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缅怀先烈,传承红色精神——建德市洋安小学201班清明节祭奠英烈活动

大侠与妹子
创建于2023-04-03
阅读 28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在这个重要时节,建德市洋安小学201班的同学们,开展向建德市革命烈士纪念碑扫墓祭祀、缅怀先烈活动。

  1987年,中共建德县委、县人民政府开始筹建革命烈士纪念碑,以“缅怀先烈,继承遗志,激励后人,继往开来”。建德革命烈士纪念碑选址新安江街道南山路中段、焦坑坞北坡,所处位置海拔114.2米,占地6536平方米,于1990年7月5日奠基,1991年6月23日举行落成揭幕仪式。纪念碑通高16米,重254.5吨。碑体正面为肖劲光大将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字体为阴文、纯金箔贴面;碑体背面为中共建德县委、县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碑座正面浮雕花环2只,东西两侧浮雕葵花2朵,碑体上端东西两侧浮雕和平鸽各2只。

      


       1992年1月2日,建成光照千秋牌楼、凝碧亭等配套设施。光照千秋牌楼以“烈士伟业光照千秋”之意得名,位于建德市革命烈士纪念碑第一平台,青石材质,四莲花柱,琉璃瓦,牌名“光照千秋”、匾额“功昭日月”分别由浙江省原省长李丰平、省委原书记薛驹题写。凝碧亭以凝望一江碧水、隐喻英灵之意择名,位于东上山步道第26级台阶处,亭子6柱单层,直径4米,亭柱有谈山雨撰、骆恒光书楹联:好山好水无意者亦当留步,英灵英气有情人自会鞠躬。

        

       “一寸山河一寸血,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今天,不会忘却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我们将铭记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同学们与家长手拉手,纷纷走向革命烈士纪念碑献花祭扫,追思心中的民族英雄,这是孩子们上的一堂特殊的思想政治课。

       向烈士献祭!鲜花捧胸前,青松守英灵,青山迎黎明,丹心照日月;若问人间何最重,英雄墓前寄哀思。

       向烈士献祭!是你们用生命换来了新中国,换来我们今天安定的生活。旧时国难君先行,明日雄风我辈兴。致敬伟大的先驱,你们长流的热血如清澈的新安江水,奔腾向美好未来。

       向烈士献祭!是你们奋勇向前,魂断他乡,保山河无恙。唯留红色精神,永世流传……

       1927年2月,建德第一个共产党的组织——中共建德小组成立,标志着建德的革命斗争进入了新阶段,并为以后中共建德临时县委、中共建德县委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1月,寿昌南乡地区第一个党支部——湖塘支部成立;1928年6月,中共寿昌县委成立。从此,建德人民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无畏牺牲、英勇奋斗,先后有270名建德优秀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岁月难封烈士魂,英名昭日世人传。又是清明时节,再次缅怀先烈,我们不仅仅是怀念,更多的是继承、弘扬。是烈士们横刀立马杀敌卫国,在民族危难、国家动荡之际挺起了脊梁,我们将继承烈士遗志,不忘初心。

       向烈士致敬!您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免征。同学们在先辈们的面前,立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好少年。

       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激励着我们向他们学习,要传承烈士精神努力学习、脚踏实地,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同学们认真地学习清明节的由来,听取革命烈士纪念碑的介绍,并表达对革命烈士的崇高敬意,坚定学习信心。通过本次祭奠活动,定能唤醒同学们的红色记忆,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使命感。 

        

       英魂虽逝,精神犹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革命先烈们舍生忘死、前赴后继、造福后人的高尚品格不会被遗忘,他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为人民、为革命的奉献精神万古长青。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流血牺牲、英勇无畏和崇高奉献,才有了今天建德的安定繁荣,人民的幸福和谐。巍巍青山见证了他们的丰功伟绩,滔滔碧水传诵着他们的万古英名。

       让我们“扣好第一粒扣子,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向英雄献花同学:

 陈雨沫    傅彦博    傅驿喧    方俞秀    施博涵    吴钰婕    王梓钰                                           谢一旃    徐子荞    杨景茗    姚沐昕    赵叶清    钟淇轩


00:58
阅读 28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