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直属学校小学科学教师“探究实践能力”教研活动

花朵儿
创建于2023-04-04
阅读 119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的意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关于建立教研人员“五包”制度的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精神,为实现小学与幼儿园双向科学有效衔接,转变课堂教与学方式,提升教师探究实践能力,自治区科学教研室决定组织开展厅直属学校小学科学教师“探究实践能力”教研活动。活动于2023年4月4日,在宁夏长庆小学开展,自治区教研员王雅琴老师、学前教研员、宁夏二十一小学湖畔分校、实验小学、阅海小学、银川市第一幼儿园的各位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以“强化科学探究实践,推进科学课堂教学”为主题,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观摩银川市第一幼儿园李媛老师展示的教科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一袋空气》一课。

李媛老师观摩课

观摩二十一小湖畔分校杜锦芳老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产生气体的变化》一课。

杜锦芳老师观摩课


      第二阶段:授课教师介绍教学设计思路

      李媛老师详细的介绍了《认识一袋空气》一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以科学知识摄入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两条路径进行课程建构,以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为主要学习路径,让学生从解决问题到推理与证明,关联新旧知识。

      杜锦芳老师逐条介绍了《产生气体变化》这一课的教学设计。首先,本课的课容量大,内容充实,知识点层层递进,在重难点的处理上,杜老师别具匠心,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作为本课重点,期望在科学课堂可以逐渐培养起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其次,在内容处理上,遵循学生的思维过程,用瓶子吹气球后,问学生想探究什么?学生会好奇为什么可以产生气体?进而思考产生的是何种气体?这种气体有什么性质与作用?并且围绕学生所想开展本课探究教学。

       第三阶段:交流研讨环节

  自治区教研员王雅琴老师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的, 活动旨在实现小学、幼儿园双向衔接和新课标背景下科学探究式课堂的组织与实施模式开展了本次教研。


       银川市第一幼儿园王老师介绍《认识一袋空气》课程的设计过程,不设目标,让孩子大胆探究,到对课程作业单的改动,再到从实验严谨角度去掉对比试验中重量对比的教学设计,无不体现出银川市第一幼儿园老师们对此次活动的重视与对课程的精心准备。同时,王老师还对杜老师的留痕教育印象深刻,认为这样一节科学启蒙课会在孩子心中种下永恒的科学种子。

       湖畔小学雷老师,对李媛老师的《认识一袋空气》进行了细致的点评。雷老师肯定了李媛老师的语言生动、亲和力好和课堂掌控能力强。同时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认为对比空气、木块和水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讲存在难度,可以设计探究直接进行空气性质的探究降低实践探究难度,建议在制作降落伞前,可以先进行视频播放,了解降落伞明确探究要求。

       阅海小学林佳老师切身分享了自己从六年级重回一年级时的无所适从,对今天活动呈现的一年级和六年级的课程深有感悟。一年级娃娃需要更多的趣味和引导,六年级课程严谨条例清晰,既反映学生的成长变化,又反应出科学课程的实践与探究是随着学生发展而变化的,要求教师既可以做好幼小衔接,又要随课程的发展,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

      宁夏长庆小学的潘雪雪老师对李媛老师的《认识一袋空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首先,潘老师对本课的兴趣导入给予充分肯定,其次,将一年级学情进行了分析,运用之前所学观察方法摸、看、闻等感受空气,但在对比观察记录时缺少教师引导,少数学生出现记录困难。最后,对降落伞制作环节中曲别针作用提出建议,认为应先让学生明确曲别针作用,再进行实验。同时,对于杜老师的《产生气体的变化》一课,潘老师提出自己的肯定,课容量大,科学思维严谨,但同时也提出疑问:课程探究如此之多,课程重点放在那里?杜老师介绍到,内容其实都是很简单很易理解的,所以重点在生成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在日积月累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与思维能力。

  宁夏长庆小学景小云校长认为,每一节课都是不完美的艺术,有思考才能有反思,这是教学进步的必经之路。对于本次教研活动既有利于小学和幼儿园双向衔接,也有利于科学教师进行探究实践式的教学的思考与改进。


       本次活动也有幸请到银川市学前教研员马雪,她肯定了李媛老师在课堂上对孩子们的评价与表扬,认为李老师赞美的语言是孩子们继续科学探究学习的推动力。同时认为开展此类幼小衔接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度过幼升小这一过渡阶段,活动很有借鉴意义。

图:潘雪雪 王庆玲

文字:华新宇

审核:王雅琴 韩杰 潘雪雪

阅读 119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