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践行深度学习”

妙音
创建于2023-03-30
阅读 46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记2023学年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示范校建设交流研讨活动学习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部署推进茂名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区示范校建设,交流研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茂名市教育局决定举办2023年茂名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示范校建设交流研讨活动。活动安排如下:
一、2023年茂名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示范校建设交流研讨会
1、国家级示范区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潘希武院长作专题讲座:
潘希武院长对深圳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探索进行汇报:
(1)创新教科研工作方式:整合资源,加强高中教学研究能力;注重创新教研工作方式;探索构建教科研培协同整体推进机制
(2)强化教育教学改革顶层设计:优化学校课程体系结构,加强课程组织管理建设,深化学科教学改革。
(3)创新实践建设路径:建设一批示范校和学科示范基地,构建项目引领实施机制,构建成果培育式推进机制,构建高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新型教学相适应的配套体系建设。
2、国家级示范区安徽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鲁先法副院长作专题讲座:
鲁先法副院长从合肥市示范区建设基本理念、建设思路、推进举措三个方面进行分享:
合肥市示范区建设基本理念:立足全域,整体推动
合肥市示范区建设思路:整体设计,统筹规划;聚焦重点,有序实施;完善机制,强力推进。
合肥市示范区建设推进举措:(1)从“两个设计”指引示范区建设方向,做好区域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顶层设计和中层设计;(2)用“五个结合”构建示范区建设的多维发展路径;(3)用“三项举措”促推新课程新教材高质量实施
3、深圳市国家级示范校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中学姚晓岚校长分享
姚晓岚校长指出要做好顶层设计,建设工作规划,建立机制;完善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优化服务学生的发展指导,深化创新驱动的教学改革;
4、茂名市第一中学梁海燕副校长分享交流
梁海燕副校长以“校本研修提质量,五育并举强素养”为主题展开,打造共生教研体,多管齐下,依托项目建设构建学科培养体系,因材施教,“五育”并举,“家校”共育。
5、电白区第一中林立校长分享交流
林立校长从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教育教学研修、教学改革的实践、示范引领与辐射、硬件建设与完善方面汇报工作,并提出存在问题与不足。
6、茂名市教研室莫尧道副主任报告“双新”示范区建设工作
莫尧道副主任报告阶段目标和任务完成总体情况,重点工作和成效,育人体系更健全,坚持“主动学习者”教学改革,形成“灵动课堂”、“五有课堂”教学模式,适合学生的教学。莫尧道老师还指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7、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吴有昌教授作工作部署
吴有昌教授认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需要有几种思维:课程思维、整体性思维、系统性思维、成果导向思维、示范帮扶。计划、实施、总结、形成成果、帮扶,各项工作统一,系统考虑。示范校建设过程中的有效策略:建设三年规划并论证;学科类的校本课程建设,变革育人方式;扎实开展基于新课程新教材的课堂教学;开展素养导向的评价方式;创新开展校本教研,如“五育”并举;提炼示范性教研成果;信息技术赋能帮扶工作。
8、茂名市廖建诗主任对推进新课程新教材示范区、示范校交涉提出意见:
廖建诗主任认为要珍惜机会,牢牢抓住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发展机遇,提升育人质量;沉心务实,着力深化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关键环节,提升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健全教研体系、评价体系;提高学校充分发挥示范区、示范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常态化教研,健全工作机制。

二、学科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1、李晓敏老师(茂名市第一中学)的课堂展示:《乙烯》

李晓敏老师从茂名的别称导入新课,引入茂名乙烯化工厂,介绍乙烯的产生方法,并让学生基于化学方程式搭建乙烯的球棍模型。首先从乙烯的组成,引导学生预测出乙烯因为含有碳、氢元素可以发生类似甲烷的燃烧,并进行实验验证。然后从乙烯的结构预测乙烯其他的化学性质,并基于信息进行实验设计、实验验证和得出相关的实验结论,层层递进,结合已有知识和新的信息进行层层突破,理解乙烯和溴单质的反应不同于乙烷与溴的取代,并从微观深探乙烯与溴单质的加成反应,即时落实学习评价,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长途水果如何保鲜,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学科大概念。此外,还从乙烯的加聚反应,类推到丙烯的加聚反应,让学生形成同类物质性质相似的认识思路,并积累了类比推断的学习方法。

2、李丽老师(茂名市田家炳中学)的课堂展示:《认识配合物》

李丽老师由血红蛋白导入新课,由学生展示血红素分子模型,通过老师和学生的深入对话,深化学生对血红素模型的认识。学习任务一通过探究血红素与蛋白质分子结合的作用力,引导学生与氨气、铵根类比,判断化学键的类别,自然引出配位键的概念和配位键的形成条件。通过学习评价判断能形成配位键的微粒,并进行学习任务二的实验探究,进一步验证铜离子与水、氨气的配位作用,自然引出配位化合物的概念和组成。然后学以致用,把概念知识应用于判断血红蛋白与氧气形成的配合物中的配位键、中心离子、配位原子、配位体和配位数,深化配位化合物组成的理解。学习任务三由“如何判断CO中毒、中毒的原因、如何急救”三个问题逐步递进,自然地把生活和情境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然后引入医院检验血红蛋白视频,介绍配位化合物在血红蛋白检测中的应用。此外,还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理解配位化合物在离子定性检验中的应用,最后还介绍了中国科学家为配位事业做出的贡献。学习任务紧扣情境,且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不断地在陌生情境中解决实际的问题,同时还进行情感价值教育,激发学生为科研奉献的志气。

