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清明古诗

田舍翁
创建于2023-04-04
阅读 25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评析清明古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万物清浄明洁。中华文化中,有许多的民俗风情和典故聚集在清明节,那些纤细敏觉的古代诗人,清明时节曾有怎样的情怀呢?清明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带大家读几首古诗词中的传世经典之作,一起感受一下我们古人面对清明节时的心境。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浅释】清明节气处在春雨时节,时雨春风化育万物的精华,然而无边丝雨纷纷下,也可以扰乱游兴。巾湿履湿的游人,急切切想找个处所避避雨,喝点酒暖暖身。迎面来了牧童,捎来希望,牧童一伸手指向远方杏花深处。

    【评析】这首诗写下清明时节的天气,让人印象深刻。清明时节本该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诗人却独自奔波在漫长的旅途上,孤单凄凉的感受,可想而知。又遇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诗人的焦虑和惆怅,遂向牧童打听酒家的所在,牧童便指点着远处的杏花村。前两句令人愁肠寸断心神恻然,后两句则开拓出广阔的想像空间。全诗意境悠远、清新明快,留韵邈然、耐人寻味。

    春雨中的杏花村,给人一幅美丽的“远景”!我们的生活里,也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境,能否再忍一下?能否再努力一程?一直在给人考验的机会。难忍就忍一忍,难行再试一试,前方就是愿望成真的好地方!《江南通志》记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这首诗留下一个“杏花村”代指卖酒之家的典故。宋代理学大家程颢说“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清新芳润的清明,隐隐中在情境外对应着虚境:节气更新,对比世代的更新,新来旧去照映生命的更迭。生命短暂,美丽的杏花村,怎能永续?人生为何?悲、欢又为何?

    《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评析】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诗描写了扫墓情形。从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习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回事。的确,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异乡的诗人墨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清明夜》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评析】《清明夜》是白居易的一首清明日外出踏青游玩的诗。在古代,踏青又称“寻春”“春禊”,晋代已盛。清明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大好时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这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目前普遍认为,这一项清明节习俗是继承了形成于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节传统。上巳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踏青,自由择偶。但这首诗妙在未写清明的清冷。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不禁让人要笑问:“可是剩女愁嫁?”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评析】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间不用火,清明之后本应“处处有新烟”,现在却因战乱农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芜了,只有寥寥几处的人家燃起新烟,一片凄凉。

    《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评析】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下大力气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长安清明》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评析】忽然之间,已经是细雨飘飞的春天了。怎堪芳草青青。宫中把新火赐给大臣。大臣们无事,以蹴鞠为戏。路上骏马乱叫。绿杨丛里,秋千上下飞舞。游人还记得以前太平时候的盛事。这和昔年相似的风光,引起心头的隐隐快乐。这首诗写得清明时的人事和景物,语言清新。尾联却点出“风光似去年”,“记得承平事”,透露出对盛世的怀念。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评析】这是诗人被贬到泷洲后,次年春秘密逃还洛阳探知友人所作的诗。前两句写寒食景象,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后两句直接抒情,抒发失去家园之痛。在路途中,正是寒食节,在阳春三月,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之情,对君主的惦念。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评析】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诗比讽深远。”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据唐代孟所撰的《本事诗》说:这首诗颇为唐德宗赏识,御批提拔韩为驾部郎中知制诰的要职。当时江淮刺史也名叫韩翃的,又以同名同进。德宗便亲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道“与此韩”同,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破阵子·春景》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釆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浅释】新燕来时,赶上春分祭祀先祖的春社之时,梨花落去后,换来了清明时节。春光好,池畔初长碧苔三四点,树丛叶底传出黄鹂清音婉啭一两声。柳絮轻轻飞,春阳日日长。逢春社祭日,闺中少女也停下手中针线活儿,呼姊唤妹,踏青春游,弄尘斗草比输赢,双颊笑意盈盈。

    【评析】词人巧用时空、情境的对比:春分新来燕对故人先祖之祭,落花换来清明物华之新。天地清明芳润的气象对应少女青春的活力,纯朴的游戏也换得欢乐盈盈。全词纯用白描,然而形象生动,巧用对比,展现万物昂扬欣欣向上的清明气象。词人晏殊幼年时就以“神童”著称,宋真宗景德二年,十五岁的他即受赐同进士出身。晏殊好贤,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他为相时,选用了范仲淹、韩琦、富弼等良臣强将。他文章赡丽,尤工诗词,甚得时誉。

    《清明日对酒》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浅释】清明扫墓祭祖儿孙在各地山头,纷然来去。

 清明日对比一年,墓地仅此一日的纷纷然;

 清明夜对比清明日,坟头穿越一年的寂然;

 清明节对比人生的生离死别:纸灰白蝴蝶、哀痛泣血红杜鹃,酹祭的清酒汁,生者的礼节距离九泉,横跨数不清的遥远。但愿有生之日,莫忘人身难得,珍惜生命的赐予!

