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 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清明假期即将来临,为杜绝各类意外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平安、文明的清明假期,请各位家长积极配合做好以下工作。
一、文明祭祖防火灾
1. 清明时节是森林火灾集中高发时期,家长带孩子祭扫时要遵守各地“禁燃放”规定,不燃烧纸钱香烛,更不要在山林中点燃明火、燃放爆竹、乱扔烟头等。一旦发现山林火灾,要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说清着火地点,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
2. 倡导大家通过敬献鲜花、网上祭祀等方式寄托哀思,树立文明、绿色、健康的祭祀新风;
3. 家长孩子外出踏青时,也要注意用火安全,不在林区野炊、烧烤;野炊结束后将点燃的碳屑等余火彻底熄灭,清理干净周围杂物后再离开,避免发生复燃。
二、疾病预防和饮食安全
1. 春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如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急性肠胃炎等,家长要教育孩子勤洗手,多喝开水,加强锻炼身体,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玩耍,有效预防春季常见传染病;
2. 假期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期食品、生冷食品等,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三、防溺水安全
天气转暖,假期里请家长一定看护好孩子,让孩子牢记防溺水安全常识,教育孩子做到“六不准”: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四、交通安全
清明假期期间交通拥堵,家长要教育孩子出行时注意交通安全:
1. 教育孩子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走路要走人行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并且左右观察确定安全后再通过。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不闯红灯、不翻越交通隔离栏,乘车时遵守秩序;
2. 未满12周岁不能骑自行车上路,未满16周岁不能骑电动自行车上路;
3. 放假回家、返校途中及出行过程中,遵守交通规则,乘坐有资质的、车况好的营运车辆,严禁乘坐黑车、摩的、农运车和超员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到达目的地后及时给老师或家长报平安。
五、居家安全
1. 教育孩子注意防火、防电、防煤气中毒等相关事宜。加强消防“三清三关”教育,告诉孩子不乱动、乱拆电线、插座和电器设备,不要在阳台、窗户等危险的地方玩耍,谨防高空坠落,并让孩子牢记110、119、120等报警电话;
2. 教育孩子居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注意防骗、防盗、防抢;
3. 告诉孩子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不点击来历不明的网络链接;不向陌生人或网上认识的人汇款、转账。发现被骗上当后,尽快报警。
六、心理安全
1. 假期家长要多关注子女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引导孩子多与父母、老师、同学沟通交流,多参加体育锻炼;
2. 家人之间要多关爱、多理解、多宽容,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构建和谐幸福家庭;
3. 提醒孩子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完成好假期作业。
学生假期的安全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支持配合,让我们共同努力,确保孩子度过一个健康、文明、安全而充实的假期。
东明县武胜桥镇沙堌堆小学
2024年4月2日
4月4日9时12分,迎来清明节气,“万物齐乎巽(xùn),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清明,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正值人间最美四月天,梨花风起,游子寻春,习习祥风,祁祁甘雨,宜插柳踏青,陌上放歌;宜放鸢逐春,尽享春色;宜念念不忘,慎终追远。
《清明节气》
什么是清明?
“万物齐乎巽(xùn),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巽,特指东南风,也泛指风。在古人眼中,是盛行风的转变,是和暖、温润的风,造就了万物春生,一切因风而齐。《淮南子》中更是将清明称为“清明风”,将风视为清明节气的第一特征。
阳春时节,温暖而强劲的春风,是暖湿气流的“急行军”。人们赞颂春风,实际上赞颂的是暖湿气流的暖和湿,第一是暖,春风送暖;第二是湿,春风化雨。
但中国地域辽阔,还有很多春风“鞭长莫及”的地方,正如古诗所云“春风不度玉门关”。
阳春时节的天气,之所以被说成是“最美人间四月天”,可能至少有三个理由:
第一,最佳的体感舒适度。天气宜人,既不冷,也不热。
