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课赛竞风采,教学评促成长——记观侨高中部第六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物理组课例展示

林昌润
创建于2023-03-31
阅读 72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是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季节。

        为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让更多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海口观澜湖华侨学校举办了“第六届青年教师课堂大赛”。2023年3月28日,高中物理组李子健老师带领高一物理(9)班学生们,共同构建了一节《行星的运动》的精彩课堂。

赛前磨课

  为了呈现优质高效的课堂,磨课必不可少,李子健老师精益求精,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磨课,每次磨课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从选题,整体规划,流程设计,如何展现,到精雕细节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但是磨课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不少的问题,物理组成员积极参与提供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李子健老师结合自身的特点,作出取舍优化,打磨出了《行星的运动》这节精品课堂。

赛中风采

  引用了屈原在天问中所写的一句话,创设情境,也让学生感叹古人的智慧,也铺垫了后续对物理学史的讲解。

  在物理学史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带入科学家探索的情景中,感悟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采用学生剧场再现“地心说”与“日心说”的形成与发展,富有挑战性,但依然能条理清晰,一一呈现,让学生去扮演这些科学家,讲述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物理情怀。

  开普勒第一定律和开普勒第二定律,引用了大量的动图,同时讲述了近日点和远日点,增进了学生的地理知识,在新课改的模式下,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绘制椭圆的时候演示了实验,同时借助了几何画板演示了椭圆绘制的过程,并展示椭圆上的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基于学生的数学学情较弱,也增进了学生的数学能力。为了让教学更加的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让学生自己动手画椭圆,体验行星绕着太阳的运动轨迹,而且在椭圆画出后,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当两枚图钉的距离较近时画出的椭圆近似为一个圆,为后面在处理行星的运动问题时把轨道视为一个圆作铺垫,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以体验为主,使学生领略宇宙中行星运动的特点;

  开普勒第三定律引用了k值计算器,给出了中心天体为太阳及中心天体为地球的数据表格,让知识点的呈现更加的有说服力。同时李子健老师应用3D max软件对八大行星进行了建模,这样可以将抽象的物理概念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利用内圈行星转动更快外圈行星转动更慢的特点,让学生去理解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公式。有效采用多媒体手段和3D建模,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也增大了课堂容量。

  最后播放“人类近百年走向太空的发展历程”的视频,增强学生探索天体物理的兴趣和动力。

赛后评课

  黄春桃副校长首先对李子健老师这节《行星的运动》课堂给与肯定。准备充分,层次分明,有序推进,参与度高,达成度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待于提高的是:有关我国的航天发展史比较少,不利于增强家国情怀责任感;天体物理发展史缺少伽利略的伟大贡献。

       其他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李子健老师设计首尾呼应,语言幽默风趣,感染力强,应用3D max建模别具一格,情境创设和做实验有趣,带动学生参与度高,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生生互评,老师点评,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的结尾有总结,有升华,使课堂更精彩有内涵。

  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本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不仅促进了参赛老师的成长,也使观赛的老师们受益匪浅,对“一核四层四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物理组老师们在整个赛课过程中,都无私奉献自己的智慧,增强了凝聚力,切实提高了教学水平。观侨全体师生展现出蓬勃的生机,观侨的明天更美好。

阅读 72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