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行动”之数学学科课例研究(二)

翟伟岩
创建于2019-11-07
阅读 43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经棚镇中心完小“用蚂蚁之眼观课例 借蚂蚁之行做教研”的“蚂蚁行动”继续进行中。

  本周各学科工作坊成员如期相会,共同相约,11月5日,数学工作坊开展了集体备课的行动,确定本周做课教师为赵春玲主任

  赵主任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向大家依次介绍本堂课的目标、重难点、基础性问题、冲刺挑战性问题、以及整个的教学过程。叙述了每个环节及设计意图,分析了班级的学情。确定本周教研的小课题为“小组内如何通过争辩意见达成共识”各位成员针对赵主任各环节,进行了研讨,大家集思广益,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互换想法,进一步的完善了本节课的过程。

  随后,姜校长针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他希望各位观察员本次的观察报告时能够更深入,针对自己在课堂观察到的现象,能够有专门的分析以及解决方案。各领航教师在有第一次活动的经验之后,相信会非常顺利。大家期待着!

我们活动的记录

  11月6日,我们每一位观察员和兄弟学校元宝山二小的各位教师带着“小组成员如何通过争辩达成共识”这一小课题,走进六年四班赵春玲主任的课堂,开启了本次观课之旅!

  蚂蚁之眼:所见有限却精确细致。看似最不起眼的它们,却亲近泥土,亲近自然,它每天用身体丈量土地,知道哪里有喜欢的食物。知道地下多深处有水源,它们在用自己的行动改变着土地的样貌和性质。我们的观察员借用“蚂蚁之眼”,借用蚂蚁“灵敏的触角”,一点一点捕捉课堂上的一点一滴,一次次精彩的回答,一次次针锋相对的争辩,一句句由衷的夸赞,一个个苦思冥想的小片段。观察员们无不用心的记录在自己的本子上,不想错过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孩子们的学习牵动着每一位教育者的心

  两所学校的二位校长也俯身倾听,走进孩子的身边,成为孩子一起学习的伙伴。


  观察员们趁热打铁,连夜撰写了自己的课堂观察报告,大家都希望在第二天早上的研讨上呈现出高质量的交流,为我们镇完小的每位领航教师的敬业精神点赞👍🏻👍🏻

  11月7日早8点20分准时,我们召开了学共体的研讨会,两所学校的领航教师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分享自己在课堂中观察到的一点一滴,共同体的小组合作形式在我们老师合作交流研讨中继续体现。😛

  每位观察员坦诚相待,推心置腹。在交流中共同分析,共同反思,共同进步。

  观察员们向全体教师分享,一个人的身份和眼光可能是固定的,而所有的观察员一起分享就是开阔眼界,我们不仅反思了我们的小课题“如何在小组合作中通过争辩达成共识”,而且也观察到了之前没有观察到的许多细节。为我们今后的共同体课堂学生和教师双边的活动给予了更多经验和理论支撑。观察员们也纷纷感叹: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还要继续多学习共同体课堂的理论和知识,多读书,多积累,多记录,多交流,多内化,一点一点成长!


认真做记录的王校长

  随后,赵主任针对各观察员的分析,做了最后的总结(截取了部分)

1.构建有温度的课堂。安全的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习惯,敢向权威说不,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

3.学会去倾听:对待孩子要专心,耐心,细心,虚心,用心,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4.充分信任孩子,教师要敢于放手,多给孩子们时间,相信每一个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

  赵春玲主任的原稿,干货满满当当。整理之后会分享给各位。

  最后,赵主任针对下周的课例研究初步制定了小课题。要让课堂上真正的争辩,所有的一切还要回归到小组合作,所以,大家讨论,下周的小课题研究的方向是“小组文化的建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构建同伴互助关系”。大家一致认为非常有必要,纷纷呼应!

  当晚,赵主任在微信群里向各位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以及孩子们最真实的想法,让每一位观察员都十分感动,那些朴实无华的话语,正是我们想要去追求课堂上最真实的声音。他可以帮助我们更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心与心的对话!👍🏻👍🏻

  在这堂课中精彩的背后,有着太多难以言说的深刻,一个雨滴所折射的是太阳耀眼的光辉。对于共同体的领航教师来说,我们要用最细微的视角来看待自己身处的学校和班级。以一种开放的、接纳的、不断超越自我的心态去学习、去思考、去研究,在看似平凡的教学生活中发现美,发现故事,发现新的路径。本次教研活动非常成功,我们镇完小的蚂蚁行动也越走越稳。第二次相聚,我们,又做到了!相信。我校的教研工作一定会形成自己的特色,走出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研之路。我们相信未来是光明的!我们期待下一次相遇!

阅读 43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