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即将毕业的大班小朋友们来说,小学就在时光的不远处。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作息时间会发生许多变化,其中“课间十分钟”是一项比较大的变化。基于幼儿的兴趣,我们班围绕“幼小衔接”开展一系列关于课间十分钟的探秘活动
谈话活动:关于课间十分钟
👧:“什么是课间十分钟?”
👦:“有活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上完课休息的时间。”
🧒:“给我们喝水,上厕所的时间。”
经过一番讨论,孩子们知道课间十分钟是两节课,中间的休息时间他有十分钟的休息调整时间。
🧑:“为什么会有课间十分钟?”
👦:“小学上课时间长,需要休息。”
👧:“上完课需要小便。”
🧒:“上课太久会累没精神,需要休息。”
👧“给我们整理书包的时间,为下节课准备书本。”
👦“可以让我们得眼睛休息一下。”
经过激烈的讨论我们知道了课间十分钟是用来为下一节课做准备的,同时也可以放松休息,缓解疲劳。
在讨论中我们发现,孩子对于10分钟到底有多长时间这个概念并不清晰,于是我们通过社会活动《课间十分钟》先和孩子一起认识了钟表,从钟表上引导了幼儿了解十分钟到底有多长。
在孩子们眼中,课间十分钟是快乐的,自由的,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吧!
我们的发现:
活动中孩子们把“课间十分钟”和幼儿园的“自由活动”画上等号,兴奋的和朋友一起玩耍。十分钟很快过去了,孩子们会发现没来得及上卫生间,也没有时间喝水,甚至有些活动还没来得及玩时间就到了,课间十分钟想要做的事情太多,可是我们到底要怎样安排自己的课间十分钟,哪些事情是比较重要的,哪些事情是可以选做的呢?
教师思考:
孩子们在对课间十分钟亲自体验后,大多小朋友都感觉时间不够用,事情没有做完。在这个过程中“十分钟”这一抽象的概念让他们有了切身实际的理解,从想象的十分钟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到发现原来十分钟的时间是有限的,孩子们对于“十分钟”的理解更准确了,他们感受到“课间十分钟”是需要合理安排的,不然重要的事情可能就没有完成。
为了让孩子们理解如何更有效的利用课间十分钟,我们通过《课间十分钟问卷调查表》,去了解身边哥哥姐姐们以前的课间十分钟是怎么度过的。
我们的发现:
通过对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哥哥姐姐们的采访、调查。孩子们发现很多爸爸妈妈的课间十分钟里,都做了相同的事情,那就是上厕所和喝水,这是课间十分钟里必须完成的事。
教师思考:
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分享自己的经验来帮助孩子获得想要的知识,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也促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
结合身边哥哥姐姐的课间十分钟,孩子们重新规划,将自己的课间十分钟计划设置了必须做的事情,比如喝水,上厕所以及自己想做的事情,几乎都体现到了孩子们真的学会了如何有效利用时间。
教师思考:
经过孩子们的讨论咨询,身边的人查找资料,孩子们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在本次孩子们的计划中可以看出来,他们对时间有了规划意识,喝水和游戏是不同重要等级的事情,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计划,再一次进行课间十分钟体验,这一次,大家都井然有序的进行着先做重要的事情,再进行自己想做的事情,当上课铃声响起,孩子们很快的回到座位,大声告诉我“王老师,今天我要计划的事情全都完成了。”
短暂的十分钟,给了孩子们一场新奇的体验,这对他们来说意义非凡,在这一系列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体验有序快乐,有意义的“课间十分钟”的学习过程让“感同身受”更加真实,同时对小学的课间十分钟有了更深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增强了上小学的自信心,虽然本次课间十分钟的体验活动已经结束,但我们的幼小衔接活动还在继续,相信孩子们上了小学会找到属于自己最优的安排,按自己的节奏去适应小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