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提高小学科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3月29日,茂名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小学科学”培训班在茂名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顺利开班,活动由茂名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伍云昌老师主持。
茂名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邱汉强老师在开班仪式致辞中对参训的老师们提出了学习要求,要充分发挥小学科学教学的助推作用及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助力茂名小学科学教学发展,切实提高教工作成效。同时,向省教研院领导专家杨计明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在帮扶专家的指导下,使科学教学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让更多的孩子受益于科学知识的启蒙和发展。
杨计明教授用了专题讲座《从科学家的科学发现例谈“科学素养”》,比较不同国家的科学教育课程标准,介绍了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详细解读了小学科学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内容。并以“世界上有哪些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科学家有哪些重大的科学发现?”“重大的科学发现有哪些核心科学素养?”三个问题来展开阐述,老师们认真聆听,收获颇丰。
下午,大家一起聆听喻伯军教授对《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的深度解读。喻伯军教授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解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科学新课标,指导教师如何进一步理解基于核心素养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如何更好地运用新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开展教学,为把握教材、设计学习任务、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明晰了方向,提高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分组交流学习心得
第一组:怎样理解学业要求?
第二组:怎样理解和运用教学提示的内容?
第三组:如何让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第四组:如何把握学生必做探究实践活动?
各组代表汇报心得
(第一小组 杨锡宾)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核心素养为纲,由核心素养、学段目标、学习内容、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组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各要素紧密联系,缺一不可。那怎样理解学业要求呢?
首先,“学业要求”即是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的问题,就好像做什么事情,要达到的结果一样。学业要求是教师在开展每个主题的教学时制订教学目标的依据。学业要求在描述时,将每个主题内容的知识要求与素养目标相融合,有比较明显的核心素养导向,且各个方面的素养都有一定的侧重。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结合主题内容条目,参考相关的学业要求内容,可以比较准确地设计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目标。
其次,“学业要求”即是教和学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了、清晰了,才能向着目标出发,也就是平时常说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2022年版科学课标增加了学业要求,对学习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教师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不至于将课堂教学偏离目标和方向,由此可见“学业要求”的重要性。
同时,学业要求是每个主题内容的评价目标。学业要求的制定,是将一个主题内容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后再确定的,因此可以作为一个内容学完以后的学业水平评价标准,无论采用何种学业测评方式,学业要求都可以作为依据。
(第一组 刘赫男)
2022年版课标增加了学业要求,每一个核心概念都有相应的学业要求,规定了各学段的核心概念应掌握到什么程度,体现了概念的发展进阶。学业要求的作用是帮助教师利用标准把握教学要求,利用标准检测自己的教学效果,教材编写也要以学业要求为依据。学习内容规定了学什么,学业要求规定了学到什么程度,学习后学生能做什么,两者缺一不可,构成核心素养培养的必然联系。
根据对教学的启示,即:1.对照学业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2.对照学业要求,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所学内容;3.对照学业要求,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
我们小组做出对于学业要求的理解如下: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要求主要描述了预期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及其程度,规定了具体学习内容和认识要求,而学业要求则是对学习某主题相关知识后学生应达成的学习表现--即能做什么的描述。内容要求大多采用输入性行为动词来表达具体认识要求,如了解、认识、理解等,关注的是知识输入和学习要求,这些动词能够描述学生学习的心理认知过程,但难以用于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表现期望,而学业要求大多采用输出型行为动词来表达学习表现,关注的是知识、能力输出及评价标准,便于对具体的行为进行评价。内容要求为学业要求的制定提供了依据,而学业要求则为内容要求的实施提供保障。内容要求与学业要求的结合使得“教、学、评”一体化成为可能。
(第二组 张盛富)
教学提示主要有两个方面:教学策略建议、学习活动建议。其中教学策略建议主要用于帮助教师理解学科核心概念和进行教学设计;学习活动建议主要用于帮助教师明确必要的学习活动经历与过程,以及基本学习方式。学习活动主要包括观察、测量、观测、实验探究、模拟实验、制作、体验、调查、种植养殖、读图识图、项目研究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选用课程标准中的教学提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提示是教
学内容标准的一部分,它是指在教学中给予教师具体指导性的帮助和提示,以便让学生更好,更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首先,教学提示有助于教师有条理备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如果内容系统性不够,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没有足够的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降低。
其次,根据教学策略建议,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利用教学提示指导老师合理安排实践活动。
最后,教师需要注意教学提示中明确的质量要求,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开展观察,实践探究、测量、调查、项目研究等学习活动。
