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是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之一,在静脉输注过程中化疗药物极易引起严重的静脉炎,可致穿刺部位发生严重的红、肿、疼痛,甚至溃烂坏死,因此加强化疗药的安全管理,是对患者的用药效果及安全的有效保证。我院静脉治疗小组于2023年3月29日下午15:30在张嫚护士长主持下,由重症科护士罗玥讲解《化疗药物安全管理》,组织全体静疗小组成员展开学习。
护士罗玥从4个方面跟我们讲解化疗药物的概述,安全的给药环境,药物外滲的处理,化学治疗的护理指导。首先临床护理人员接触化疗药物之前必须要经过理论,操作培训,化疗药物配置人员必须有相关知识,技能,在生物安全柜中配置。以及患者化疗之前的评估,血管通路的选择,化学药物给药要点。
通过讲解,了解到不同化疗药物外滲不同的处理方法以及皮肤损害的分期用药处理,化疗药物外滲的处理流程,并警醒我们要知道化疗药物外滲的原因,时刻提高警惕,避免给患者造成伤害!并指导我们针对化疗后的患者的护理要点和护理措施,以减少患者最大的不适!
课件结束后,静疗小组成员也展开了讨论,心内科吴梦老师提出她们科室经常使用的胺碘酮,想知道发生外渗后如何处理能更好,张嫚护士长便一一解答其处理过程,同时也对我们讲解到临床上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主要分为四类:第一、化疗药物,化疗药物可以刺激血管形成血栓性静脉炎,渗到皮下容易导致皮肤坏死,所以化疗药物建议在PICC或深静脉置管下输入,以减少对外周血管的刺激作用。第二、就是渗透压高的药物,例如氨基酸、脂肪乳,渗透压较高,单独输注很容易刺激血管,引起血管炎症发生。第三、离子型药物,比如氯化钾、硫酸镁,很容易刺激血管,造成血管损伤。第四、胺碘酮,胺碘酮可以刺激外周血管,引起药物性血管损害,所以输胺碘酮时一定要注意定期更换输液部位,以防止药物外渗导致的血管损害。通过这次学习,小组成员收益颇丰!
最后,由张嫚护士长总结:唯有学,才会进;唯有行,才有果;唯有专,才能精。加强静疗技术与质量控制,是保障治疗安全的前提。静疗学组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策马再扬鞭,为全院护理同仁打造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系统、更加专业的学习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