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仅以此文纪念我逝去十五年母亲
文字原创 /雨霖铃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让我学会了善良、无私、感恩,更让我学会了坚强。她勤劳的一生,是留给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人生的岁月里,时间的流逝冲淡了许多记忆,唯有母亲的音容笑貌和那点点滴滴的往事永远留在我记忆的心灵深处,这份情永难割舍。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出生在距承德市区百余里,一个群山环绕的偏僻小村,这里土地贫瘠,沟壑纵横,百余户人家分为大大小小的四个自然村,人们世世代代靠着那几亩梯田薄地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在那个朝不保夕,缺衣少食,物质匮乏的年代,是年迈的双亲,用那长满老茧的手,挖野菜、开垦荒地,让我们姐妹三人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我从一生下来,就是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在我周岁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几乎夭折,那个时候,缺医少药,村里和我差不多年龄的几个孩子,都因有病得不到及时医治而夭折。我的母亲,为了给我治病,每天要步行往返二十多公里去碾子沟村,给我抓药调理,坚持了三个月,硬是把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让我长大成人。
母亲离开我十五年了,可她的影子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令我时时牵念。二零二三年的清明节又临近了,总想拿起笔来为她留点纪念性的文字,可是,每每提笔,心情就无比沉重,纵有千言万语,却不知道该如何去诉说,或许是因为我的笔太轻,无法承载母爱的份量,也或许是我的笔太拙,即便有万般话题,也不能表达对母亲的感恩情怀。
十五年了,我始终都不敢相信我敬爱的母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每当我再次回到故乡———那个塞外小山村的时候,总是依稀地看到母亲那瘦小的身影站在小草屋的门口远远地望着我,到家后,她便想方设法地给我做好吃的......然而,如今这一切都只是个幻影,我知道这幸福的时光,浓浓的亲情永远都不会再有了,这一切都成了我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自从母亲去世后,每年的清明节、母亲节、中秋节便是我最伤感的时候。回首往事,思绪万千,阵阵酸楚跃然心头之上,禁不住泪如泉涌,这种思念,随着岁月的久远愈加深刻。
我的母亲是一个十分苦命的人,她的一生所经历的尽是坎坷和悲苦。母亲生于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末,从小家境贫寒,她是家里的长女。外婆在三十八岁的时候就得月子病去世了,当时,大舅不到十岁,老姨才四岁,外公在外地的一个乡公所上班。为了照顾弟弟妹妹,母亲一天校门也没进,十四岁的她过早地挑起了家庭重担,硬是将大舅和老姨拉扯长大成人。
母亲二十二岁的时候,嫁给了比她大十四岁的父亲。提起父亲,他的一生更让人心酸,我的父亲也是一位苦命的人,四岁时死了父亲,八岁时,就去给地主家放羊,十几岁时,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也因病抛下他撒手人寰。很小的时候就沦落成一名孤儿,靠给富人家做童工、扛长活才勉强地活了下来。所以直到三十六岁时才和母亲成亲。母亲自从嫁给父亲,就从未走出过塞外这座小山村,象千千万万中国的农村妇女一样,直到终老。
母亲是一个勤劳、淳朴的人,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到夜晚,总能看到母亲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面为我们一针一线地纳鞋底、缝制粗布衣裳,那穿针走线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昏黄的灯光映照在母亲沧桑的脸上,母亲那捏针的动作,那泰然自若的神态,那举手投足时眉宇间的温柔和慈祥,就是我童年时代的一幅剪影,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
记忆中的母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她教育我们最多的话就是不吃馒头也要争口气,我现在要强的性格也许就源于此。母亲虽然一辈子都没踏过学堂半步,但她十分注重对我们的学习和教育。在那个贫困的年代,她和父亲含辛茹苦将我们姐妹三人抚养长大,并让我们用知识改变了命运,他和父亲的付出我无法计量。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在离家百余里的一所寄宿制中学读书,当时哥姐都已成家另过,父亲已经七十多岁了,只靠几亩承包地生活,家里很穷,我没有更多的生活费,每次放月假我都要回家带一些干粮补充,每到月假之前,年近六旬的母亲总是拖着瘦弱、多病的身躯,为我推半天的石碾子,帮我准备好够一周吃的干粮。我返校之前,母亲总是默默地一个人出门,跑遍了所有能借钱的地方,满身疲惫地回到家里,将东拼西凑来的零用钱放到我的手上,以此来保证我一个月的学习。我临走的时候,母亲总是哭着送我到路口。父亲说:“自从你上学走后,你妈她天天在墙上划道道,计算着你离家的天数,盼着你回来,你妈她想你啊!”我哭出声来,母亲却背过脸去哭,直到那个时候,我才真正地理解,母亲是深深地爱着我的。我曾经暗暗发誓,将来有一天,我一定要让父母过上幸福的日子,可是,这一切都成了我无法弥补的伤痛回忆......
