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
3月27日是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为了提升中小学安全素养,呵护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本周,学校特别策划了预防校园欺凌、防溺水、防震演习、食品安全、交通安全五个主题的安全教育。
每位班主任每天利用一些时间,按照学校的方案在班上进行安全教育。
近几年来,新闻媒体播报的校园霸凌事件,触目惊心,更令人深思;而在2023年1月5日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分析会上,一系列数据也提醒我们,学生欺凌影响深远,危害巨大。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守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为此,学校知心屋开设了一系列的课程:《看不见的冷暴力》《假如说出的话能被看见》《向网络欺凌说不》等等。孩子们的作品表达了他们的心声:
预防学生欺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合力。学校在宣传教育、建立工作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也特别需要您——每一位家长的配合共育。因此,请各位家长与孩子们一起认真观看这封信。
学生欺凌影响的往往是孩子的一生,惯于欺凌者步入社会后,很可能会误入歧途,犯罪的几率非常高;而被欺凌的孩子,可能会背上一辈子的心理包袱,对自己不自信,甚至患上被害妄想症或抑郁症等。
学者研究发现:持协同欺凌或沉默态度的旁观者越多,班级中的欺凌行为就越多;持反对欺凌态度的旁观者越多,班级中的欺凌行为就越少。
在学生欺凌这件事上,家长越早干预,对孩子越有利。可是,大部分欺凌行为通常都发生在家长和老师的视线之外,而受欺凌者往往不会向大人求助。
如何识别孩子是否被欺凌呢?
1.突然闹起厌学;
2.突然要求父母接送;
3.突然不和朋友玩了;
4.放学回家衣物有污损;
5.偷拿家里的钱和物;
6.学习成绩断崖式下滑;
7.开始有攻击行为;
8.经常夜里做噩梦。
家长们不能只关心孩子的学习,而应该细心地观察孩子的生活起居、情绪状态等等,多与孩子谈心交流,及时发现孩子的一些变化,才能在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真正帮到孩子。
人际交往对于孩子来说是“刚需”,有朋友在左右,孩子会觉得自己是被接受的、受欢迎的,从而会更加快乐、开朗和自信;相反,如果没有朋友,孩子会抑郁、悲观、自卑,对生活提不起兴趣。
孩子们在校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难免会发生一些冲突,家长们需要区分的是一般的社交冲突和校园欺凌是有不同的:
因此,当孩子回家向父母倾诉校园里的苦恼时,首先,家长们要认真倾听,鼓励孩子说出实情,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其次,家长们要和孩子们一起来判断,哪些是同伴正常交往中的小打小闹,哪些是恶性的欺凌;最后,家长们可以跟孩子们一起分析:这件事有哪些处理方式?这个过程就是孩子们学习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应对危机的最好时机.
学生欺凌一般包含以下五种方式:
1.言语欺凌。表现为起绰号、说粗话、嘲笑、叫对方家长名字等等,
2.肢体欺凌。表现为打、推、撞、踢、吐口水、揪头发等等。
3.关系欺凌。表现为合伙排挤、孤立、漠视、恶作剧、集体威胁等等。
4.财物欺凌。表现为抢劫物品、故意损坏物品、偷钱、抢钱等等。
5.网络欺凌。就是把以上这些欺凌通通报到网上,谣言、谩骂、排挤、威胁、盗用账号等等。
如果孩子真的遭遇了学生欺凌,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当孩子把自己的痛苦、委屈、愤怒、无力、孤独、恐惧、自责等种种情绪和被欺凌的事件向我们和盘托出的时候,父母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安抚孩子情绪,减少事件对孩子的伤害。这个时候,家长需要说三句话:
1.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很多时候,当孩子被欺负而回家向家长哭诉时,很多家长会说:“为什么他不欺负别人就只欺负你呢?你要好好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这会让孩子觉得被欺凌是自己的错,再也不敢也不想跟家长说学校发生的事情。
2.你经历了这么多,一定很委屈,很压抑吧?
没有共情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办法平等交流,更没办法打动孩子的心。当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被读懂的时候,他才会把心门打开,才会愿意倾诉。
3.我们一起来面对这件事!
在孩子受到伤害时,作为家长的我们,除了陪伴孩子、共情孩子、抚慰孩子,还要给予孩子力量和智慧,与学校合作,共同寻找最佳的解决方式。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都需要态度坚决明确地告诉孩子:“学生欺凌之类的事情,我绝对不允许在你身上发生!第一,你不能欺负别人;第二,你也不能被别人欺凌!如有发生,一定要告诉家长和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你不受伤害!”
家校共育,预防学生欺凌!愿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雨露下健康成长!
现向家长们公布学生欺凌和侵害未成年人线索举报方式,接收校园欺凌和侵害未成年人问题线索,并为举报者保密。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创造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校园欺凌举报电话:13976854452 (接听举报电话时间为法定工作日8:00—12:00,14:30—17:30)
编辑:梁玉婵
图片提供:各班主任
审核:德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