    【评析】诗人高翥(1170~1241年)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他少有奇志,不屑于科举,游荡江湖,专攻诗画,终身布衣。自号“江湖游士”。晚年贫困潦倒,在浙江宁波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时染疾死于杭州西湖,“江湖游士”与湖山长伴。

    《清明》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浅释】清明佳节,桃李笑春风对映悲草吟荒塚,生死两茫茫。惊蛰时惊雷震醒天地间蛰虫,春分后龙抬头,春雨洒透郊原草色清新。人间谁贤谁愚?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做大官甘心被大火焚身。是贤是愚,千年之后又有谁识?却在乱蓬中共丘茔。

    【评析】黄庭坚描写清明节气前后的天气物候,追忆故事,萌生“贤愚千载知谁是”的感叹与省悟。北宋末年元祐年间,王安石变法推行新政措施,在朝廷形成了支持变法的“新派”和反对新政的“旧派”。当时受到打压的旧派包括大文豪苏轼、司马光等人。黄庭坚是苏轼门生兼好友,也略受牵连。在此背景下,黄庭坚有感而发,作了此诗。

    《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浅释】清明将来时节,奉召骑马至京城。早已阅历种种世间冷暖,如今交错而过临安世外繁华。等待中,闲寄深巷小楼,一夜春雨,唤来杏花讯,明朝深巷可买得几枝杏花。闲情寄短纸作草书,春雨初霁,晴窗下煮茶,品茶乳花。一片清明心,包藏素衣中,风尘不染身,清明时节可返家。

    【评析】淳熙十三年,陆游六十二岁。春天,他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写下这首诗,透露他阅尽世味、返本归真的心境。

    南宋社会,乱世中却是笙歌繁华。一心报国的陆游,志在铁马金戈气吞残虏。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他应礼部试,名列前茅,因为秦桧之孙的成绩落在其后而遭秦桧黜落,直到二十八年秦桧死了,始为福州宁德主簿。淳熙五年陆游得宋孝宗召见,但并未得到重用,只是在福建、江西做了提举常平茶盐公事。淳熙七年,因为发粟赈灾,被劾罢官,闲居在家。陆游是著名的爱国诗人,毕生主张抗金,收复失地;他经历了政治倾轧,变幻无常,深尝世态炎凉世味。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评析】古人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句子,而且根据生活的经验,清明这一天常下雨,程颢所写的清明节是一个晴朗的清明,应该是个难得的好日子,所以诗里感叹“只恐风花一片飞”吧。全诗将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刻画了出来,落花流水虽说不是春天里独有的现象,可是毕竟是会在春日里最先出现的事物,因此诗人将追逐落花这样的游戏也写进了诗里,平添了几许稚趣,或许诗里人是想随漂浮的落花找到流水的源头,累了,于是坐在岸边石头上休憩,临水沉思,就想起朋友相聚的美好时光,遂起了劝说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时光的念头,“莫辞盏酒十分劝”的句子许是如此而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评析】自古清明是亲近自然游山玩水的日子,如今清明节已至,看着窗外的春色满园,不禁顿生感慨。然而凭栏而望却不知哪处风景最佳。有朋友告诉我晴空万里下碧绿的原野尽头,便是一处绝妙的游玩胜地。穿过蓊蓊郁郁的杨柳丛,紧收马缰,马儿一声嘶鸣,抬头望去,佳人斜倚秋千,回眸一笑,连带啼叫的黄莺、漂亮的花朵,灿烂明媚的春光似要将人迷醉。

    清明节来了,不要忘了去祭奠一下逝去的亲人。除此之外,如果春光正好,可以邀上几位好友外出踏青,效仿古人喝上两杯薄酒,写生画画或吟几首诗,都不失为一种专属于中国人的特别体验。

阅读 25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