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第一天,闲来无事,慕名去沂蒙腹地的革命老区沂南走了一趟。
乍听起来,沂南这个名字比较陌生,除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人,一般人大概没啥印象,可是细究起来,你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沂南是三国诸葛亮的故乡,也是唐朝一代书法宗师颜真卿的祖居地,还是当年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前身就在此地诞生并指导着全省的革命工作,因而这里被誉为“山东的延安”。
沂蒙深处有着许多古色古香的村落,就像上次我去过的日照三庄,那处几近荒芜的村委会所在地,原始而自然,妙趣横生,很喜欢徜徉在这样的氛围里放飞心情。闻听朋友异口同声地说这里有个竹泉村是世外桃源式的古村,于是探古寻幽的心思大动,早上5点就摸黑出发了。
步入村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匾额,其中最醒目的是那块“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还有广场上金灿灿的玉米垛。
信步走过一个个古拙简朴的院落,石屋、石墙、石头路面,石碾、石磨、石头水井,不由慨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句话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啊。
元明时期这里曾叫做泉上庄,到了清朝改成竹泉村。看来是清冽的甘泉滋养出了这北方罕见的竹林。济南号称泉城,却是家家泉水,户户垂柳。
古村不大,快走一圈儿用不了一刻钟,我却在里面呆了三小时。
也许现在是冬季的原因吧,除了冰冷的石头砌就的房屋道路以及岁寒三友之一的修竹,满眼都是肃杀,游人稀少。村口的庙里供奉着几位神仙,见我走进,身着蓝灰布长衫打扮的人撺掇我上香,说是免费的。见我无意,又悄然散去。古箭坊、油坊、陶坊、纺线坊等各式作坊里偶有一两个村姑模样的营业员在懒洋洋地照看着生意。几处饭馆寂静无声,抬头偶见墙头上的花猫在警惕地盯着我,目光如锥。整个村子静悄悄的,缺少人气,缺少人迹。
簇新的火神庙,是否也需要开光才能投入使用?
我看泉水绕户,汩汩有声,却嗅不到江南古城的韵味;竹林萧萧,鸟迹点点,只感到空旷寂寥与阵阵寒意。
石碾子的木把手被磨得油光铮亮,磨盘却是粗粗拉拉,没有使用过的痕迹。
一个个院落的设计太过整齐划一,而又打扫的一尘不染。像旅馆而不是民居。崭新的石块砌就的墙无论如何看不出古味,肆无忌惮地使用水泥以及石墙上悬挂着的空调更是显得不伦不类。
我心目中的古村,首先应该透着古味,偶尔的断壁残垣就像云南大理屋顶的荒草、苔痕,那是无言的沧桑;其次理应参差不齐,特点各异,那是每家每户家境差异的外在表现,大户人家跟赤贫户的居所院落理应不会一样;再者,总有一些耐人寻味的物件会不经意间让你驻足凝眸,进而浮想联翩、流连忘返;最后,既然是村子,就应有居民,就应该充满生活气息,鸡犬之声相闻,花草的味道、炊烟的味道乃至人畜粪便的味道混杂。
竹泉村也许曾是古村落,只是被商业开发成如今模样。原住民被迁走,这里被开发成旅游景区,本想体现古老的主题,却跑偏成现代游艺园,来到这里,给人强烈的逛公园感觉。让来过的人脑海里或许闪过一丝疑惑:CCTV这最美乡村评比是否有猫腻呢?与乌镇、宏村、婺源、周庄相比,这里算真正的村庄吗?同时,既然叫做竹泉村,竹和泉是村名的两大支柱,茂林修竹比较可观,泉水则显得小家子气,涓涓细流甚至不如村田浇灌冬小麦的水道养眼。关键是呆板生硬,乏善可陈,真实生活中村民们是万万不会这样利用泉水的,景观设计者严重缺乏生活情趣,严重低估了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创意虽好,但没整出好效果。
一路的见闻更是让我心有戚戚焉。沂南县汽车站仍然在使用着旱厕,破败不堪,污秽遍地,其令人作呕的脏乱差与三十多年前我家乡县城的公厕有一拼。与汽车站外拉我去景区的三轮车夫一路闲聊,他质朴、爽快的谈吐让我暗自叹息生活之苦。偶遇村童,天真稚气,憨态可掬,给我此行平添了一抹暖色、一丝暖意。
(201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