第二,最佳的能见度。清明的本义就是清clear、明bright,天气既清新又明媚。
第三,最佳的物象。所以古人说“春梦暗随三月景”。想及唯美的情境,就会下意识地“脑补”阳春三月的物象。
以人的视角,四月天最美;但以天的视角,却是做四月天最难!按照农历,就像民谣说的那样:做天难做三月天,稻要温和麦要寒。种田郎君要春雨,采桑娘子要晴干。在春天,人们对于天气好坏的判定标准出现明显分化。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不同生长时段对于冷暖、晴雨有着不同的需求,所以往往是:你之所盼,恰是他之所怨。
阳春虽好,但清明时节天气变化节奏过快,阴晴不定,时风时雨。王羲之的《兰亭序》、苏轼的《寒食帖》的天气背景,都是清明时节。王羲之写的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响晴天,苏轼写的是苦雨如秋、小屋如舟的连雨天。但清明毕竟是“气长物盛”的时节,所以有风,也被视为“习习祥风”;有雨,也被视为“祁祁甘雨”。人们对于清明时节的天气,心怀感恩与包容。
清明最具代表性的习俗,插柳、踏青、放风筝,其实都是人们与阳春物候的快乐互动。从前清明风行插柳,所以清明也有“柳户清明”之说。大家是以插柳这一天的天气,以及树叶是焦是青的颜色差异来占卜后续的天气。所谓插柳,既有屋檐插柳,也有妇女头上簪柳、男子身上佩柳、儿童以柳为笛。
阳春时节,有各种关于花草枝叶的行为艺术。
阳春三月的别称“雩(yú)风”,出自《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咏而归。”说的是暮春三月,穿上春装,约上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孩子,一同在沂水中洗浴,然后在求雨的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回家。体现的是孔子所认同的一种生活情趣。
清明节,融汇了古代的上巳(sì)节和寒食节,于是景色清明的清明,也成为踏青寻春的清明,更成为慎终追远的清明。这是中国节日体系中最大的一宗“兼并重组”。
清明·三侯
清明一候桐始华:桐始华的“桐”,指的是白桐(泡桐)。而青桐(梧桐)的花期通常是在仲夏,并非阳春。在古代诗文之中,与桐花花期相近的梨花更为显赫,所以清明风也被称为梨花风,“梨花风起正清明”。
清明二候田鼠化为鴽(rú):从字面的意思看,“田鼠化为鴽”是老鼠变成了鹌鹑那样的鸟儿。清明时节,人们发现田里的老鼠少了,那它们到哪儿去了呢?哦,可能是变成了颜色、个头都与老鼠差不多的鹌鹑。但真实的情况是:随着天气快速回暖,老鼠躲到地下“避暑”去了。
清明三候虹始见:彩虹是阳光照在雨后飘浮在天空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成七色光,即光的色散现象。这种绚丽的气象景观多与雷雨相伴,而古人以为祥瑞,往往会对彩虹进行穿凿附会的解读。
清明·诗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燕子来时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
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宋)晏殊《破阵子·春景》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唐)刘长卿《清明后登城眺望》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韩翃《寒食》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
雨足郊原草木柔。
——(宋)黄庭坚《清明》
清明·习俗
【祭扫】
扫墓祭祖,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节的习俗,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清明也是传承好家风的时候。
【踏青】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踏青郊游、观赏春色的大好时节。在旧时,清明节也被称为踏青节。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俗语说的“清明前后点瓜种豆”也是这个道理。
【插柳戴柳】
过去在清明这一天,家家都要在门前挂上柳条,有的人还要在头上戴上柳枝。插柳于户,可以驱邪祈福;戴柳于首,寓意留住青春。蕴含着人们对平安健康生活和美好幸福未来的殷切期盼。
【放风筝荡秋千】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时,人们会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上天去,再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寓意“放晦气”,以达到“除病消灾,带来好运”的目的。唐代荡秋千已十分流行,白居易《寒食夜》里就写道“春风摆荡禁花枝,寒食秋千满地时”,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清明·草木人间
每个节气,
花点时间去认识去问候
一些身边的花草树木小动物,
也是很重要的小事。
不单因为——
为我们呈现节气流变之美的,
是这一花一枝的舒展,一虫一鸟的吟唱。
还有,
当你学会与一朵花问好,
与每一株草握手,与一棵树对话,
才更能领会宇宙之磅礴、生命之可贵、
生活之多姿、时间之伟力。
当下清明春正盛,除了漫天樱粉桃红,
路边不知名的小花也开了。
我敢打赌,这个视频里,
绝对有你很是面熟却叫不上名字的野花!