(第二组 苏诗慧)
一、对教学提示的理解:
2022年科学课程标准中“教学提示”的内容对我们的教学非常重要。教学提示包括教学策略建议和学习活动建议两大方面。教学策略建议是给教师的建议,主要用于帮助教师理解学科核心概念和进行教学设计;学习活动建议是帮助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也是学生需要经历的活动。科学课程中的学习活动主要包括观察、测量、观测、实验探究、模拟实验、制作体验、调查、种植养植、读图识图、模型制作、项目研究、科普剧等。教学策略和学习活动建议是课程标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材编写的重要参考,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
二、对运用教学提示的一些建议:
1. 仔细阅读教学提示的内容,并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这些提示可能包括重点知识、标准操作步骤、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等,让它们贯穿到我们的教学中有助于提高课堂效果。
2. 梳理教学策略和学生活动建议,用以指导日常的教学实践,把教学提示用好。
(1)在备课时,根据教学提示的内容,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因为每节课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等都是不同的。)
(2)教学提示可以作为我们课堂授课的参考,如果你发现学生在某些知识点上存在困惑或者误解,那么可以结合教学提示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3. 有时候教学提示也可以启发我们的教学思路,为我们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创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例如课标中有提到的项目研究、科普剧等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总之,教学提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案,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应该注重理解和运用教学提示的内容。
(第三组:李天花)
总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评价要突出发展性。这是指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关注对学生自身在各个方面的发展状态,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对学生的定性评价。在充满情感,而非惩罚的氛围中促进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是评价要体现过程性。这是指评价不再只关注学生最终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的认知性和非认知性的发展,并依据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表现来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
三是评价要重视激励性。这是指评价超越对学生的客观诊断或者优劣的评定选拔,突出对学生内在成就和自身主动性的激发。通过各种积极的鼓励性方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四是评价要尊重差异性。
这是指对学生的评价要建立在充分尊重他们的天赋、能力、个性等方面差异的基础上,突破单一、标准化的评价方式,给学生的个性发展留出充足的空间,激励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成长。
(第三组 彭芬芳)
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诊断功能,以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从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学业质量标准和学业要求,让学生明确课程内容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用自评的方法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分析形成的原因,并通过自我反思形成更好的学习方法。
小学阶段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因为在科学课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学生在探究和实践过程中的真实表现与思维活动,所以过程评价需要进行强化。
(第四组 刘秋燕 )
首先要明确学生必做的探究实践活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小学生必做的探究实践活动共有78个,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活动内容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方面,难度具有梯度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是要求任课教师动手做自己任教的探究实践活动。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反复多次实验,有利于老师找到最适合学生实践的方法,教师动手做也可以提前评估实验的可行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最后要根据学生的学情优化和补充实践活动的教具,为学生提供贴近日常生活的教学用具并对一些实践活动进行改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质疑能力。
(第四小组 谭子键 )
首先,要体现素养导向,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老师要明确素养目标,做好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多选择探究式教学方法,大力提倡探究实践活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知行合一。
其次,要落实科学课程整合优化实施。学校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科学课程资源,加强校园环境、设施设备的开发与利用,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之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最后,要及时把握活动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实践活动开放性强,实施过程中会生成很多极其宝贵的新资源。及时发掘这些生成性资源,调整活动内容和进程,可以使活动不断拓展延伸,使活动内容更加丰厚,更有育人价值。活动中,老师要增强资源意识,密切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及时发现新的课程生成点、拓展点,引导转移注意,将活动不断延伸下去。
讨论结束后,邱汉强老师在总结中说,通过科学新课程标准培训,大家进一步切身感受新课程标准的变化,精准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具体要求,明确教学方向,领悟新课标精神,大家要以课标为引领,转变自身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实现高质量的育人目标,做一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科学老师!
主办单位:茂名市教育局
编辑:钟铭琨李林玉
图片:第一组
审核:郑秋生
签发:邱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