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是我们教育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无法避免的课题。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让成绩有十足的进步,也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那么,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好的教育”呢?
今天,在校长派公众号中看到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一篇文章——《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好的教育》,看后感触颇深。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从走上讲台的那天起就产生的关系,无论时间过去多久,这种关系将永不消逝,不管你承不承认。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处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从教育的角度看,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对学生的人生选择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本月我按照工作室要求,认真研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第三章的内容——班级管理人性化。怎么样做才能体现人性化呢?魏老师在书中一一阐述。当我读完后发现,李老师和魏老师之间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而这影响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师生关系。
魏老师说:“教师一定要善于在平凡中、在小事中播种关心学生的感情。不要只是播种,还要培植种子萌发的幼芽。”只要善于播种,就到处都有播种的机会;只要善于培植,你就能生活在幽深茂密的长满关心的感情之树的森林中。而这一切,都需要处理好师生关系,让学生信任你,愿意聆听你的教诲。教育,意味着对下一代的积极影响。我们的责任、使命、理想,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所要传递给学生的真善美的品质,还有要培养的公民意识与创造精神,以及要点燃的思想火花和要拓宽的海洋般开阔的胸襟与视野……都应该在教育者心中非常明确,而且一刻也不能模糊。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处理好师生关系,必须在你的教育中蕴含教育。并不是简单的找学生谈谈话,以为和学生打成一片,就是最好的师生关系。最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在教育中蕴含教育,老师的人格无形之中对学生产生影响。
魏老师在班级管理中提出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而教师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这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公平。教师和学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还不只是人格上和情感上的平等,师生在求知过程中所拥有的思考权利更是平等的。
魏老师在班级管理中,注重思想的引领,他让学生写日记,办《班级日报》,抄写人生格言,每天为自己点一盏思想的灯。班级管理民主化,完全做到师生平等,人人又发言权。师生关系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教育性。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往,师生人格的互相影响、思想的互相启发、智慧的互相促进,情感的互相依恋。师生的彼此信任,体现于双方在交往过程中都有一种安全感。李老师说:宁肯被学生欺骗一千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这就是信任,是师生关系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是基于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敬仰。只有没有功利性的良好关系,才可能是持续的;只有不图“回报”的爱,对学生的情感才可能是稳定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还隐含着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关系,只有令家长佩服和放心,我们才能顺利地与家长建立稳定的良好关系。
读完两位老师的文章,受益颇深。一直以来,我在班级管理和师生关系上,一直在探讨。
要管好一个班,作为班主任,你必须是一个负责人的人,要处理好师生关系,你必须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要管好一个班,作为班主任,你必须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要处理好师生关系,你必须是一个严厉又温暖的人;
要管好一个班,作为班主任,你必须是一个有视野的人,要处理好师生关系,你必须是一个有胸襟,懂得包容的人。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最好的教育,也是班级最好的管理手段。学生愿意走近你,愿意信任你,愿意向你学习,被你身上的良好品格吸引,他们才会信其道。只要处理好师生关系,班级的管理便迎刃而解。
人生若只如初见,你便能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人生若只如初见,学生便能把你当成最可靠的朋友。美好往往就在开始,只要开始,用心守候,便能遇见更美好的人,更美好的事,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