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研学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汇报

一起成长
创建于2023-03-29
阅读 15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目前对研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做中学”实践活动理论,做中学”就是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利用学到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学习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学习的理念方法和模式。二是“研学旅行”

   我校课题组将已有的教育教学特色活动和课程进行整合,与大队部德育活动进行充分融合,把学校特色社团活动作为阵地,形成了“励美教育”课程体系。开发了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好处是多方面的,第一是通过课程建设,主动展现学校教育教学理念和学校特色;第二是借助课程建设,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第三是实施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由于传统课堂授课时间和教学任务的限制,大多数有趣味性的知识被一语带过,学科拓展类课程资源的开发正好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弥补,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获取更多的知识,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了能力。                 

    研学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建设,我校对这一课题的研究,目前梳理出研学课程内容的两条主线体系:一是“做中学”,紧贴学校实际,充分挖掘校内可延伸资源,构筑三个模块的“励美德育”课程体系,分别是传统文化、劳动教育、热爱科学,努力营造五育并举育人氛围;二是“研学旅行”,通过馆校结合、研学基地合作、社区资源共享方式,我们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围绕“乡土乡情”这一本地区文化特质导向着力思考,设计了以学校所处地区区域文化特色(中药博物馆、非遗莫尼山、赛罕区劳动实践基地)为主的三大研学旅行主题系列课程。

        我们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围绕“乡土乡情”这一本地区文化特质导向着力思考,设计了以学校所处地区区域文化特色(中药博物馆、非遗莫尼山、赛罕区劳动实践基地)为主的三大研学旅行主题系列课程。   为提高学生对中医药知识的总体认知度,使他们感受到中医药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和良好的疗效,进而了解、热爱、传承并弘扬中华民族特有的中医药文化。我校以贴近现实生活、具有医学应用意义的“中药植物”作为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形形色色的植物世界,探索植物神奇的药用价值。走进神奇的中约植物世界。一方面我们根据研学旅行的特点,与研学实践基地合作,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定制了三条精品研学旅行线路,研学旅行的过程有研学手册、经过专业培训的指导老师,还有总结评价,在逐步规范的同时,也十分注重趣味性、体验性。充分体现研学旅行教育性,重在“研和学”。 另一方面“在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中,设立“年级主题研学旅行”,一个项目研学主题为一周,我们尝试建立了三重任务系统,避免小学生成为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这里不是指多个任务,而是分别位于研学前中后的三个阶段,可以由多个任务单构成。同步启动“励美”激励评价体系,兑换励美币,拥有自己的人生“励美存折”。

  我们的“励美教育”课程体系第一主线“做中学”第一模块——传统文化(传统节日 、诗歌、京剧、武术    2019年,我校成为首个内蒙古自治区健身气功武术进校园的挂牌学校。学校武术队多次参加全国、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各类竞赛活动和文艺表演,获多个团体一等奖和个人单项奖,并多次被国家体育总局官网、北方新报、呼市晚报、晨报报道。    武术作为我校办学特色,武术社团作为我校的“名牌社团”,将武术健身、武术竞技、武术表演融合,为传承发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做出贡献。)

  第二模块——劳动教育(自我服务、班级劳动、家庭服务、公益活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学校以“研学旅行”为载体,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实践体验劳动人民的生活与智慧。第三模块——热爱科学(种子的守护、小种植、 画与话)我校将“主题式学习”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突破口。

  “励美教育”体系延伸——落实“双减”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武术、篮球、射击、舞蹈、合唱、马头琴、扎染、剪纸、创意美术、英语、书法、电脑编程等十几社团让学生在校内就能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多主题融合的“励美音乐节”。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艺术品质,推动学校美育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为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建最美教室,以美育人。跳蚤市场爱心义卖活动。真正落实“小活动大德育”理念,用活动促教育。

  构建“励美教育”特色办学理念及“励美课堂”教学模式、“励美”特色校本活动、“励美”特色社团活动以及“5+1美德浸润”励美德育模式。

阅读 15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