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关民族小学青年教师研讨课(二)

美友88195384
创建于2023-03-26
阅读 23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本学期,东昌府区东关民族小学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了青年教师讲课活动。

      老师们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准备,巧妙设计,以扎实的课堂教学基本功,丰富的教学经验,呈现出一节节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课堂。

      李阳老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科学精神”。这一主题单元中第一篇精读课文《文言文两则》中的第二则文言文。老师设计大单元任务驱动式教学,在结构化的任务中引导学生深度建构,深度课堂既满足了知识、理解、技能的掌握,还从低阶学力目标提升到高阶学力目标,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有具体情境任务的共同体探究活动,借助对话与反思,知识的建构与情意的陶冶,提升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的教学,让我们感受到语文教学真的是一门艺术,她们用优美的朗读播洒传统的感动,用真心的交流对话滋养孩子的心灵,用精辟警策的点拨涵养学生的思维。

       刘素花老师所执教的《圆柱的认识》一课是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的起始课。课堂上刘老师围绕着“圆柱有什么特征”这一核心问题设计了探究活动,借助圆柱模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的特征;而后带领学生经历将长方形固定在木棒快速旋转成圆柱的过程,在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过程中沟通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知道“高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并能解释圆柱上下两个底面为什么相等”等知识点,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其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

       张雪娇老师执教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是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1 的内容。在这节课上利用在长方形地面铺设边长是整分米且没有剩余的小正方形地砖这一情境,这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知识在生活中的一个原型,为更好地揭示概念提供一个实例,更重要的让学生明白了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并借助集合图,帮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揭示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过程,同时与课开始创设的情境相呼应,让学生真正明白数学道理,并感受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现实意义,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数学课堂堂堂精彩、课课用心,每位教师都能紧紧围绕《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课堂教学原则,凸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本次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检验能力、寻找差距、谋求提升的平台,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新起点、新契机、新动力。同时,为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推动教学改革,促使他们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进步,做个永思进取、永不懈怠的教育工作者起到了积极作用。

阅读 23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