清明节
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如何让孩子在感受自然美好、家庭温馨氛围的同时,还能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接受生命教育呢?这10件小事带着孩子做起来,一定会让孩子受益良多。
01 了解清明的起源
清明演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后来,清明节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约从唐代开始,人们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宋元时期,清明逐步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今天,清明除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也是国家的法定假日。这一天,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因此,清明既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也有赏春的轻松气氛。
02 扫墓祭祖,追忆故人
尽孝寻根、缅怀英烈、敬贤感恩是清明节的核心礼俗,这一天人们都会怀着一份浓浓的思念之情以各种方式祭奠逝者。带着孩子一起打扫墓地、清理杂草,让孩子理解扫墓的意义,培养孩子尊重故人的情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03 品尝清明美食
古代清明节就是一个“美食节”,有很多时令美食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上市,清明节带着孩子品尝本地的传统美食,和孩子一起感受“舌尖上的清明”吧。
青团子
清明节吃青团子
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
加入了野菜汁的青团
吃起来糯韧绵软,清香扑鼻
子推馍
清明节吃子推馍是
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贵族介子推
子推馍里面包着鸡蛋或者是红枣
上面捏制有顶子,四周会贴面花
馓子(sǎn)
北方馓子以麦面为主料
南方馓子以米面为主料
“馓子”用油炸过,吃起来香脆
馓子古代叫“寒具”
是从寒食节禁火的风俗流传而来
清明饭
将处理好的野菜碎拌
在预先浸透滤干的糯米中
用碓皿番成饭团,加入红糖搓匀蒸熟
野菜薄饼
薄饼里包了各种野菜
有些地方则会选择芹菜和韭菜
寓意勤劳、长久
04 朗诵节气古诗词
清明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带孩子一起在诗词中找寻清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05 植树
古有农谚“植树造林,莫过春明”。
清明时节,春雨纷纷,正是树苗生长发芽的好时机,因此,人们就有了清明植树的习惯,更有纪念农事祖师神农氏教民稼穑而“戴柳插柳”的民间雅俗。家长们可以告诉孩子, 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必须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爱护每一抹绿色做起。家长带着孩子一起种下一棵树,孩子通过亲身体验了解爱护植物、爱护自然的意义。
06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时,人们会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上天去,再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寓意“放晦气”,以达到“除病消灾,带来好运”的目的。唐代荡秋千已十分流行,白居易《寒食夜》里就写道“春风摆荡禁花枝,寒食秋千满地时”,可见其受欢迎程度。带着孩子到户外放风筝,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愉悦心情、锻炼身体,疾病自然也会远离啦。
07 踏青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踏青郊游、观赏春色的大好时节。在旧时,清明节也被称为踏青节。带着孩子去郊外走一走,感受春暖花开,大自然是一座知识宝库,孩子置身于大自然中可以学到无数的知识,包括树木花卉,鸟虫鱼兽等等,也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愿望。
08 看亲情电影
平日里大家虽然都忙于各自的工作,但对亲人的思念始终埋在心底,家长可带孩子看几部温情的电影,透过银幕里的暖心故事,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提起缅怀故人的影片,《入殓师》是不得不提的经典片目。“死亡就是一扇门,它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是穿过它,进入另一个世界。”男主角作为“守门人”,每一次都庄重执行入殓仪式,他给予了每一位死者应有的尊重。
《我们天上见》里朱旭饰演的唐大爷,复刻了许多观众对于姥爷形象的回忆,他既严肃,又有细腻温柔的一面,叮嘱孩子要成为正直、善良的人。
《我们天上见》
“死亡并不可怕,遗忘才是最终的告别”,“只要你记住他,他就永远不会消失。”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是一堂最好的死亡教育。
《飞屋环游记》
它以笑泪交织的面貌面对死亡这一沉重的主题,告诉大家不要遗忘那些离别的亲人,要时刻挂念、惦记,他们就会永远留在心中,不会真正与我们告别。
……
这些关于追忆故人的电影,温情诠释着生命的真谛,活着的每一天都是有意义的一天。
09 做创意手工
手工1:树叶拼贴画
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不妨带着孩子去户外捡拾一些吹落的柳树叶,发挥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来一场乐趣无穷的树叶拼贴画大比拼吧!无论是风景、动物还是身边的器物,都可以哦~
手工2:风筝
清明节不仅是“缅怀的节日”,还是“生机的节日”。制作风筝,有趣而充满活力。在卡纸上画出风筝的雏形。沿形状剪下,一次性筷子垂直交叉,分别固定风筝四角与一次性筷交叉点。最后将绳子一端固定在交叉点,另一端系在手柄上,风筝就做好了!
手工3:菊花
如今平安祭祀、绿色祭祀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追捧。不妨带孩子做一只“小菊花”来缅怀先烈、遥寄相思吧!准备材料:彩色卡纸、剪刀、胶棒、牙签、水笔。
10 画一幅清明图景
清明节为画家们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在中国绘画历史中,不少画家笔下都涉及了清明主题,且大都成为名画名作。这些画作表达了画家缅怀故人、孝老爱亲的情感,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古人顺应天时、热爱生命的朴素理念。
这个清明节,您可以带着孩子了解一些清明画作,鼓励孩子创作属于自己的清明图景,用画笔记录下清明时节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