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生活皆课程,
一个游戏,一个话题,
甚至一块木板、一个图形,
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课程带给孩子的是什么?
当我们轻轻俯下身,
倾听孩子们的童言趣语,
课程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悄然展开。
一天户外活动结束之后,孩子们一边排队一边讨论着:
“为什么积木、跨栏、龙舟都是五颜六色的,而小森林的木头滑梯是这种颜色呢?”
“这是木头的颜色呀!”
“木头是哪来的,为什么是这种颜色呢?”
“木头也有不一样的颜色,我家的木头不是这样的!”
…… ……
看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着木头的不同之处,感受到孩子们浓浓的兴趣,那我们为何不追随孩子们的兴趣点开始一场木头的探索之旅呢?
回到班级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讨论着,于是我们组织了一次自由谈话,收集孩子们的兴趣点和困惑所在,鼓励孩子们回家请爸爸妈妈一起对“木头”进行前期探索,并使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请宝贝们把自己的探索结果记录下来。
第二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问卷来到幼儿园,一场热烈的“汇报大会”开始了!
1、木头从哪里来?
2、哪些东西是木头做的?
在生活中寻找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小朋友们积极寻找自己身边的木制品,不仅在教室里找到了不少木制品,在家里也找到了很多。
“我们找到了椅子,木铲,桌子和床,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木制品。”🤗🤗
“纸、筷子、玩具、木地板、画架、书架、小区里的垃圾桶、休闲区,到处都可以看见木头做的东西!”😎😎😎
“家里的门、楼梯扶手、花园里的栅栏、独木桥,原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木头的存在。”🤩
孩子是大自然的宠儿,也是大自然的追随者,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风一沙都能引起孩子的驻足,激发孩子的兴趣。
因此,家长利用周末带孩子们接触大自然,让孩子们更直观的感受“木”原生态的魅力。
幼儿园花果山上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也给了孩子们更多探索的机会。
“花果山上有很多木制品哟!我们和好朋友们一起去找找看吧!”🧐🧐
“我们把找到的木制品画下来,和好朋友比比看谁找的更多!”🤓
“看,我们找到了小木屋、茶园、栏杆、树洞、树桩还有滑滑梯……”🤗
寻找“木”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幼儿园的花果山有很多很多的树木,可究竟有多少棵树呢?大家数来数去结果都不一样?
🌸遇到的问题:
“幼儿园太大了,数都数不清楚有好多棵树。”
“都不知道哪棵树是数过的。”
“一个一个慢慢的数都数不清楚!”
虽然遇到了麻烦,但是孩子们的智慧是无限的。经过讨论、尝试,终于又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方法(一)
孩子们拿出数好的贴画纸,给每一棵树都贴一个贴纸,然后数一数用了多少张贴画纸,就是有多少棵树。
🌸方法(二)
给每棵树底下放上一块积木,最后回收积木,再数一数积木的数量就知道有多少棵树啦!
🌸方法(三)
每个小朋友给数过的树系上漂亮的腰带,小脑袋记住自己绑了多少根,每个人的数量相加就可以知道有多少棵树啦!
木头又有着什么样的秘密呢?孩子们各种奇思妙想的回答层出不穷,对于木头,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跟随孩子们的脚步,我们开展了一堂科学活动《“木”有秘密》。
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木”与生俱来的自然之美,了解了年轮的含义、年轮与树木生长的关系,以及年轮生长与气候的关系。
知识科普:树桩上的圈圈就代表大树的年龄,这些圈圈就叫做年轮,每长一年就多一个圈,代表一岁,圈圈越多就证明这棵树越老。气候温暖湿润,树木生长快,年轮宽。气候寒冷干燥,树木生长慢,年轮比较窄。
👀看一看——木的纹理
“它好像爷爷奶奶脸上的皱纹。”
“这个看起来好像一个迷宫。”
“它的形状像棒棒糖还有蜗牛壳。”
…… ……
👃闻一闻 ——木的味道
“木头闻起来香香的,像妈妈身上的香水一样。”
“我觉得木头闻起来臭臭的。”
“我觉得木头闻起来没有味道”
…… ……
✋摸一摸——木的表面
“我觉得这个木头摸起来滑滑的。”
“我这个木头和你不一样,摸起来有很多凸起来的小点点。”
…… ……
孩子们积极的讨论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发现。
📝画一画——木的年轮
在观察木桩的基础上,孩子们记录下了年轮的形状,有的是一条条不规则的线条,有的是蜗牛一样的螺旋状,有的又像山坡般的纹路,有意思极了!
孩子们把大树的年轮都记录了下来,随后相互分享讨论,谁记录的年轮圈数最多。几个男孩在那争论年轮圈数多的大树就越粗,叽叽喳喳讨论起来。
到底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大树有多粗呢?集思广益后,孩子们想到利用麻绳、手、毛根、卷尺等材料测量大树的“腰围”,并把结果记录下来,大家一起分享。
测量要求:测量时要注意头尾相接,测量工具之前需要紧紧连接起来,这样测出来的结果才最准确哦!选取的测量工具必须都是一样长的。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前几次活动,孩子们对“木”的好奇不断蔓延,他们还提出了一些小问题,于是,我们让孩子们进行了讨论、探索。这不,孩子们又自发的探究起了木头的沉浮。
猜想一:沉浮与木的大小有关
经过大家的表决,有5个小朋友觉得大的木片会沉下去。于是,我们用大小不同的木片进行了第一次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所有的木头都浮起来了。于是小朋友们得出结论:木头的沉浮跟木头的大小无关。
猜想二:沉浮与木的轻重有关
“大木片和小木片都没有沉下去,是不是因为它不够重啊?”
“我们可不可以给这个木片载点货物,看看它会不会沉下去?”一个小朋友提议道。
于是孩子们开始把大木片当做一只小船,将小木片放了上去。观察了许久,孩子们发现大木片还是依然漂浮在水面上。因此得出结论:木头的沉浮与木头的轻重无关。
这时候一个宝贝说:“这些木头都是圆圆的,所以才会浮起来,我们应该拿一些其他的木头。”
猜想三:沉浮与木的形状有关
“这位宝贝提的问题非常好,或许我们可以拿一些不同形状的木头。”经过大家表决,有4个小朋友觉得木头的沉浮与形状有关系,于是小朋友们决定用树枝来进行实验。
随后小朋友们很快就分好了工,进行第三次实验。
树枝还是没有沉下去。实验完成后,小朋友们得出结论:木头的沉浮跟木头的形状无关。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对孩子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在他们的眼里落叶、树枝、木桩……都能成为玩耍的伙伴。
关于“木”的故事还在延续,“木”的后续会有哪些更精彩的问题与发展?孩子们会有哪些更深入的探索与解答?期待他们的发现,毕竟,孩子+大自然=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