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课标·聚焦关键问题解决·落实科学教育加法
——广西2023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学科新课标学习研讨活动在梧州市顺利举办
为更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在教育‘双减’ 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助力教师更好地研究与应用新课程标准理念,聚焦指向核心素养的高质量课堂教学,推进广西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改革,2023年3月28日,广西2023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学科新课标学习研讨活动在梧州市隆重举办。本次活动由广西教育研究院主办、梧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协办,梧州市第十七中学承办。
受邀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全国课标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恩山,南宁师范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何英姿等。
全区各地生物学科教研员、学科中心组成员、骨干教师及梧州市市直各初中全体生物教师,近270人参加了现场活动。
盛况空前的活动现场
在当天上午的开幕式上,梧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处副主任、初中生物教研员白碧媛首先介绍了到会的领导和嘉宾。接着,梧州市教科所副所长梁深作开幕式致辞。他指出,本次研讨活动是一次高规格高品位的教研盛会,感谢各位专家和课例展示团队在学科理论引领和教学技能示范上,为广西课堂教学改革把脉,为梧州教育教学发展导航。最后,广西教育研究院教研中心综合科室主任、广西生物学学科教研员韦珺作开幕式讲话。她对参加研讨活动的老师们提出了两点要求。第一,要珍惜机会、用心学习、用心思考;第二,要吸收内化、自觉反思,希望每位老师在新课改的路上用过硬的基本功,巧妙的教学设计,精湛的授课技术,呈现更多精彩的课例助力广西生物学科课程改革。
梧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处副主任、初中生物教研员白碧媛介绍参会的领导和嘉宾
梧州市教科所副所长梁深作开幕式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进入课例展示和点评环节。先由梧州市第一中学优秀青年教师李伊柔以《食物的消化》一节为内容作说播课课例展示。李老师的课例教学层次清晰,教学意图层层相扣,她把教学过程分三个环节:一是“前置学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提出问题;二是通过“前置反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的进行思考;三是通过“开展实验”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李老师的整节课聚焦核心素养,教学环节按照情景线、活动线、知识线、素养线,层层递进,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的生命观念和责任态度的同时,提升科学思维。
梧州市第一中学李伊柔老师在进行《食物的消化》说播课课例展示
李老师的说播课课例展示结束后,梧州市初中生物教研员白碧媛对其进行点评。白老师指出李伊柔老师的课贴近生活,紧靠课标,引导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下进行充足的思考,让学习在课堂上自然而然地发生,落实核心素养。亮点在于:一是创新性使用教材,将科学探究与课程内容体系紧密融合;二是让学生在认识事物的过程当中像科学家一样地思考;三是像科学家一样地开展实验和形成观点。最后白老师还对参会的老师提出了期望:期待我们都能够转变理念,在教学当中落实核心素养,处理好科学探究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态度责任之间的关系,让我们的学生能够不满足于知道,而是要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积极引导学生要像科学家一样地思考和探究。
梧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白碧媛老师对《食物的消化》课例进行点评
接着,柳州市第八中学青年骨干教师周颖带来了优秀课例《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周老师的课例设计以素养内涵目标为引领,聚焦大概念,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分析“脑机”义肢如何用意念控制假肢,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围绕“脑机”义肢挑战性任务,促进概念的主动建构与深度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课例还结合学生们玩娃娃机的体验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将解决问题的关键点聚焦到感觉形成上,回归到本单元概念。课程最后设置了“渐冻人”和“人工耳蜗”两个评价任务,渗透关爱弱势群体,用科技改变生活的态度责任教育。
柳州市第八中学周颖老师展示课例《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周颖老师的课例展示结束后,柳州市第八中学的指导老师团队代表黄敏慧对其进行了点评。黄老师指出,本节课例以科学思维突破复杂情境的问题,从科学思维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通过模型和建模,使科学思维有效落地。教学过程中,周老师逐步推进复杂任务的达成,将挑战性任务进行拆解的思路一直贯穿整节课的始终,而且是按照从现象到本质再到应用的思路去拆解为子任务的。为促进学生主动构建概念,本课每一个环节几乎都设置了一些非标准化的任务,它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去生成错误和问题,让老师及时地捕捉这些错误概念,启发学生用已经学过的概念,以运用过的思路、方法、经验去转化成为科学概念。
柳州市第八中学黄敏慧老师对《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例进行点评
课例环节展示结束后,广西教育研究院教研中心综合科室主任、广西生物学学科教研员韦珺主持开展了主题为《如何实施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群》的教研沙龙,邀请嘉宾上台开展互动问答。韦珺老师从广大一线教师热切关心的话题中,选择有代表性的话题向嘉宾提问,例如,“我们今天所说的指向核心素养,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那么高质量是什么样的一个课堂,它有没有一个具体的画像”,嘉宾们围绕“核心素养”这个关键词,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良方”,他们的精彩发言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嘉宾们在进行“指向核心素养的高质量课堂教学”教研沙龙
当天上午的活动,在观众的掌声中拉下帷幕。
当天下午,刘恩山教授继续在梧州市第十七中学的善思楼报告厅为大家作题为《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重要变化及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向》的专题讲座。
北京师范大学刘恩山教授的专题讲座《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重要变化及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向》
刘教授首先指出了2022年新课标出台的背景。他说到,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国家高度重视科学教育和科学创新,今天老师所做的工作,不仅仅是要为学生发展提供一个教育的平台,更是要为我国的强大添砖加瓦,为我国高科技的持久发展提供教育保障。2022版义教课标的使用让我们的教学迈向了一个新台阶,这个进步是为了配合国家科技发展的需要。
接着,刘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它包括:一、将生物学核心素养定位课程宗旨;二、精简了学习主题;三、利用大概念描述生命观念;四、对学生参与跨学科实践提出新的要求;五、增强了《标准》的指导性和可行性;六、注重课程标准对评价与考试命题的指导作用。
刘教授强调,立德树人是所有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在生物学课程上,我们要用核心素养来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初中生物学核心素养有四个维度,即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作为教师,要把核心素养作为具体的抓手,通过这个抓手,在生物学课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
北京师范大学刘恩山教授在为大家介绍新课标的主要变化
参会老师在认真做笔记
参会老师在认真做笔记
根据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刘教授指出,新课标的课程宗旨已清晰展示了课堂教学的指向,一是由于核心素养落地的幅度和挑战不同,生命观念(概念性知识)是每节课的关键所在,科学思维的实践需要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策略,因此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是必要的。同时还需要教师新的专业能力完成跨学科实践。二是掌握新的教学策略攻克教学难点。概念性知识的专题教学,它直接指向了我们生命观念的教学,所以相关的理论和相关的教学策略,对于老师们而言,又要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才能够理解别人的课堂是怎么上的,才能够思考其中的教学策略。
最后,刘教授分享了一则课堂教学案例,他引导在场老师们带着相应的问题去观看教学案例,看完之后通过独立思考及相互讨论,去感受如何通过教学策略攻克教学难点,并与在场老师们共同探讨。老师们热烈讨论,积极互动,将活动推向高潮。在场的老师纷纷表示,刘教授的讲座理念先进、案例丰富、理论联系实际,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让老师们感到受益匪浅、终身受用。
刘恩山教授引导教师们观看案例讨论问题
刘恩山教授与参会教师进行互动讨论
本次活动为我区、尤其是我市初中生物教师的学习交流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专业化平台,促进了初中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新课标理念的推广和核心素养的落实,对生物学科2023年全区统一命题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备考起到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对深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文字:潘晋浩 梁娴 罗嘉琪
审核:白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