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户外建构区自主游戏观察记录

Rainbow。
创建于2023-04-03
阅读 41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观察时间:2023年3月27日--3月31日

观察地点:户外自主游戏建构区

观察教师:李瑶瑶

观察对象:高子祎、赵景屹、郑仲勋

观察背景:

       建构游戏是幼儿可以在不同的空间里进行结构造型活动,也容易引发更多幼儿的联合搭建。建构游戏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儿童通过“建构”来创造性地反应生活。建构游戏为幼儿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其次,建构游戏是幼儿的一种操作活动。同样作为创造性游戏,建构游戏的独特性就在于其“操作性”,儿童在操作的过程中获得了满足感和愉悦感。再次,建构游戏是幼儿的一种造型艺术活动。不仅反映了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同时也需要掌握艺术造型的简单知识与技能。


游戏脉络:

电脑房——露天观景电脑房——双层多功能基地


(一)“电脑房”

        游戏活动有序的进行中,子祎负责搭建、景屹和仲勋负责搬运材料,分工明确。他们选择在国旗下面的台子上作为搭建地点,三个圆柱积木做支撑为“电脑桌桌腿”,搭建上长木板作“桌面”,两个长方形积木及细长方体积木搭建成电脑,前边放上各种各样形状的积木。

景屹对仲勋:“不要动那些积木,那些积木要搭建成栅栏,不然你会掉下去的!我们搭建两层栅栏,前面那一层也可以让我们的房子更好看!”

(图一)


解读:

1.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子祎、景屹、仲勋三位小朋友,可以很好的做到各司其职,在面对子祎小朋友分配的任务时,景屹和仲勋也积极的去寻找材料,并没有因为自己不能搭建而拒绝合作。

2.有自己的计划,思维清晰,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例如:当活动开始的时候,我问景屹、子祎这是要搭建什么,他们可以很清晰、流畅的说出自己搭建作品的设计及意图,并能完整呈现,还能够根据环境选择地点,寻找适合自己的环境。

3.有很好的规则意识。在旁边设置休息区,不能有电子产品出现,这是他们的规定,对自己设置的区域有相应的规则,说明幼儿的规则意识很强。

4.主动保护眼睛。面对电子产品,有很好的生活经验-它会伤害我们的眼睛,对待这一问题,幼儿还给自己设计了休息区。

支持策略:

1.经验梳理,重视游戏后的分享。

       帮助幼儿回顾自己探究过程,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与计划目标是否一致,分析一下原因以及下一步要怎么做。子祎对户外游戏进行了表征,给其他幼儿分享了自己的游戏过程。

师:“为什么选择在这里搭建呢?”     

景屹:“因为我觉得下方太滑了,在这上面比较结实,不仅可以让积木不容易倒塌,也可以坐在上边当地毯,而且在这边其他小朋友不会吵到我们。”

师:“为什么另一边不放电脑呢?”

子祎:“因为我们只能在这边玩电脑,那边是休息区,只有玩累了的时候,才可以去那边休息。”

师:“为什么要休息?”

景屹:“因为电脑玩多了会对眼睛不好,所以要休息。”

师:“你在搭建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吗?”

子祎:“我觉得有点太晒了。”

师:“那你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子祎:“我可以给他搭上屋顶,但是,赵景屹还想看蓝天,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师:“其他小朋友有没有好的办法呢?”

景屹:“我们可以不全都盖上啊,这样我也可以看蓝天,也可以玩电脑,下雨也不会被淋到。”

2.鼓励幼儿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

在分享结束后,幼儿对自己下一次将要搭建的设计“露天电脑房”进行了呈现。通过记录,丰富经验的同时,建立了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露天观景电脑房”

       第二天,子祎、景屹和仲勋径直朝向材料收纳箱取材料,返回了昨天的搭建地点开始呈现,四个长形圆柱积木作支架,两边各横放一个长木板,再把短木板竖放在两条长木板上,中间一个“天窗”用来观景,房子里边搭建好电脑,小圆柱作“罐头”,正方体积木为“巧克力”。完成后又在前方搭建了一个完全可以遮挡太阳的“休息室”,休息室与电脑房的中间有一条空隙,放上了几块积木进行遮挡。

景屹对子祎:“我们可以让很多小朋友来我们家做客,这样就能进去很多小朋友了。中间我也遮住了,不遮住的话下雨会漏雨,这样就不会漏了。”

紧接着,景屹和仲勋又搭建了一个后花园,用六个圆柱和三块木板做了一个花园里的长椅。

搭建完成后,仲勋和景屹住了进去,随着他们弓腰,露天房子有一方倒塌了……

01:04

(图二)

解读:

1.兴趣引发探索和支持。活动中,景屹等小朋友充满了兴趣,对于自己的游戏有着自己的故事,并为故事的发展,不断调整自己的作品,以达到最终的目的。

2.能够主动发起活动,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例如景屹带领仲勋进行搭建游戏之前,景屹对仲勋说:“我们一起搭建露天的电脑房吧!”。休息室与电脑房之间的空隙会漏雨时,景屹也没有不管不顾,而是想办法进行了补救。


支持策略:

1.重视经验分享。

活动后,在表征环节,继续进行分享,幼儿各自描述了自己的游戏过程

师:“为什么这边没有挡上呢?”

