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七班班本课程故事—你好!蚂蚱

创建于2022-12-21
阅读 49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每一场遇见,都有意义

用探索的眼光去发现美好的事物

一花一世界

一草一虫生

期待久违的不期而遇

嗨~你好!蚂蚱

课程缘起

  秋天,多么让人向往的季节!到处瓜果飘香,果实累累,还有金色般海洋的稻田。秋风一吹,犹如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穿着金衣,带着金帽,在风中翩翩起舞看。

        幼儿园里有着一大片的草地,一天,户外活动时班里的毛俊晗小朋友无意发现了一只小蚂蚱,结果周围的几位小朋友都立刻产生了兴趣,开始抓起了蚂蚱。毛俊晗告诉小朋友我们幼儿园旁边的大草地上也有许多的蚂蚱,他每天放学后都会去抓,后来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着“今天放学我也去”。那天以后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孩子们在一起议论着抓蚂蚱的趣事,而幼儿园旁农耕公园的草地也成了孩子们放学后的乐园。好几个小朋友还提出了能不能把抓到的蚂蚱带来幼儿园,有的小朋友还约着老师放学一起去抓蚂蚱。孩子们讨论着蚂蚱生活在哪里?蚂蚱吃什么?为什么秋天会有蚂蚱……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抓蚂蚱对于孩子来说,就好像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快看,好多小朋友都收获了一只小蚂蚱,大家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开心、自豪感。对蚂蚱的兴趣一直持续着,为了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于是关于蚂蚱的班本课程由然而生了。

教师思考:

       陈鹤琴教授说过“大自然是活教材”,孩子们的兴趣点紧跟着蚂蚱,让这些好奇更加的清晰,于是与蚂蚱奇遇的课程便自然而生……

观察蚂蚱

  在孩子们的强烈要求下,把他们在农耕公园的草地上抓的蚂蚱带来了幼儿园,孩子们认真仔细的观察着,生怕看漏了哪个细节。

  孩子们一边观察蚂蚱一边阐述着自己的所见。

熊汉:蚂蚱的颜色不一样,有的是棕色的,有的是绿色的,我给他取名叫跳跳。

毛俊晗:蚂蚱头下面是紫红色的,腿上有好多刺,腿并拢像一个鸡腿。

王榕:蚂蚱有2只手,4只脚,肚子还有点像毛毛虫,它的颜色像玉米的皮,脚并起来像青蛙。

柴宇晨:蚂蚱的翅膀有点像瓜子。

段尹溪:他的嘴巴上有4根须须。

白梓睿:蚂蚱有6只脚,他的腿还长着刺。

罗籽俊:蚂蚱的头很红,它的脚上有花纹。

胡欣茸:蚂蚱的头上有两只触角,他的脚还有吸力,脚像钩子。

徐嘉莉:蚂蚱看着有点像螳螂。

杨恩熙:它可以跳得很高。

周怡:咦,你们看,蚂蚱嘴里怎么会吐出黑色的东西?

罗增珮:蚂蚱后面的腿比较长,头有点像三角形,眼睛像椭圆形,很小的蚂蚱看不到眼睛,腿可以弹跳起来,头上的触角可以让他感觉到危险,腿上有很多尖刺。

………

  孩子们们自主分享所了解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对蚂蚱有了新的认知,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观察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们观察着蚂蚱的一举一动,还提出了一些问题:

蚂蚱喜欢生活在哪里?

蚂蚱喜欢吃什么?

蚂蚱是益虫还是害虫?

蚂蚱的嘴里为什么会吐出黑色的水呢?

蚂蚱的耳朵在哪里?

蚂蚱可以活多久呢?

……

教师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应该对环境中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好奇,好问,有强烈的求知欲。”通过对事物的近距离观察与研究、发现,激发孩子对于自然和生命现象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了解蚂蚱

  针对孩子们的疑问,我们在网上查阅了资料,边提问边向孩子们分享关于蚂蚱的小秘密。

        原来蚂蚱是俗称,蝗虫是学名。蚂蚱是蝗虫中的一些类群,是蝗总科的昆虫。它的触角呈短鞭状,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有翅膀会飞行。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孩子们抓到的是中华稻蝗。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针对蚂蚱的生活环境、喜欢吃的食物和它的天敌进行了深一层次的探究活动。

        绿色蚂蚱和黄褐色的蚱蜢是蝗虫的两个种类,颜色是它们保护自己的的一种方式,蚂蚱的颜色是因生活环境而定,不同的环境就会有不同颜色的蚂蚱。年龄的差异颜色也会有区别,刚出生的蚂蚱是绿色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颜色会渐渐向褐色过渡,最终变成褐色。

蚂蚱的结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有很厉害的口器。

1、蚂蚱喜欢生活在哪里?

