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到,捏面燕”是胶东半岛的传统习俗,每到清明节,家家户户都忙着捏面燕、迎接春燕回迁。3月26日,龙口市实验小学二年级四班家委会组织班级部分同学走进龙口市燕子面塑,制作面燕,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
面塑俗称捏面人,是源于山东、山西、北京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源远流长,早已是中国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粗犷、豪放、深厚;长江流域是细致、优美、精巧。
如今面塑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的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在我们龙口就有这样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胶东花饽饽习俗传承人,她就是燕子面塑的张燕。从2008年开始做面塑,至今已有9年之久了。她的面塑作品种类丰富,技艺精湛绝伦。
3月26日上午,二年级四班的部分同学在班主任徐望老师和家长们的带领下走进燕子面塑,龙口市非物质遗产传承人张燕老师热情的迎接了同学们。
开始制作之前,张老师绘声绘色地向同学们介绍了面塑文化的历史渊源,以及龙口面塑的发展,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今天我们制作的面塑是面燕。张老师拿出了她提前捏好并上好色的面燕,向同学们详细地介绍了面燕的捏制方法。一个面塑作品的完成需要经过印、捏、滚、镶四步。
张老师为同学们分发做面塑用的剪刀。
每个同学一个小面团,平时在家陪妈妈包饺子、包子的时候总想拿一块面团捏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所以一拿到面团,同学们激动得高高举起,迫不及待的想要跟着张老师一起制作面燕。
张老师耐心的为同学们一步一步讲解捏面燕的方法。
终于可以自己动手啦,脑海里一遍遍回想着张老师教得步骤,每个同学都捏得特别认真。
先用老师教得滚的方法做出燕子的身体。
再仔细捏出小燕子的头和尾巴。
同学们边学边做,在张老师的提醒下不断完善小细节。
看我们的小燕子捏得是不是像模像样,栩栩如生。
最后一步就是认真的给自己捏的小燕子涂上喜欢的颜色,上了色的小燕子更加活灵活现。
我们的小燕子终于完成啦。捧着自己亲手做得小燕子心里美滋滋的。
巧手捏面塑,指尖传非遗。面塑作为一种民间生命力极强的造型艺术生长和扎根于民众生活成为民俗风情的一种表现方式,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已成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社会教育功能。
通过此次面塑体验活动,同学们加深了对面塑文化的认识,弘扬传播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小学生,要更好地学习并发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