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我带学生学习了文言文《核舟记》。在讲这一课之前,我一直在反复思索: 如何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为此我进行了一场跨界尝试:在读完两遍课文之后,让同学们当堂作画,并推荐自己的作品。为了鼓励同学们大胆创作,我提醒大家不需要画得很专业,也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能和课文内容对应,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局部细节,能够画出来并讲解清楚,就是好的作品,于是一幅幅风格各异的作品便应运而生。
比如上面这位同学的作品,整体上把握了“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对船的长和高都做了标注,并且将左右各四扇窗户一一呈现,对雕栏也进行了刻画,更为难得的是她在船篷处标注了箬竹叶,说明她一定是细心看了了注解。
这位同学的作品则展示了舟中的苏轼、黄庭坚、佛印三人,尤其对苏轼的刻画突出了“峨冠”“多髯”的特点,并且对“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的动作细节都有交代。她在讲的时候,着重强调了“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所以两人中间的腿没有呈现。
这幅画看似粗犷,实则非常传神。直接抓住了佛印的特征:“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这位同学在讲的时候也非常激昂,他自豪的讲道:“佛印左臂的念珠绝对可历历数也!”
很可惜,这位同学的作品课堂没有来得及分享,但是从她画的图和标的字能够看出,创作非常用心,紧扣第四段的内容“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他作品不再一一详解,总之能够感受到同学们都认真钻研了课文,本节的自主学习引导收获了一定的成效,我觉得似乎没有必要让学生逐字逐句翻译课文了。
这节课学生自学、自讲把握课文大意得到了落实,至 于如何让学生总结领悟雕刻着高超的技巧,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理清说明顺序,让需要更深入地思考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