长大后,我离开了家,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和事业,回家的次数渐渐地少了,有时候即便是回家,还常常将工作或生活中的不顺情绪发到母亲身上,母亲老了,容易唠叨,我常常不愿听,甚至有些烦,现在想起来,真的是后悔莫及。
二零零七年的九月二十三日,患脑梗塞卧床三个月的母亲,安详地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度过了她辛劳的一生。这辈子,母亲一天好日子都没有过,为兄弟姐妹,为儿女操碎了心,她淡泊无华的一生就这样的逝去了。母亲的最后几年,我在高中教学,平时很少回家陪她,她辛辛苦苦地把我们养大,却始终没有给我们一个尽孝的机会,清苦了一辈子,仁义了一辈子......
时间在流逝,人们都说女儿想娘想一时,可是母亲去世快十五年了,我的心始终都无法平静下来,曾记得母亲在承德市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第五天,医生便下达了病危通知书,从那一刻起,我就知道,她的生命是用秒来计算的,可是还是没有想到那一刻会是来的那么快,她竟然走的那么匆忙,未留下只言片语。
二零零七年农历八月十三日,还有两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了,中秋节,本该是一个合家团圆的节日,可母亲却与我们阴阳相隔,独自到另一个世界去了。这么多年了,我从未给母亲梳过头,可就在她临走的那一天,她的灵柩将被抬走的那个早晨,我给她梳了最后一次头,梳着她那黑白斑驳的发丝,心中有无法诉说的痛,双手在微微颤抖,一点一点地理顺着,此刻,我的心里有太多的话想说,有太多的委屈想倾诉,可是她老人家再也不会听见了,这一刻注定了是永远的诀别。
母亲的离去,对我的打击很大,使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诠释。当我最后一次从木棺中抚摸着母亲那冰冷的双手,成殓入灵柩的一刹那,我真的不敢相信,那个世界上最疼爱我的人从此就这样的去了,自己居然也成了一个没娘的孩子......
二零一零年,清明节的时候,我和姐姐回去看望两位老人,给他们上坟立碑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望着坟前纸钱燃过后的缕缕青烟,我禁不住哽咽失语,泪水夺眶而出渐渐地模糊了我的视线,我真的不知道母亲在另一个世界是否过得好,知道孩子们回来看她,她的灵魂是否会感到一些宽慰呢?
作为母亲最小的爱女,我对没有更多地陪伴她,没有尽到全孝之职而深深地愧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每每想起这句话,我总是黯然泪下,这是女儿心中永远无法言说的痛。十五年来,我总是带着这份愧疚和浓浓的思念,无论是在梦醒还是梦中.....
妈妈,我爱您,我爱您的善良、淳朴和勤劳!我爱您的宽容、博爱、无私、坚强和刚毅!假如世间有轮回,我们都还能有来生的话,我还要做您的女儿,您还是我最亲爱的妈妈。妈妈,九泉之下的您听到了吗?十五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又是一年清明节,就让这微凉的清风,把我对您深深的思念和感恩一同捎去,以此来弥补我长久以来的切楚心痛吧!惟愿天堂不再有病痛、贫穷和苦难,愿母亲一切安好!
【作者简介】
雨霖铃,大学本科学历,承德地区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承德市、县作家协会会 员,喜欢撰写散文随笔和游记,部分作品发表于省、市报刊杂志和文学网站。现代诗《夕阳下的思念》发表于《河北农民报》;游记《情牵梦绕京娘湖》、《难忘的大连之行》、庆十九大专题散文《板城,我深爱的土地》、诗歌《赞三八最美的女教师》等等,发表于《承德日报》;散文《故乡的山里红》、《又是一年苦菜香》、诗歌《加油,武汉!》、《我为白衣战士讴歌》等发表于《燕山》杂志,还有一些发表于《芳草地》和《江山文学》网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