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浇灌,静待花开——轶桐妈妈家长会发言稿

Alu
创建于2023-03-26
阅读 354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家长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冯轶桐妈妈,首先,我想向为孩子们倾注了热情,耐心的老师们,及有爱心和负责任的家委们说声谢谢,你们辛苦了!我的孩子在这样一个优秀的班级,我很自豪。承蒙石老师和黄老师的信任,给我这个宝贵的机会,让我以这种方式,第一次和大家一起体验我们2209班的温暖,分享我们一家相处点滴。最重要的是:可以向在座的老师和家长朋友学习到更多更好培养孩子方面的经验。      

       关于孩子的成长,我们每位家长都有着很幸福、美妙的回忆,但应该也存在着烦恼的现实。其实当我接到这个分享任务的时候,是惶恐和忐忑:因为轶桐的成绩并不稳定;同时我也很心虚:不知道该跟在座的各位分享些啥,毕竟关于我们家孩子的成长,我需要吐槽的比较多一些。所以非常感谢老师给我这次机会,让我梳理梳理我与女儿之间的点点滴滴,并可以与大家分享,也感谢在座的家长朋友愿意当听众。恳请老师及在座的家长朋友批评指正,因为我们班有更优秀的孩子和更优秀的家长。说老实话,此刻站在柳铁的讲台上,是我从教多年来最紧张的一次。我也顺便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一名大学老师。我有两个孩子,轶桐是我的大女儿。她是一个很有个性和想法的孩子,在她很小的时候,我就跟她的爸爸说,以后她的家长会你去开,我不去;当她做了某些事情的时候,我会说,这都是遗传自她的爸爸。我跟她爸爸说要开家长会了,他很自觉地说,我去吧。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现在他在南宁开会,终究又是我这个当妈的担下了所有。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里,尹建莉老师曾提过这么一句话:“父母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第一点是养育孩子这件事,我是坚持亲自陪伴。我的两个孩子几乎没有假手他人,基本上都是我自己看书带大的。轶桐是我们的第一个孩子,没有什么养育知识,我也不太相信老人的经验,因为老经验可能并不足以应对新的情况。这就需要不断补充、学习和精进。轶桐3岁前我参考《育儿宝典》,3岁后看尹建莉老师的书。帮助很大,当时很多很多的方法都是按照尹老师的书来育儿的。我个人的做法是,6岁以前给足孩子陪伴,因为孩子在幼小的时候还没有太大的破坏力,可是当他有破坏力的时候,再过问就来不及了。女儿很小的时候,我每次带她到外面游玩,都会很话唠地告诉她看到的每一样东西,包括每一个招牌上的字。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动作,孩子却在无意中学习到了很多的汉字。每晚我把她抱在怀里读绘本,让孩子沉浸在故事里,从而爱上阅读。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通过陪伴的方式,帮助孩子逐渐养成了比较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习惯,到了后面,就可以放手,做一个“懒”妈妈了。5岁开始我给她参加一些当天来回的徒步营,让她学习一下离开妈妈以后怎样跟人相处、怎么照顾自己;逐渐地,三天两夜营、十天营,甚至让她自己跟团去过香港。轶桐从小活泼有凝聚力,为保护她这些品质,我们就“孟母三迁”,从130多平米的新房,但是却是坐落在一个商贩云集的小区,搬到了宁静开阔的大学校园里面一间30平米的破旧危房,在这里,“谈笑有鸿儒”,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有可以充分发挥她“大姐大”作风的自由安全的活动空间。这个三迁,还包括了四年级时从家门口的小学转到了城市另一头的学校。每天早上她都得比同龄人早起半个小时,自己坐公车去学校;下午我就开着个小电动,前面放着刚刚能坐直的弟弟去接她,去的路上教弟弟认字,回的路上听姐姐讲一天发生的事情,虽然风吹日晒很辛苦,却是难得的亲子时间。轶桐在新学校获得了老师给予的很多机会,她在这些活动中得到了非常多的锻炼,保护了她的自信心。

       第二就是给她“自由”。这个自由包括三个权利: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的权利。

       轶桐还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对她说,妈妈不会强迫你参加兴趣班,但是有两个东西你必须去学: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学会一种乐器。身体健康是一辈子的事,运动分泌多巴胺,保持快乐;音乐是兜底,可以宣泄情绪,可以自我抚慰,10岁后可以自己选择继续还是放弃。四年级时,中断了学习5年的羽毛球,轶桐选择了足球。足球是身体对抗性较强的运动,作为父母我们是很心疼的,但是我们还是支持女儿的选择。因为热爱她才会投入,轶桐一直从区踢到市里,接着踢出广西,准备参加全国营的选拔;葫芦丝考到九级也不愿意继续下去,我们虽然觉得可惜,也尊重她的选择。“没有非挣不可的票子,只有瞬间长大的孩子”。所以,我们尽最大努力高质量地陪伴孩子——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征求孩子的意见,保护与尊重孩子的发表意见权和参与权;我相信,只有学会尊重孩子,将焦点转换到孩子自身的需求,才能让孩子拥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第三,给孩子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做良好的表率。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人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其实,这个“起跑线”不是其它,而是父母。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决定着孩子的人生底色。一对灵魂有趣,善良正直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往往会真诚善良、乐观积极。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从父母那里所接受的爱的质量、陪伴和榜样示范。就像我们的上一代,生活很艰苦,但他们却给我们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总是让我们肃然起敬,为他们的毅力所感动,从而我和孩子的爸爸也肯吃苦、肯努力,不会为一时的挫折就一蹶不振、相互埋怨。

