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季,教研正当时。继济宁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135’’青年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启动后, 我县各学段选拔出来的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便如火如荼的加入到这个“大家庭”当中,以研促教,对新课标下的提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交换了意见,增进了感情。为加强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打造符合新时代标准课堂,在市教科院体育教研员黄巍老师组织领导下,全体学科工作室成员,围绕“如何更好的解决武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于2023年3月30日晚,进行了第一期线上研讨培训活动。会议由济宁学院附属中学邱佑全老师主讲,由黄巍老师进行了指导与总结。
邱老师首先从武术的概念入手,由浅入深的分析了初中阶段武术学习的目标设置,将课标中对中华传统体育类项目的要求对应到武术教学当中去,从而强调武术运动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是重视对抗性的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对学生关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熏陶作用。在武术课堂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问题,邱老师从课堂准备,讲解方法,体能训练与技能训练相结合这三个大板块入手,分别展开叙述如何在新课标要求下更科学合理地进行教授技能,剖析出武术教学的一般性与专业性,在进行示范时教师的示范位置和动作分解整合是否相协调同样决定着一节武术课好与差的标准。与会教师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课后由黄巍老师开麦进行学员交流与总结反思,首先肯定了邱老师在新课标下对武术课堂变化与要求的理解,同时并延伸补充了武术教学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如武术课堂中准备活动的“界化”和“引导”作用,防止复杂动作打消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教师示范动作能否准确表达出该动作要领与技巧;武术动作的”竞技性”与”功防性”;在武术教学中武德培养的体现等,师资问题的专业性和自身武术素养的限制是中小学武术教学的一大短板,这就要求我们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提高自身技能,强化动作标准,把武术项目中要求的’手眼身法步”,”精气神”在课堂上体现出来。
武术作为中华传统体育中的“瑰宝”,其特有的价值作用体现在能强身健体,育人尚武,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特别指出,每个年级学段都应选修一门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就是其中之一。课标下对武术教学的开展有如下建议,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展示和模拟动作;选有有趣,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积极性;采用结构化教学,强调基本功,基本动作之间的衔接;使用“打练结合”的策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武术项目的难度性恰恰对着是教师技能素养的薄弱性。会后各位体育同仁展开激烈讨论,纷纷发表个人见解。我县体育教研员赵新称老师也在第一时间分享中华传统体育类项目在课程实施中的重点和要求,通过这一次研讨会,各体育教师对武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明确了武术教学的要求与标准,对进一步打造我市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着巨大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