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居延汉简”展览

篓子
创建于2023-04-04
阅读 29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直对西域故事比较感兴趣,特别是对“汉灭匈奴”的历史关注尤甚,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也都略知一二。在读这段历史的过程中常常感叹,汉军动辄“北去千里,斩首若干......”云云,这些都是如何做到的?要知道2000多年前的物质条件及运输能力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后勤保障的难度可想而知。那么更进一步作为作战主体的士兵的生活条件会是怎样?他们的衣食住行还好吗?遗憾的是这方面的介绍太少太简单,普通历史爱好者也没有能力或条件参与了解相关课题的研究。

      近期偶然的机会得知在国图有个近代古文献四大发现展,该展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其中的“居延汉简”部分恰恰是展现了汉戍边士兵的日常生活的某些侧面,观者可以通过展览所展示的某一简牍为切入点,更深入的认识了解两汉时期士兵个体的生活状态。

      赵宪借衣记”就是其中的典型一例:

(展览为仿制品)

(实物翻拍为AB两面)

简牍译文:(来自网络,大概意思展示)

少吏赵宪叩头言:

掾及夫人见信好!别来无恙,天气寒冷,望二位起居平安,无它事。其实想告求一事。我今天正好把身上穿的襦衣洗了,只好向你借一件旧襦衣穿一两天,也不敢借穿太久,等衣服一干,即刻归还。叩头叩头。


     网络可查到不少相关分析文章,总结起来从这个借衣服的借据可以看出:

1,礼貌有加。简简单单一份借据,从叩头开始到叩头结束,不仅问候长官还问候长官夫人,对夫人用语更加尊敬,也许长官掾是妻管严?亦或衣物由夫人保管?这至少说明几千年前的国人已经是知书达礼谦卑恭敬。我们常常感叹古人的文字简洁,描述事件常常只言片语,但在礼貌用语上真是不马虎。

  (资料显示,边关将士在执行戍边任务的空余时间,还要学习文化知识,包括算数等)。


2,士兵的日常作息信息。汉代将士是五天休息一日,休息日同时要做些洗洗刷刷的活计,那时候的衣物洗起来可能没有现在这么简单,也许还要拆开来,洗干净晒干后再缝上,特别是襦衣(偏厚)?应该是没有专人负责这类日常保障。


3,条件艰苦。从借衣服这件事来看,边关将士生活确实很艰苦,有文章称某些时段甚至还要自己解决衣食问题,说“心酸劳苦”真不为过。


  总之那个年代的普通将士不仅要完成“对敌斗争”,还要自己解决自身面临的“苦寒”等等问题。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完成“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的伟绩谈何容易!敬佩之情真是油然而生......。


     不太能想象当时将士们的心态,不知道他们如何评估自己所面临的各种内外压力,适者生存?


     突然想起这么两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一将功成万骨枯”!!!


阅读 29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