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看,风筝——柳州市文惠幼总园中三班课程故事

彭阿登
创建于2023-04-03
阅读 232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中三班的宝贝们在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先人的追思,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风筝奇缘

小雨:什么是清明节?

多丽:清明节是做什么的?

诚诚:我们可以过清明节吗?


孩子们对于清明节似乎还有些云里雾里,小画笔来解答!

孩子们把对清明习俗的好奇心转化成实践探究的动力,清明习俗大投票开始!

教师思考:在清明的节日探究中,在集体讨论中,孩子们探讨出了清明祭祀、放飞风筝、清明美食、春游踏青等四种清明习俗。并且通过符号表达和自主投票,选定了最想要开展的清明习俗——放飞风筝。杜威说:“兴趣是幼儿生长中的能力信号和象征。”教师积极捕捉节日文化中的教育契机,将幼儿兴趣点转化为持续性的课程活动,由此,一场关于风筝的课程故事缓缓翻开。

风筝大创想

彭彭老师:风筝从哪里来?

小宇:去买一个风筝。

彭彭老师:有什么不花钱又能拥有风筝的好办法吗?

苜蓿:可以自己做一个风筝!

教师思考:因为一个问题,孩子们纷纷化身小小设计师,开启天马行空的风筝大创想。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设计风筝,提升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筝”材实料

风筝材料选定:剪刀、纸、线、胶水、支架、颜色……

教室材料大搜索🔍

户外材料大搜索🔍

家庭材料大搜索🔍

教师思考:《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关于风筝的各种制作材料,需要幼儿主动去观察、发现、寻找、收集,孩子们在环境中探索着,自然而然地发生着许多有趣的故事,产生无穷无尽的快乐。

“筝”奇斗艳DIY(一)

备好一篮子的材料,满怀信心和期待,风筝制作开始啦!

风筝做好了,然而,风筝试飞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

小隽:我的纸破了。

千千:我的风筝线被扯断了。

哥哥弟弟:这个支架怎么一点也不够牢固!

谷子:我的风筝做得太小了。

喔喔:塑料袋飞起来不会破。

相如:要选择粗一点,长一点的毛线。

胤景:胶枪粘得最牢固,不过要小心被烫到手。

乐乐:做一个大一点的风筝可以飞得更高!

教师思考:看似简单的风筝制作其实并不简单。教师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进行拓展,充分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面对失败,孩子们的兴趣和热情只增不减,并且主动去探索失败的原因。在整个过程中,老师更多是观察和辅助,通过材料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游戏的回顾和活动的总结,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

“筝”奇斗艳DIY(二)

闵筹:风筝太难做了!

泽泽:我会做,我教你。很简单的。

淼淼:我们可以一起做一个大风筝,选一个小组长。

没错,小组合作!这一次,我们一定可以成功!

教师思考:幼儿在同一规则下共同合作完成了风筝的第二次制作,通过集体的“头脑风暴”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广泛的游戏空间和充分的情感交流,让幼儿之间建立起友善和谐的良好关系,丰富了社会交往经验。

看,风筝

等风来,迎风而上,我们成功啦!

教师感悟:从清明节日习俗引向风筝课程探究,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放飞风筝时的每一次失败都是走向成功的路砖。通过持续的风筝游戏回顾和教师引导总结,幼儿不断更新旧知识,积累新经验,在再探索、再尝试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育源于生活,隐于日常。我们以风筝为题,手中线为引,向幼儿传承节日文化,教授生活技艺。看,放飞的是风筝,寄托的是对先人的相思之情,描绘的是孩童的成长轨迹。

阅读 232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