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该书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论语》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最重要的一部经典,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隧道,至今不仅未减其色,而且还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熠熠生辉,散发着普世价值之光。虽然孔子的思想不能完全解决当今现实存在的种种社会问题,但是他思想的智慧之光,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的启迪。据此,羊山中学教一二级部围绕《论语》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
七(18)班 曹艺馨同学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七(18)班 徐怡然同学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七(18)班 林皓天同学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七(18)班 刘沛妤同学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七(19)班 贾牧人同学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曰:“一言而丧邦,有诸?”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七(19)班 董玉洁同学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七(19)班 尹舒琦同学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七(19)班 冯佳帅同学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青少年是我们一国的光明群体,青少年的素质教育特别重要。在这样一个大信息的社会,我们更加懂得因材施教,《论语》对我们的现实意义也就更加重要。仁义礼智信,如果青少年都能按这一标准去做,成长就会更加健康,不良的社会现象就会更少,社会就能更加和谐!
文案:钟浩 陈庆
美篇制作:李淑华 吕梦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