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得意马蹄疾,“双新”研修上新阶——2023中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学习随笔(四)

少儿当自强
创建于2023-03-30
阅读 118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3年3月30日上午,国家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郑增仪在中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上,为我们作了题为《新时代基础教育的新使命》的主题分享。

       郑副司长解读了二十大关于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他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他通过大数据来阐述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和十年来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进步,并适时分析了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让参训学员清晰认识,新时代的教育高质量发展要义。

      基于“如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郑副司长从“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学生理想情感教育”、“如何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析说明,提供了策略范本。

      他强调:“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报告内容丰富,观点清晰,贴近当前的教育管理热点,大家都听的很认真。学员们或奋笔疾书,或不停地敲键盘,或俯首沉思:作为新时代的教育人,我们该如何作为?作为管理者,我们该如何引领团队走得更远、更高、更好?

        大良街道党工委委员李海源、教育办副主任袁晓明、教研室主任欧阳红,龙江镇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蔡丽姬、教科研与质量监测组组长田乃林出席了本次培训活动。

        培训结束前,李委员勉励校长学员们要珍惜研修机会,通过聆听大伽的讲座和名校的参观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以专业立身,与时俱进地提升知识储备、管理能力、专业素养;要奋勇争先,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在拼搏中成就学校、成就自己、成就教师、成就学生,做五有校长。

      在下午的分组研讨中,各小组就《学校课程体系构建问题解决策略》进行了有效度、有深度、有广度的分享与交流。

      龙江叶霖佳小学谭优生校长认为,构建学校课程体系的主要依据不仅要传承学校传统与地域特色,还符合本校生源实际,要做作好顶层设计,体现课程的普及性、实践性、整合性构建原则,其以其学校桑基鱼塘农耕文化建议进行了分享。

      龙江东海小学欧阳志敬校长认为,课程和课堂是学校发展的两大战略领域,但国家课程是基础,是关键到培养到什么人的问题,国家课程是规定各学习领域的共同基础要求,强调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所要学校课程体系构建要回到教育原点,对国家课程的丰富与创新,可实行课程的整合或融和,实行项目式,体验式课程设计。

      大良成美初级中学潘惠红提出学校课程体系构建要关注课程模块设计,要增加与科学、社会和生产实践的联系,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她就她在构建校课程体系过程中如何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进行了分享。

      大良桂畔小学叶国存校长、实验小学校长汪庆荣就他们研究性学习课程进行了分享,他们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的未来找到自我发展的生长点的做法得到我们一组各组员不断追问与点赞。

      龙江左滩小学邱志聪:学校课程是办学理念的物化,办学理念是课程的“神”化,两者协调一致才会实现学校办学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外延的创新拓展。从某种意义上讲,“优质的学校教育”中的“优质”就是这两者在协调配合上的优质。现代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以目标引领而非任务驱动。校长在发挥对课程的领导方面要突出对课程价值取向的指向性,既要将课程分类聚焦于办学理念,又要强调对每类课程的系列化建设,才能让课程有效发挥对理念的承载和丰盈作用,同时,也要针对不同类别课程的发展特点进行分层规划,形成课程之间围绕办学理念的“蛛网式”格局,形成相互补充、互相完善、协同发展的态势。因此,构建大课程体系是实现课程与学校办学理念连动发展的关键。

      凤城实验学校卢晓雯:课程体系的内容要素来源于学习者、知识和社会。这三者之间的有机构成、共同目标,决定了课程的设置、结构、内容和体系。因此,学校必须从三者的相互关系上整体考虑课程体系的现代化。课程的课程结构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做知识点的拆解和组合,但是因为体系课程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因此合理组合知识点就尤其重要。 当前的课程结构是否能支撑教学目标的达成最关键的是筛选出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核心知识点。核心知识点清晰之后,就可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来排布章节。

      第四组的学员们则结合本次学习所得,就各自学校在课程体系构建的做法、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经验的介绍和分享,对遇到的瓶颈问题进行了商讨。大家都认为,有个性化特色的课程体系是学校课程顶层设计的核心内容。构建学校课程体系的主要依据是,不仅要传承学校的历史传统,符合本校生源实际,更重要的是学校培养目标的根本达成;既要体现“以人为本、多元文化和自主选择”的学校课程核心价值观,体现课程设计基础性、实践性、选择性、整合性和时代性的构建原则,又要体现本校方案区别于同类型水平学校的差异和特色。

       一下午的“头脑风暴”,校长学员们在课程体系构建成功经验的分享、扎实的建设举措交流中,觅得了更多智慧的火花,思考到更多的策略途径,为进一步展现学校课程体系及形态的丰富性,厚实和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和办学品位迈上了新台阶。


照片提供:各小组、谢景霞、连立品

阅读 118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