着这装满的行囊,继续在教育道路上逐光而行!

终章

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短短一周时间,我们收获满满。学无止境,此次跟岗学习,如入宝山,在山外伫立遥望,得到的只有感慨。上前去,才能看到前所未有的别样风景。笔记本上,一页页都是跟岗学校老师独特的教学智慧;跟岗日志里,一篇篇都是我们收获的感动和思考;手机相册内,一张张都是我们定格的美好和回忆。我们将把带着本土文化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运用到我们自己的教学中,辐射于科组的老师们。我们将带着成为“教育者”的决心,在教育之路上继续无畏前行,上下求索。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学员说
组长说

初稿:陈颖 曾桂英 周婷

撰稿:刘丽敏 张薇 钟妮婷

照片:骆素芬 张琪 黄婧

视频:谢璇

编辑:骆素芬

审稿:骆伟山


阅读 334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