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洋工夫红茶以外形条索紧细匀直,叶色润泽,滋味浓醇鲜爽,醇有桂圆香气,汤色红亮等品质特点蜚声海内外。早在1915年就与茅台酒同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获中国驰名商标,坦洋工夫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坦洋工夫茶是福安市一张靓丽的名片。
3月31日附小三年级的小朋友研学活动内容是近距离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坦洋工夫制作技艺,感受红茶文化的魅力。
坦洋村是红茶坦洋工夫的发源地,一下车,小朋友目光就被一座高大炮楼给吸引,在“润如酥”的绵绵春雨陪伴下小朋友参观真武廊桥,横楼"丰泰隆"茶行旧址、施光凌故居等古建筑。在坦洋工夫红茶的创始人之一施光凌故居,四五个男生合力也不能移动那380斤的石锁半分,足见武举人的孔武有力,武艺高强。坦洋村真是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地方。
移步村委楼,那里有坦洋工夫红茶文化展陈馆,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茶文物,宛如时光穿梭机给大家展示了坦洋工夫的前世今生。“白银用斗量,船泊清风桥” 清至民国时期坦洋工夫曾远销至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收回外汇茶银百余万元。由于抗日战争爆发,坦洋工夫的销路受阻,生产亦遭重创,以致产量锐减。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关怀下坦洋工夫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不仅重现往日辉煌,而且迸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坦洋工夫的兴衰见证了个体命运是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祥和,朝气蓬勃的新时代。
在展陈馆,同学们围拢一起聚精会神听讲解老师介绍习总书记与坦洋工夫的渊源故事。早在习近平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曾多次来到这个古老茶村调研,提出了大力发展特色茶产业的建议。如今“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喝过坦洋工夫茶,人走情常在。”的金句助力着坦洋工夫名声享誉海内外,成为坦洋工夫传播最广最响亮广告词。
用完可口的午餐,稍事休息,小朋友开始今天又一重头戏——动手体验坦洋工夫制作技艺。
坦洋工夫茶有鲜叶采摘、萎凋、揉捻、解块、发酵、干燥、精制等多道工序。小朋友们开始第一道工序采摘,“要采摘一芽二叶……”在老师示范讲解后,小伙伴们纷纷背上小竹篓,细心地挑选嫩绿的新芽放到竹篓里。纤细的小手在绿丛中飞动,很快在在大竹筐里,新鲜嫩绿的叶芽堆成一座小山包。
接着来到车间揉捻茶叶,几位经验丰富的师傅给同学们讲解示范动作:“先用右手向前推出三分之二,然后再收回来,接着双手合力,向球状揉捻茶叶”。看似简单的动作,同学们反复练了好多遍,都不如师傅们那么收放自如。无他惟手熟尔,“揉叶量、时间、力度、速度都要适度,否则都会影响茶叶质量”,有道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制茶与学习一样,都要下苦功夫,反复锤炼。
领略过传统手工制茶工艺,同学们接着参观到现代化的5G智慧茶园管理系统。只见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就可实现对茶园监管。通过物联网的技术,云计算的技术,专家在远方通过电脑或手机就可以诊断病虫害,从而进行更精准的指导生产。“我们公司现在只有十多人,就可以对上千亩进行高效管理”科技赋能让茶园管理更节本增效,促进更绿色高质量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带来的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小朋友们会不会在心里种下“努力学习,科技兴邦”种子呢?
美好的行程即将结束了,最后同学们一起品尝了坦洋工夫茶,鲜红明亮的茶汤人口即香,接着甘冽淳美的舒适感通贯五脏六腑,快速驱散一天的疲惫。
同学们感受了从“一颗树的叶子,调制成甘醇的香”的制茶全过程。通过研学活动,同学们调节身心,开阔视野,增强知识,实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极大丰富了校园生活,今后会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