毛俊晗:草地上有蚂蚱,它肯定喜欢生活在草地上。

段尹溪:草地上的蚂蚱会被我们抓到,蚂蚱肯定喜欢生活在草堆里,这样就不会被我们发现。

王榕:我猜蚂蚱应该生活在水塘边,它要喝水的嘛。

熊汉:蚂蚱应该生活在有水、有食物的地方。

李祎宸:那么它应该喜欢生活在菜地里,或是稻田里。

孩子们进行着激烈的讨论。

通过查阅资料和孩子们细心的观察,孩子们知道了蚂蚱喜欢生活在无污染的草地、庄稼地,温暖舒适的环境里。

2、蚂蚱喜欢吃什么?

罗增珮:我知道蚂蚱喜欢吃草。

毛俊晗:不对不对,我家里养了一只大蚂蚱,我每天都给它喂白菜叶子,它挺喜欢吃了。

段尹溪:我也养着蚂蚱,它草和菜叶子都喜欢吃。

罗雅丹:你们养的蚂蚱吃肉吗?

毛、段:不知道,我们没有喂过,应该不吃吧,它嘴那么小,看都看不到,怎么吃肉呀。

通过了解:蚂蚱是植食性昆虫,具咀嚼式口器,以植物叶片为食,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如甘薯、空心菜、白菜等蔬菜,蚂蚱食物范围广,可取食小麦、水稻、谷子、玉米、豆类、烟草、芦苇、蔬菜、果树、林木及杂草的叶子、嫩茎、花蕾和嫩果等,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大发生时可将作物食成光杆或全部吃净。

  3、蚂蚱嘴里吐出来的黑色的液体是什么东西?    

杨志:蚂蚱嘴里吐出来的黑色的东西是不是口水,和我们一样。   

李逸轩:我也觉得是。

罗增珮:应该不是吧,但是我也不知道是什么。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了蚂蚱遇袭嘴里吐出的墨绿色或黑绿色的液体是当某些昆虫受到外部惊吓或刺激时会释放这种有异味的化学物质,警告侵犯者自己是有毒的、有恶臭的,使侵害方放弃对其的捕食行为。

4、蚂蚱是益虫还是害虫?

针对这个问题,孩子们有着不同的见解,于是开展了蚂蚱是益虫还是害虫的辩论赛。

孩子们讨论个不停:

周怡:“它吃农民伯伯种的庄稼,就是害虫。”

毛俊晗:“如果它只吃草就不是害虫了。”

段尹溪:“蚂蚱太多了,肯定有去破坏农作物的,是害虫。”

潘熙来:“我觉得是益虫,我也不知道原因。”

柴宇晨:“反正它不可能是益虫。”

00:36

  我们一起查阅视频资料,发现蚂蚱会破坏庄稼,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是害虫,但是它也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

1、蚂蚱可以做成美味佳肴 

        蚂蚱含有丰富的甲壳素,能排毒养颜,可以炸着吃、烤着吃、炒着吃,非常美味。

2.蚂蚱可以入药

        蚂蚱有止咳平喘、解毒、定惊、消积的作用,是治病的良方。

5、关于蚂蚱的其他知识

(1)跳远冠军

        蚂蚱有六条腿,后腿特别发达,一下就能跳很远,被称为昆虫界的“跳远冠军”。

(2)保护色

        蚂蚱的体色有绿色和褐色,是它们生活环境的保护色。

(3)歌唱家

         蚂蚱是昆虫界的歌唱家,它们用后腿摩擦翅膀发出声音,在漆黑的夜晚,好多昆虫都出来活动,它们就是靠独特的歌声找到自己的同伴。

  教师的话:      

         幼儿的每一次争论都是已有经验的再现,也是自己建构认知经验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当遇到孩子对一件事情争论不停的时候,更多的是放低姿态倾听孩子,而不是直接告知。从以上案例中对于蚂蚱是否是害虫,教师则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解决。另外,语言领域的核心经验这本书中也指出了“参与辩论活动可以锻炼孩子语言等各方面的发展。”何不放手让孩子谈论,自己去寻找答案呢?

教师反思:      

        兴趣是激发幼儿探究能力的基础,当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之后,孩子们会在一日生活的时时刻刻去观察小蚂蚱,在观察中会有所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新的收获。孩子们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不仅促进了语言交流能力,其观察力、探索能力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关于蚂蚱的活动

1、画蚂蚱     

        每个孩子的奇思妙想,脑洞大开,利用画笔,记录了不同的蚂蚱形态,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孩子们的画风瞬间都让我们进到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童话世界!孩子们笔下的蚂蚱怎么那么可爱!