       我是这么认为的,父母二人中,一个负责追高,一个负责保稳,以保证家庭有上升的通道和可能性。谢谢我的育儿同路人,我们有共同的目标,就是我们的家庭要向上走。他珍惜我对家庭的付出、我体谅他在职场的辛苦。他一直努力工作,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性格沉稳有担当,是家庭的定海神针。记得去年放假前,孩子也有点小症状,但是明确表示要坚持到期考后,当妈的我心情非常脆弱,也想把她接回来。爸爸却觉得:女儿有她的想法,而且是坚强的想法,作为父亲他很欣慰。他对我说很多事情需要坚强,需要意志,女儿有困难,我们可以扶一把,但最主要是她养成这个品质。他还安慰我,这种情况是我们可控的,不是把她一个人丢在荒山野岭,我们能做的就是关注、关心女儿就好了,要相信女儿。一句“有我在”,就是家庭的定心丸。另外,家庭中必须有至少一个人维持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汲取最新的知识、观念和能力。因为轶桐爸爸是一个外科医生,自从她出生后,一直看着爸爸披荆斩棘:学习新知识、学习新技术。因此她一直持有一颗向上的心。没有人喜欢被教育,而喜欢被提醒。怎么提醒呢?榜样很重要:行胜于言,身教大于言教。

       家庭和谐稳定,首要的一点,是整个家庭的情绪必须要稳定。孩子,自然就会成长在一个和睦并让他安全感十足的环境里:孩子不用担心家里天天死气沉沉,也不用害怕父母什么时候突然来个家庭大战,让她精神紧绷。在一种安宁平和的环境里,有了足够的爱,她就可以放松做自己,在父母的支持下,她还可以探索各种人生方向。另外,家庭关系中,夫妻是所有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远高于亲子关系、原生家庭关系。这里也要感谢女儿对我们的教育:她在同学们面前总是夸奖她的爸爸妈妈从来不吵架,然后把同学们的羡慕告诉我们;在政治课上,大声地告诉大家:自己的爸爸妈妈就是杨绛先生说的那种“爱情”模式。这些夸奖总让我受之有愧,但是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原来好夫妻也是夸出来的。那么,反过来:好孩子也能夸出来。孩子一有好的表现,我们都会给予及时、恰当的表扬。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友爱,她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生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她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有某个问题,她就会在这方面不断地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我总会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导孩子,给孩子提供帮助,发现她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她在某些领域的优势,并给予她足够的支持;欣赏她的长处,让她有信心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越走越远。轶桐来到铁一这个优秀孩子云集的学校,她不是没有压力的,退步时也会有挫败感。我们总是会对她说:桐桐生活独立、跟同学相处融洽、老师也夸你学习态度端正,你在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余,还能参与各种文体活动,发展自己的兴趣,爸爸妈妈都以你为骄傲。你尽管享受生活努力学习,我们接受努力后的任何结果。

      从一个大学老师的经验,我再讲一讲我对长远发展的看法。作为家长,大家可能觉得主要任务是把孩子送去一个好的大学。但作为一个大学老师,我要说,送进大学,其实不是进了保险箱,很多的问题,可能在高考的压力下被遮盖了1年,3年,或者长达12年,但一到大学就爆出来了。进了大学,是不保证毕业的,有人进了大学沉迷游戏,有人不知道如何与宿舍同学相处,有人失去了努力的方向,这些都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每个学生都是带着原生家庭的影响来到大学,我们可以很容易的从学生身上看到家长的影子。在大学里表现好的同学,不一定是成绩突出,可以是在其他方面做得好,有自己闪光点,顺利毕业,达到下一个平台。这些学生一般都跟自己的父母关系不错,愿意与父母沟通,放假了会迫不及待想回家。另外的一面就不说了。要把目光放长远,不是上大学,不是毕业找到好工作,是很远很远,好的亲子关系,比任何成绩都重要。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家庭是他最坚实的支撑,他知道这一点,才会无所畏惧地面对各种挑战。轶桐的成绩并不是最优秀的,一些除了好成绩之外的闪光点,老师发现了,让我在这里分享。在这里再次谢谢亲爱的老师给我这个机会!

       与其说是父母在教育孩子,不如说是借由教育孩子,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作为父母,只有终身学习,努力创建和谐家庭,才能适应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和孩子一同进步。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相互滋养。

       最后,我想说的是,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心浇灌,静待花开。哪怕她不是花,也可以是参天大树,更可以是坚韧不拔的小草!

      谢谢大家!

阅读 354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