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清茶,茗香四溢,手捧书卷,尽享静谧的时光。与智者的交流,与大师的对话……总能让热爱读书的我们心生感慨、心生向往。
邂逅好书,倾听感悟。逸夫艺术小学【悦享书香】栏目将推出好书分享系列活动,老师们将手捧书卷,开启美好读书时光。本期为我们进行好书推荐的是贾伟伟老师。
贾伟伟,丛台区逸夫艺术小学教师,先后获得河北省第一届 “爱心代理妈妈”, 邯郸市优秀班主任,邯郸市师德标兵,丛台区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教学能手,多次参加省市区讲课比赛,获一、二等奖,多次辅导学生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各项比赛,分获一二等奖。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是儒家经典之一,集中体现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等思想,现存《论语》20篇,492章。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它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即真和善。孔子确立了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孔子的思想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心是讲做人的道理。
“仁”的思想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仁”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原则。他倡导立足于对人的关心爱护,以教化的方式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
“礼”的思想
“礼”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他最为崇奉的是周礼。礼的精神主要体现为“仁”、“恭”、“敬”等方面。“仁”是礼的最根本的精神内容,“恭”是对人的庄重和顺,“敬”是对人严肃真诚,以礼相
中庸思想
中庸之道是孔子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在实际运用中,时常变通,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变通是手段,稳定是目的。强调做事情要注意分寸,反对不讲原则。
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私人讲学的教育家。他主张“有教无类”。教育内容以“六经”“文行忠信”作为施教的主要内容,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重视体育教育,讲美育。提倡“温故而知新”,发掘“学”与“思”的关系。注重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强调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管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南宋时朱喜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一直到清朝天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十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了乎?--《论语·学而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篇》
《论语》中蕴含的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中道节制、中庸之道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重要特色,仁礼思想至令仍是中国人传统道德意识以及行为的准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