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王渔洋),是清康熙朝诗坛领袖、刑部尚书,当时蜚声诗坛,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他廉洁奉公、勤于职守,被赞“一代廉吏”。2023年3月25日柳泉中学2022级4班的同学们来到位于桓台的王渔洋纪念馆,了解这位集名臣、诗人、学者于一身的文化伟人。
王渔洋纪念馆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新城镇,距淄博市区20公里,包括王渔洋故居、四世宫保坊、忠勤祠等部分,总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是一组典型的明代宫殿式建筑,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亲笔题写“王渔洋纪念馆”馆名。这里原是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为纪念王渔洋的高祖王重光而建,已有430多年的历史。整组建筑系砖木结构,分东西主跨两院,保持了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王氏后裔,将其视为家祠。
讲解员正在给同学们介绍王渔洋纪念馆和王渔洋的故事。作为一代诗宗,王渔洋留下了卷帙浩繁、神采风扬的诗文;作为一代廉吏,王渔洋留下了洁自爱民、宽政慎行的优良品行。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瑰宝和精神财富。
同学们在探寻纪念馆的独特美景和渔洋文化的独特韵味。
参观完毕,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研学心得。 “清慎勤”,这三个字是王渔洋毕生恪守的为官准则,也是他对初入仕途的儿子王启汸的谆谆教诲。在《手镜》(王渔洋著作)中,他专门谈了自己对“清慎勤”的理解:“无暮夜枉法之金,清也;事事小心,不敢任性率意,慎也;早作夜思,事事不敢因循怠玩,勤也。” 教育后人为官要洁己爱民、宽政慎行,做一个“不负民”的好官。 “不负民即不负国,不负国即不负所学”,这是他毕生遵循并用来教育后人为官处世的传世之道。
通过参观王渔洋故居,同学们了解了王渔洋一生坚持的“清、慎、勤”的为官准则以及王氏家族始终秉承的“忠勤报国、门庭清肃、洁己爱民、清正严明”的家风家训。渔洋文化如大浪淘沙,洗涤着同学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