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智化寺

犁春
创建于2023-04-02
阅读 27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智化寺,坐落在东城区禄米仓胡同5号。智化寺建成于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是明英宗宠信的司礼监太监王振所建。目前智化寺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保存基本完整,共四进殿宇,建筑结构仍保持着明代风格,是北京市内较完整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现存主要建筑的梁架结构、天花板彩画等,具有典型的明代特点,上有接近宋元的做法,下有靠进清代的形制,在建筑学上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同时又是一处汇集古乐、造像、雕刻、彩绘等传统文化艺术的宝库。早在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智化寺在建筑布局上采用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廊院式的布局,中轴线上分别为山门、智化门、智化殿、如来殿与万佛阁。前院山门之内,钟楼和鼓楼左右对置,主殿院为一门两殿,即智化门、智化殿和如来殿。

智化门

鼓楼

智化殿

智化殿

如来殿与万佛阁

       智化殿前左右为大智殿和藏殿,大智殿内供奉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藏殿内有一具藏经的转轮藏。整个转轮藏通高约4米,呈八角形,由汉白玉石须弥底座、木质八面经橱及顶端面东而坐的毗卢遮那佛三部分组成。每面经橱又置9排5列抽屉以放佛经,每个抽屉表面刻有佛龛,龛内浮雕一尊释迦像。抽屉上书写千字文用于经书检索。转轮藏集雕刻、彩绘精湛工艺于一身,堪称明代建筑的艺术瑰宝。

藏殿

转轮藏

       六拏具是由金翅鸟、龙女、摩羯鱼、狮羊、狮、象组成的法相装饰,是最常见的藏传佛教艺术图像,常用在佛像的背光和门券上作装饰。智化寺转轮藏顶部雕刻的金翅鸟、龙女、摩羯鱼以及角柱上的狮羊、狮、象共同组成了六拏具,作为每面经橱上所有浮雕释迦牟尼佛的背光。智化寺转轮藏除了六拏具的法相装饰以外,还增加了金刚和菩萨。

       如来殿与万佛阁,一底一楼,同一建筑上下异称,是智化寺中轴线上最大的建筑。一层如来殿内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大梵天、帝释天作为胁侍。二层万佛阁内则供奉三身佛。建筑内壁遍布佛龛,供奉木质漆金小佛像9000余尊,故得名万佛阁。殿内有明英宗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颁赐经书的藏经碑和经橱,上下两层均金砖墁地。

如来殿内供奉的释迦牟尼佛

如来殿左侧为大梵天

如来殿右侧为帝释天

如来殿内壁遍布小佛龛

如来殿房顶彩绘图案

       智化寺京音乐是明清时期流传在北京地区的传统音乐,相传发源于民间,来自于宫廷,经智化寺艺僧按代传承,至今已500多年,传至第二十七代传人。其曲调庄重典雅,曲谱珍贵神秘,曲牌古老丰富,传承严谨有序,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2006年,智化寺京音乐被文化部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智化寺京音乐由器乐曲、法器曲和禅唱三部分组成。器乐曲由笙、管、笛、云锣、堂鼓五种乐器演奏,律吕相合,余音绕梁。其中,管子为主奏乐器,演奏平稳,忠实依照原谱,用音简单,于朴素之中表现深邃;笙的演奏突出节奏,融合乐队;笛子活泼花俏,穿插于古朴稳健的主旋律当中;云锣点缀其中,清音悦耳;鼓强弱错落,手法灵活。法器曲以打击乐器为主,包括铙、钹、钻子、铛子、堂鼓等,粗犷豪放,气势磅礴。禅唱以韵唱为主,用法器伴奏,演绎北派佛教经韵,庄严和雅。

阅读 27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