景屹:“因为这是我们的门,那边我没有全部挡上,可以当窗户,也能看风景。”

师:“为什么最后塌陷了呢?”

……

景屹:“可能是因为上边支撑的木板不够长,就只搭建上了一点点,所以它一碰就容易掉下来。”

师:“那下次该怎么办呢?”

景屹:“可以把圆柱的支撑物往里边弄一弄,这样板子就能搭上了,不容易掉下来。”

2.有目的的观察。游戏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可以有效观察和记录到特定对象有意义的游戏行为和经验。

3.丰富幼儿经验。

比如为幼儿提供一些现代露天观景的建筑物,丰富幼儿的思维和眼界,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不同建筑物的形象或结构,更好的进行思维加工。

(三)“双层多功能基地”

       游戏进行到第三天,子祎用六个最大的积木作支撑,放上三面长板作房顶支撑物,再在第一次的屋顶铺上第二层的地板,在第二层的后边一小部分才用了长方形小积木进行搭建,子祎说,这样随时可以拿掉晒太阳,等下雨的时候再盖上就好了,露天别墅就搭建好了,用几块长方形积木做装饰。

三角形积木对称放,作为装饰物,可是因为环境因素(风),装饰物老是被吹倒,于是子祎将三角形积木放在了房子的旁边,也作为房屋倒塌支撑物。

子祎对景屹:“我们在后边做一个花园,给仲勋搭个小一点的床吧!”

紧接着,景屹去搬来长木板作为围墙,子祎用四块短点的木板围成一个小床,随后,景屹拿来了四块正方形小积木,在了电脑房的四个面都放上了一个,其中后边的一个比较矮,放在了床的旁边。

(图三)

解读:

1.喜欢交往,有自己的好朋友。在分享环节,景屹说房屋的旁边有一家超市

师:“超市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景屹:“用来赚钱的。”

师:“赚钱做什么?”

景屹:“给仲勋他最喜欢的恐龙,因为他喜欢和我一起玩,我也喜欢和他一起玩,我们是好朋友。”

2.能按语言提示正确取放物品。比如在子祎“指挥”时,仲勋和景屹都能够通过子祎的言语提示,将积木搭建在他们认为正确的位置。

3.知道一些基本的防灾知识。例如在“双层多功能基地”的门前,搭建防震防灾的房屋倒塌支撑物,防止房屋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尽管子祎等小朋友搭建的支撑物可能并不能起到作用,但是还是能够看出,他们强烈的安全意识。

4.懂得按次序轮流说话,不随意打断别人。在我询问门前的拱形积木是不是“大门”时,子祎和景屹有不同的想法,但是子祎依然等待景屹说完之后,才进行表达自己的看法。



支持策略:

1.重视经验分享,及时拓展经验。

子祎、景屹、仲勋分别对他们的游戏过程进行了表征分享。

师:“正方形积木是装饰物吗?”

景屹:“这是摄像头,在四面都有,可以防止坏人来我们的家。”

师:“为什么选择用这样的积木呢?”

景屹:“因为他很小啊,坏人看不到它。”

师:“(拱形积木)这是大门吗?”

景屹:“这是栅栏,这个栅栏可以抵挡住坏人,也可以防止这仲勋滚下去。”

子祎:“这个栅栏不是一般的栅栏,这个正方体可以在房屋倒塌的时候得到感应,下边的拱形积木就会把房屋支撑住,下边的小朋友就不会被砸在里边。”

师:“为什么不是把支撑物放在房子的下面,而是放在旁边呢?”

子祎:“因为我觉得房子倒下来都是倾斜着倒下来的。”

        当提到为什么把防止倒塌的支撑物放在旁边的时候,我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问题: 地震时房屋倒塌到底是朝什么方向?

文泽:“我也认为是倾斜的,我在手机上看到过,整栋楼都倒下来。”

博文:“可是有时候我们的积木是在下面倒塌的啊。”

其他小朋友:“那又不是房子,怎么可能跟房子一样呢。”

       于是我们观看了一个视频,进行了经验拓展,知道了地震时受到的震动主要危害来自于横向力,平行于地面晃动时产生楼房倒塌,倒塌方向多见于垂直方向整体向下坍塌。

2.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比如幼儿欣赏著名艺术建筑物,观看不同建筑物的不同构造、作用,拓展幼儿经验。

阅读 41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