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小小一班和小小二班在野趣园进行快乐脏玩游戏中几乎每个小孩子伴随欢快的旋律玩着各种颜色的泡沫。唯独一个小女孩独自在人群中走来走去,有时走到旁边的香蕉树下看着树。我向她走过去,蹲下来问她一起玩吗?她表情似乎有些紧张,转身走到香蕉树下。经过多次观察和询问,我得知她不喜欢玩这个游戏是因为怕脏。我安抚完她的情绪之后,向他解释脏玩游戏之后手中的色素是可以通过水来洗干净。当她愿意去玩时,我帮她撸起两端的袖子,她才慢慢走回游戏区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捧起泡沫完。
还有一个小男生并不顾及自己的衣服,在游戏的过程中已经把自己衣服以及头发都玩湿了,甚至主动用手将泡沫抹在我的衣服上与我玩。以上两个小朋友的行为在同一个活动中表现比较特殊让我不禁思考孩子怕脏是否与家庭教育有关?还是与自己的性格有关呢?快乐脏玩活动的目的到底何在?
当代日本教育家鸟居昭美的著作《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1——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中的一个演讲提到造型艺术就是要创造有美感的形象的艺术,要通过创造的形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创造一种新形象,就是改变已有形象,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破坏已有的形象,弄脏已有的形象。艺术的真正本质,就是以破坏、弄脏已有形象为基础的。绘画就是用蜡笔或马克笔把白色的画纸弄脏。结合鸟居昭美的观点,我有了自己的想法,快乐脏玩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创造艺术,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孩子愿意“脏”玩,体验衣服脏、裤子脏甚至全身脏的乐趣,因为衣服、裤子身体的皮肤相当于白纸,而五颜六色的泡沫就相当于蜡笔或马克笔,游戏过程中小孩子与泡沫的每一处接触都是在塑造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游戏结束之后全身那五颜六色的外表就是他们创造出来的有美感的形象艺术。
从快乐脏玩游戏中让我更加地认识到作为老师要不断地基于孩子视角,结合教育学原理更加合理的了解和解决教育实践过程,而不是简单用自己的已有经验主观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