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姓名】葛瑞静
【书目】《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篇目】《莫等墙倒再造墙——遗忘曲线》
【日期】2023年3月20日
【摘抄】
遗忘规律要求我们学习之后要立即进行复习,加强记忆,并且以后还要再复习几次,但复习的时间间隔可以逐渐增加。比如学习的第一天后进行第一次复习,三天后再复习一次,下一次的复习则可安排在一周之后,以此类推。不管间隔时间多长,总之要在发生遗忘的时刻及时复习,克服遗忘。
【感想】
人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遗忘的最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一定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教师在安排复习的时候,开始阶段每次复习的时间长一些,复习的间隔短一些,后面阶段每次复习的时间可以短一些,复习间隔可以长一些。将复习分散在平时,效果会更好。
【姓名】葛瑞静
【书目】《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篇目】《给学生留点“空白”——超限效应》
【日期】2023年3月21日
【摘抄】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感人,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马克·吐温为什么最后会气愤,不仅没有捐钱,反而还偷钱呢?显然是因为牧师讲的时间太久了!牧师的话无论多么动听与感人,但如果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唠叨个不停,仿佛要把人的耳朵一下子灌满似的,再耐心的人也会心生厌烦!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之为超限效应。
【感想】
为了避免超限效应酿苦果,应该"适可而止"。学生犯了错误,只能批评一次,千万不能重复同样的批评。如果批评一次实在不起作用,一定要设法转变批评方式、批评语句,如此,学生的厌烦与反抗心理才会降低。
【姓名】葛瑞静
【书目】《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篇目】《迈好眼前一小步——高原现象》
【日期】2023年3月22日
【摘抄】
高原现象并非是极限,并非是不能再进步的代名词,相反,它就像是黎明前的黑夜,这时不要松懈,也不必有挫败感,这种停滞是正常的,是任何人都会出现的,虽然这段时间很难熬,但也是技能进入更高阶段的表现,只要适当地调整练习方法并付诸一定的努力,再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有质的提升,只要突破这一关,我们获得的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更何况创造性的成果也往往发生在高原期之后,我们就更没有临阵脱逃的理由了。
【感想】
学习是一个过程,经历从开始阶段、迅速提高阶段、高原期以及再次提高阶段的循环往复。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高原期,作为老师应该做的不是批评孩子,而是鼓励他们,帮助他们迅速度过这一时期。
【姓名】葛瑞静
【书目】《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篇目】《柳暗花明又一村——思维定势》
【日期】2023年3月23日
【摘抄】
心理学家陆钦斯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要求被试用容量大小不同的容器量出一定量的水。总共有8道题,而且可用同样的方法做出来,但后3道可以用更简便的方法来做,即后3题有两种法:一种与前5题相同,另一种是不同于前5题的简便方法。实验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从第1题做到第8题,另一组只做后3道。结果表明:第一组大多用了同样的方法来解这8道题,对于后3道没用简便方法,而第二组则全部采用了简便方法。这说明,第一组受到了前面定势的影响。
【感想】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像陆钦斯实验中的第一组,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为学生提供自由思维空间的情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特别是语文课堂,灵活性和自由度较高,更利于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打破定势的影响。
【姓名】葛瑞静
【书目】《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篇目】《柳暗花明又一村——思维定势》
【日期】2023年3月24日
【摘抄】
在学校中,教师也主要存在两种归因偏差。
第一种归因偏差是教师容易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归结于学生自身的因素,而不是教师方面的因素。
第二种归因偏差是教师对优秀生和差生的归因不一样。当优秀生做了好事或取得好成绩时,教师往往归结为能力、品质等内部因素;而当差生同样做了好事或取得好成绩时,却往往被教师归结为任务简单、碰上了运气等外部因素。相反,当优秀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往往归因于外部因素;而差生出现问题时却被归因于内部因素。
【感想】
作为教师,应当了解归因偏差的原因,在进行归因时要慎重了再慎重,考虑了再考虑。不能因此对学生造成不利的影响。
【姓名】葛瑞静
【书目】《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篇目】《沉锚效应》
【日期】2023年3月25日
【摘抄】
人们心理中一种常见而有害的现象,即沉锚效应。中国人用成语"先人为主"来表示这个意思。在作一个决定时,我们的大会对得到的第一个信息给予特别的重视。第一印象或数据就像沉人海底的锚一样,把我们的思维固定在了某一处。
【感想】
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既需要利用这种沉锚效应,又需要预防。在课堂上学生如果遇到了难题,教师就需要给个“锚”,这样学生就容易从中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但是,也容易限制学生的思路,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要学会寻求不同的意见、方法,以开拓自己的思维,打破原有的束缚。
【姓名】葛瑞静
【书目】《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篇目】《连锁塑造》
【日期】2023年3月26日
【摘抄】
连锁塑造就是指通过小步骤反馈来达到学习目标,也就是说,首先要把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要进行反馈或强化,对于鸽子而言就是喂它食物,最终达到大目标。
虽然连锁塑造的实验是用动物做的,但是很多时候也是适用于人类的。比如在本文开头,那位妻子的智慧就是来源于连锁塑造的启发,这不但逐渐培养了丈夫做家务事的内在动机,而且达到了行为改变的最终目的。
【感想】
连锁塑造其实就是分解学习目标,先完成一个小目标,再逐步积累完成一个个大的目标。不良的习惯不会一下子消除,良好的行为也不会一蹴而就。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有对孩子进行长期连锁塑造的观念,有意识的去培养与巩固孩子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