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时间:2023.3
观察幼儿:小恩、英旭、七七、马特
观察教师:郭传玲
科学区投放了新的材料——不同材质不同宽窄的轨道。老师给小朋友们介绍材料后,几个孩子开心地探索起来。
他们把轨道的一端固定在小椅子上,每人手里一个小球,站在椅子后面。几个小朋友一起喊:预备,开始!大家同时送来手里的小球。小球顺着轨道滚落下来。
小恩说:我的最远我的最远!
英旭说:我的都滚到缝里去了。你的还最远吗?
小恩接着说:我的最快我的最快!
接着他们又进行了第二轮的比试。
行为分析:科学区刚投放了新材料幼儿就开心地玩起来,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而且好胜心强,思维也很灵活。游戏开始,几个小朋友一起喊一二三,这说明大班幼儿游戏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很强,喜欢玩比赛、挑战性的游戏。
小球总是满地滚,需要小朋友们去捡,小恩发现了不让小球满教室滚的方法——增加挡板,瞻瞻的小球滚下来之后撞到了挡板上,他很开心。小恩则是加大滚球的力度,想用冲击力把挡板撞倒。他们用的球材质不同,冲击力也不同,他们不停地尝试着。
行为分析:幼儿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了小球总是满地滚的问题,经过分析与思考幼儿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践,在解决问题之后,幼儿积累了经验,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砸倒挡板又开始了新的挑战。
瞻瞻试图调整并固定上面的轨道,垚垚助力了小球的冲击力度,发现弹珠能跳过小人玩偶😀,开心的跟老师分享,然后增加障碍开始探索弹力。😎
行为分析:幼儿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有了新的发现,又开始新的探索,他们总是能在自己原有的经验水平的基础上小步递进地发展着。
小恩寻找🧐记录本想要记下来游戏的过程,瞻瞻在宽轨道上增加窄轨道并尝试固定窄轨道,小轩一次次使劲用力给小球,砸掉挡板。
行为分析:每个孩子的游戏水平和关注点都不一样,小恩想要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探索结果,瞻瞻正在做自己的探索,而小轩则是通过反复摆弄材料的方式来学习。
小恩在记录,瞻瞻连接窄轨道成功,继续探索,小轩依旧用球砸挡板。
师:为什么砸不倒呢?
小轩:不知道。
小轩走开了。
教师反思:教师的介入无效,没有引起幼儿的思考,应该是介入的时机不对,也许幼儿并没有要砸倒的意思。
小轩换一个地方做刚才的尝试,成功砸倒挡板之后后又回来做轨道实验中的砸倒动作,结果还是失败了。他不再探索砸倒挡板的游戏。
小恩做了记录并有了自己的发现。
小伙伴们不断调整加长改宽轨道。
行为分析:小轩不再探索砸倒挡板,游戏情节在多次探索失败后转换为和小伙伴一起加长改宽轨道。
轨道继续升级,末端高起来的轨道既可以实验小球的冲击力,又可以把末端当起点,游戏中的经验水平不断提高。
教师的思考:游戏中的智慧来源于生活。末端同样可以做起点,幼儿出现了逆向思维,这应该来源于生活中幼儿玩荡秋千或者跷跷板的经验。
小恩和图图想要在轨道中间支起一个小帐篷,多次实验失败。
终于,小恩想到好办法,他拿来一个圆柱体放在两个轨道中间,固定了凸起的轨道。
教师的思考:幼儿喜欢挑战,懂得协商、合作与坚持,也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可贵的学习品质。
教师的思考:探索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事实证明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作为教师,我将更加认真地观察幼儿的行为,努力做到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谨慎地介入幼儿的游戏,坚持学习专业知识,给幼儿最合适的支持与引导。
编辑:郭传玲
审核:李洪英 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