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老人 毕业58年后返回母校华师一附中

竹子成林
创建于2023-03-31
阅读 323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3年3月30日,樱花未谢的季节,华师一附中迎来13位校友。他们是文革前最后一批高考生,高中毕业58年后,回到母校华师一。其中,年纪最大的78岁,最小76岁。

    回到58年前,1965年,这些高三(四)班的同学参加了高考,全班39名学生,其中9名华侨,中间29名学生被各高校录取,分别考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华南工学院、武汉测绘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湖北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学院、华中农学院等。

    少数同学因为政审未通过而“名落孙山”。但是,因为武汉急需中小学教师,武汉市从重点中学(包括华师一)选了一批落榜高考生,送去进修,他们分别进入武汉师范学院(现湖北大学)、教师学院(武汉教院,后并入江汉大学)、第一师范学校等学校学习,给予大专文凭,分配到各中小学当老师。这些老师无怨无悔,凭借华师一深厚的知识底蕴,在各自教学岗位上取得成绩,有的走上学校领导岗位,有的成为优秀教师,桃李满天下。

    进入大学的同学,也在各自领域取得成绩。

    邓达之,中国足协技术委员会委员、武汉体院足球教授,师从1957年国足主帅、前国家体委足球处处长、前中国足协秘书长陈成达。邓达之说,从武汉体院毕业后,就一辈子从事足球事业,现在也是培养学生众多。   

    兰云镇,考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当时名建筑工程系),分配至石油行业,长期奋战在石油建设领域,服务于中海油。

    秦为勋,当年考入华中农学院兽医专业,毕业后分配至长阳县乡镇兽医站工作,他向我描述:“在长阳兽医站工作期间,背着医药箱,到农户家给家猪打针,长阳是山区县,60年代养猪十分分散,长途跋涉、翻山越岭。”秦为勋后来调到湖北省畜牧局从事动物防疫工作,直到退休。

    秦为勋还讲述,之所以学兽医专业,是因为他父亲的影响。

    秦为勋的父亲秦礼让,是华中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同时,被视为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1945年,秦礼让考取奖学金公派留美,到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兽医学院学习。秦为勋介绍,那些公派留美学生(包括1946年赴美的李政道),每人限学一个方向,秦礼让学习兽医学,为时一年,1946年,秦礼让学成归国。先期回广西大学农学院担任教授、系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到华中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担任系主任。

    赵谦礼,是我二姐,湖北医学院毕业后,分配至恩施三岔区燕子公社,当赤脚医生。

    60年代的公社卫生室,不是等病人来看病,全是出诊,身背药箱,到农民家中看病。生活艰苦不说,最大的问题是缺水,要到卫生室附近的山洞接岩石缝隙里“滴答滴答”滴下来的泉水。70年代,她被抽调到330工程(葛洲坝),跟随恩施市的民工大军,当“随军医生”。

   高三四班的同学,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经历,都经过不平凡的人生,也都活得精彩,都有故事。他们的专业涉及机械、电力、铁道、经济、医学、土木工程、体育、农业、外语等,李永鑫、马志杰、周传高等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北京机械学院毕业的李永鑫向我表示,虽然大学一年后,就经历大运动,说实话没完整学到专业知识,但凭借知识底子和学习能力,大家都在各自领域有所成就。

    如今,他们退休十多年了,用他们自己的话叫“奔八的人”了,但他们都是在那特殊年代做过贡献的人。

    华师一73年建校史,培养了成千上万学生,1965届高中毕业生只是其中一滴水珠,闪光的水珠。

返校前,同学们在体院国际交流中心见面、座谈,樱花还没有谢

1965年华师一附中高三四班毕业照(其中9人已经离开了)

在华师一雕塑前留影,学校派人接待

参观校史馆并留影

兰云镇同学代表全体同学向华师一校办主任赠送礼物——地球仪

同学见面,格外亲切

阅读 323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