2、编蚂蚱

        我们不仅会画蚂蚱,还会编蚂蚱呢。

00:38

  3、学蚂蚱跳      

        通过学习小朋友们知道蚂蚱有很多本领,它不仅会跳、会爬,还会飞呢,小朋友们也都很喜欢这个草丛精灵,纷纷的学起来,化身“小蚂蚱”,一起参加蚂蚱大赛,看谁跳的最高,爬的最快,飞得最远。

        

  小蚂蚱,跳呀跳,快点跳回家

  蚂蚱两条后腿粗壮有力。当它要跳跃时,后腿弯曲,身体下蹲,然后双腿迅速弹起,瞬间爆发产生很大弹力,将身体弹出。孩子们将户外自主运动以表征的方式记录下来,并讲述了有趣的模仿游戏。

        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跳跃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还锻炼了孩子们的肢体协调性。

4、唱“蚂蚱”

小蚂蚱,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

腿一弹,脚一跷,哪个有我跳得高!

草一摇,摔一跤,头上跌个大青包。

  孩子们们一边唱着欢快的小儿歌,一边模仿着小蚂蚱跳高的样子,从这头跳到那头,整个活动室充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5、读绘本《飞啊!蚂蚱》

        故事的情节起伏很能吸引孩子的眼球,总有想象不到的内容出现,让我们一起走进绘本世界吧!

  《飞啊!蚂蚱》讲述了,一只生活在草丛中的蚂蚱,因为害怕被敌人吃掉,一直缩头缩尾地过着日子。一天,他厌倦了这样的生活,决定勇敢地跳出来。周围地敌人从四面八方飞扑过来,蚂蚱情急之下,奋力一跃,冲上了天,追寻自己梦想的生活。每个生命都有属于自己势不可当的力量,打破禁忌,走出安全区,用自己的翅膀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教师的话  :

        绘本给幼儿创造无限想象的情境,让孩子们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轻松、愉悦的氛围。幼儿的年龄比较小,生活中的阅历比较少,只有立足于绘本阅读,以绘本中的故事情节为基础,才能真正提高幼儿的情感认知,在绘本故事中激发出幼儿丰富正能量的想象和情感。

教师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好奇心。这次的小蚂蚱活动拉近了幼儿与小动物的亲密接触,丰富了幼儿的自然知识。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探索,从捉蚂蚱、到认识蚂蚱、再到了解蚂蚱的过程,最后绘画蚂蚱、折蚂蚱、学蚂蚱跳。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发的产生探究活动。成人应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再见,蚂蚱

与小蚂蚱在一起的时间过得真快啊,不知不觉一天的时间就过了。

李建勋:小蚂蚱会不会想家啦?

李霄薇:对呀,找不到妈妈会很伤心。

尹艺涵:那我们一起把它送回家吧,去找自己的妈妈。

查晓磊:让蚂蚱住我们的种植角这边吧。

杨恩熙:不行,这里草太少了,小蚂蚱会饿的。

柴宇晨:我们把小蚂蚁放回幼儿园的草地里吧,这里有花也有草,小蚂蚱一定会喜欢的。

杨志:对呀对呀,我们也让蚂蚱回它们的“幼儿园”吧!

  看,蚂蚱跳的多开心啊。

        再见啦,小蚂蚱!

  不管是益虫还是害虫,宝贝们都有一颗善良关爱的心,他们还是依依不舍地把小蚂蚱送回了属于它们的大自然。

教师反思  :

        昆虫,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只有懂得敬畏生命,才能珍爱生命。

课程收获

1、幼儿的收获

        通过本次对蚂蚱的活动,幼儿在探索、交流过程中无不展现着自己是课程的主人,用各种方式诠释着对蚂蚱的理解和认知。在实践中,孩子们发挥着主观能动性、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促使自己更上一层楼。“做中学”是幼儿学习的基石,推动着幼儿往前进。

      整个活动以幼儿的自主学习为基础,高昂的情绪贯穿于整个课程活动中,这是对幼儿学习的尊重,也是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实践。课程前的抓蚂蚱到之后放蚂蚱回家,这是对幼儿心灵的滋润,让幼儿从小就有一片爱心,有一颗热爱生命、大自然和关心他人的心。

2、教师的收获        

        这段时间对于蚂蚱的探讨让我记忆犹新,对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

       首先,大班幼儿对一些生活中的突如其来的瞬间产生着浓厚的兴趣,而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这不就是程学琴老师说的:“支持幼儿元认知,拓展幼儿洞察力”吗?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秉承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教师给予幼儿的支持并不是直接的给予,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支架而进行支持,这对幼儿来说却是记忆深刻的。

      其次,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着幼儿的交流方式,当幼儿各抒己见时,作为教师学会放手,能够让幼儿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经验,提高了自己的认知水平。当幼儿将蚂蚱的形态变得惟妙惟肖时,我发现这就是课程带来的魅力。

       最后,课程的学习是提升多领域经验,引发深入学习。在本次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同伴合作、小组讨论、集体分享时,提高了幼儿的合作、协商等社会性发展能力。

童年,是一只小小的蚂蚱,

蹦蹦跳跳,一路欢歌。

童年,是灿烂的阳光,

有花,有草,有你,有我,有欢笑

童年,是一串串欢快的小脚印,

歪歪扭扭地奔向远方……

阅读 49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