3、茂名市教研员詹金全老师介绍活动的意义和进行课堂点评

詹老师首先介绍了此次双新活动的意义。他认为核心素养的教学指向是要教会学生在陌生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开展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中,还普遍存在知识为本的浅层学习。茂名一线老师在教学中也存在如下困惑,如:在日常课堂中如何基于学科理解开展深度学习,采取哪些策略,有哪些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等。这次双新活动能更好地为茂名一线老师解惑,并指导我们践行深度学习的课堂。
詹老师对两位老师课堂点评高屋建瓴,他认为第一节课《乙烯》有三大特点:

(1)构建从结构到性质的大概念。晓敏老师从乙烯的发现、茂名乙烯厂中乙烯的生产出发,引导学生类比乙烷进行学习。从乙烯的组成、结构预测乙烯的性质,进而设计实验验证,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键能、成键和断键角度进行分析,构建乙烯加成反应的原理,最后上升到含碳碳双键的物质都能发生加成反应的认识,引导学生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来认识有机物的一般思路。

(2)突出学科问题与真实问题互促。《乙烯》这节课涉及到乙烯的结构、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李老师能将其与实验、生活、生产紧密联系,通过实验的创新和改进,突破了溴单质与乙烯为何不能发生取代反应的障碍,学习了乙烯氧化反应后,能将知识和现实问题进行关联。设计真实的问题不仅加强加成反应的理解,还增强了学生学习有机物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是有价值的。

(3)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从溴单质与乙烯反应的探讨里面,老师与学生深入的交流,有学生互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这些都能促进对加成反应概念的理解。

詹老师认为第二节课《认识配合物》也有如下三大特点:

(1)突出结构化教学。首先这节课血红素分子间成键的相关问题,将化学键、配位键、配位化合物以及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等知识进行有逻辑地关联,体现了知识关联结构化的特点。其次,在教学设计上,李老师还原了科学家破解了复杂化合物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搭建血红素的模型,利用键长数据判断原子间成键的关系,发展了学生的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了认识复杂物质与晶体结构可以用X射线进行的认识思路。再次,在教学中设计了铜离子的相关实验,将元素观、微粒观、守恒观联系起来,体现了核心观念结构化的特征。

(2)体现了情境化教学。这节课使用的情境比较丰富,有生活情境、实验情境、化学史情境,教学中用到医院中检验血红蛋白的真实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知识可以从生活和课堂中来,再用到生活中去,体现了知识的功能价值。整节课知识线、活动线非常清晰,还藏着一条科学家研究配合物的暗线,并且介绍了在配合物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我国科学家,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展望学生在科研领域有所作为,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3)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中设计了很多有深度的问题,在这过程中老师与学生深度对话,也能自然地生成一些问题,体现了课堂的生成性。

4、广东省教研员程俊老师开讲座指导

程俊老师首先肯定了茂名教师对素养的理解和对实验的创新,还赞扬了老师的可视化成长。然后基于“素养导向的课堂落地”主题,从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素养导向的问题设计、素养导向的教学实施三个环节作了明确的指导。
程老师从“教什么”、“如何教”、“如何教好”展开素养导向课堂的指导,具体如下:

(1)教什么--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水平、内容要求、学业要求等学科理解。

(2)如何教--活动与问题

A、途径: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

B、目标:解决真实的问题,真的能解决问题

C、策略:问题的进阶性、激发性、挑战性、体验的完整性

还强调了知识应用的意义:从知识的建构到知识的应用,真正达到知行合一。此外,还介绍了“什么是真正的懂”:知道是什么、知道为什么、知道怎么用,这才是能力---观念的形成与固化。

(3)如何教好--激发与反馈

A、即时反馈:教师即时回应学生的表现、观点或疑问,予以适当的点拨、提示和归纳。

B、实时激发:教师通过感悟、激励、追问等焕发学生更积极的学习情感、更深层次的认知探寻。

还介绍了于漪老师对“实时激发,即时反馈”的理解,认为是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律,在发现上下功夫,随时开放自己的感官,尤其是有敏锐的目光。教师反馈与激发利于学生建立学业发展的志趣,确保学业发展的方向,促进学业发展的深度。
    程老师针对“对好课达成路径的理解”发表了看法,她认为要深入挖掘知识的教育价值,高度重视问题设计的质量,还要落实认知障碍的暴露与破解。
最后程老师给我们拓展了知识到素养的三级进阶,也是素养课堂的三级进阶: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与本质,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学科关联问题,欣赏学科知识之美之趣之情之韵。程老师表示今天两位老师都达到了知识到素养的三级进阶,对两位上课老师充分肯定和欣赏。

三、活动总结

    2023年3月29号下午和30号早上,信宜市信宜中学化学科组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茂名市双新活动的网络学习,学习热情高涨,受益匪浅。
     经过两天的网络学习,深刻感受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名师的上课风采,指导性很强,为我们指明践行深度学习的方向,知道接下来的教学中为什么做、怎样做、如何做好。但我们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还需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研读新课标新教材,不断内化所悟到的理念和精髓,并在日常教学中付之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丰盈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教学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撰稿:张龙明 李玲玲

审核:张雄鹰

阅读 46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