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倩妮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聚焦新课标 落实立德树人 探索跨学科 强化数学育人”主题研讨活动

创建于2023-04-01 阅读3364

春光不负期待,美好向暖而生。2023年3月31日距新课程标准发布即满一年之际,在兴平兴化学校举办了本次主题研讨会。

参加本次主题研讨活动的成员有:

梁洋洋名师工作室成员

陕西省李媛优能工作站成员

陕西省王清梅优能工作站成员

西安市金西平“名师+”研修共同体成员

陕西省胡淑庆工作坊成员

兴化学校教育发展共同体教师

兴化学校八、九年级部分学生

两节示范课由梁洋洋名师工作室成员承担:

第一节:陕西省教学能手李浩丽老师

课题:九下第一章第五节《三角函数的应用》

第二节:陕西省教学能手平维维老师

课题:八上第五章第三节《二元一次方程组》

在梁老师的组织下,主持人赵勤老师宣布示范课准时开始,与会学生和老师都迫不及待的等着这场饕餮盛宴。

首先,课前李浩丽老师通过播放泰坦尼克号中的触礁片段,将学生自然而然的引入到本节课的主题-航海中与方位角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其次,在探究新知例1中,李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分析题目,并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从而建立直角三角形模型,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问题串形式促使学生不断思考,形成自我的解题思路,并通过学生的讲述、方法对比、板演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喜悦。并对此类问题解决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

紧接着,在上一道题的基础上,李老师让学生解决我们西安大雁塔的测高问题-与仰角和俯角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很快的就建立直角三角形模型。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自主讨论明确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学生发现更多的解法时,李老师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改变题目条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此类问题的通式通法,并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师生对该类问题的解决过程再次归纳总结。最后,李老师不仅让学生互相评价各自课堂表现,还让学生进行了自我评价。

最后,随着课堂内容的层层递进,链接中考,拓展延伸。将数学学科知识与物理学科进行了巧妙的融合,培养了学生解决跨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二节平维维老师的示范课以《孙子算经》为起始,让学生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里畅游感受古人的智慧,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自然的引出学生熟悉的“鸡兔同笼”问题。

学生自主读题理解题意,并利用从小学-七年级-八年级不同时期的知识储备,给出了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法(算术法-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并对三种方法进行对比形成自己的认知。

在第一道题的活动经验下,为了突破第二道古题的难点,平老师准备了细绳和水杯来充当“以绳测井”,小组活动中学生在自主操作过程中感受题目的意义并试图寻找等量关系式,小组活动真实有效,学生积极参与,平老师并对每一组进行观察询问。

各小组讨论完成后,由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对测量过程进行了详细讲解,并板书等量关系式和解题过程。学生的精彩展示赢得了师生们的阵阵掌声。

课堂检测,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巩固本节所学。

随着一道陕西中考题的解决,学生本节课的学习也接近了尾声,平老师以接龙的形式让学生总结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步骤。

最后平老师以梁启超先生的《中国少年说》将课堂再一次进行了升华。

00:15

学生集体诵读《中国少年说》感受我中国少年之强。

示范课结束后,由专家组进行评课议课。首先,金西平老师表达了对梁老师及工作坊的感激之情。并给予李浩丽老师的示范课高度评价:

1  学生主体地位凸显。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交流讨论,学生的上台展示等环节。

2  方法归纳提升形成思维导图。

3  利用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评价方式多元。有生生互评,学生各自自评等。

同时本节课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1  关于针对性练习的选择(中考链接题)。

2  由于时间紧凑,小结很快。方程、建模思想等可以逐一渗透在课堂中。

3  难点的突破,可否老师不用直接给出几何图形?由学生自己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文字语言里抽象出并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自己来画出图形,突破寻找方位角这一难点。

4  问题串的设计。

5  板书设计的严谨性。

金西平老师同时对平维维老师的课也进行了肯定:

1  时间把控适宜,环节设计恰当。

2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最开始的算术法由浅入深到最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

3  情景导入,关注数学文化,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4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例如学生的演示、口述、板书等。

5  选题典型具有代表性,中考链接紧扣重难点。

同时也建议在作业设计上可结合实际生活。

王清梅老师对李浩丽老师示范课的评议:

1  语言干练,教态干净、整洁、干脆。

2  引入非常生动。数学可以被参与被研究。

3  巧妙的设计问题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思想体系得到辅助,由方位角-仰角俯角-倾斜角层层深入。

4  与物理学科的跨学科知识融合。

同时也提出,课堂上什么时候出现问题就在那个当下解决问题。

王清梅老师对平维维老师示范课的评议:

重视学生的经历与体验。在做中学,做中思维创新。在创中学,将应用推广,在用中学。

同时指出难点突破可以用透明的杯子演示会更好。对于“以绳测井中三折四折”中学生易错点的排除,可以尝试画示意图。

梁老师对两节示范课也做了详细的评议:

李浩丽老师的示范课:

1  由于课前的小插曲,导致有一丝紧张。

2  课前与陌生学生的主动沟通拉进距离,把学生真正作为课堂主体,每一个问题都让学生不断的讲、说、展示。

3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发展育人功能。

4  规范学生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5  能及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6  能及时进行方法归纳。

7  将物理知识跨学科融入本节课。

建议:1  课时时长的把控。复习可以直接用复习单。

2  调整情景导入的顺序,放在最开始。

3  学生书写,教师讲评,注意“解”。

梁老师对平维维老师的示范课评议:

1  利用《孙子算经》导入,了解古书,感受古人智慧,达到育人功能。

2  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利用群学突破难点。

3  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在对比中引入新课。

4  小组活动中能深入到每一个小组中并进行辅导。

5  不断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积极性。

6  板书能展现主线索。

建议:1  放手于学生。

2  要突出重点。

3  要注意细节,示范时,方程组要编号。

4  题型有梯度,有选择性的进行取舍。

最后,李媛老师也谈了自己的感受:作为个人成长离不开梁老师团队。特别是看着一个个青年教师由教学一线不断成长为陕西省教学能手,她由衷的感叹:成长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同时,李老师给予两位老师的示范课也给予高赞:情景创设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潜移默化中达到学科育人功能。在跨学科知识中,利用物理学科中平面镜原理,让学生顺利的找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从而作出法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模型,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专家组的评议中研讨会顺利结束,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满载而归,相信今后的课堂一定是不断进取的课堂,不断反思的课堂。即借用主持人赵勤老师对结束语:铸魂育人,且思且行。



阅读 336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